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基于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分析波特《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的瘟疫叙述技巧。《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关于大流感的直接叙述寥寥无几,表面上大流感的叙事声音近乎为零,但波特通过对叙事视角、顺序和时距的巧妙运用使文本处处潜藏着对大流感的讲述。这种“无声胜有声”的瘟疫叙事技巧不仅能够彰显波特叙事手法精湛,真实展现大流感给人民带来的生理、心理双重痛苦打击,而且也能够给予后疫情时代下的当代读者启示。  相似文献   

2.
诺曼·梅勒的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以客观超然的笔触,真实记录了美国犹他州死刑犯加里·吉尔摩的人生历程和犯罪受审经过。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历史的记忆化书写,透过历史场景、细节脉络和创伤记忆反观个体创伤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揭示流淌在小说情节中的创伤本原,探讨创伤叙事呈现生存之原本状态与创伤之未知面貌的技巧问题,及其引导读者透视自我、整理记忆、反思当下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构建了不一样的叙事美学,叙事艺术的创新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品质在关于精神信仰的对话与诘问中弥漫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从创伤记忆的修复出发,阿来以一个祭师的视角记录村庄消亡的史实,跨越地震灾难与人心动荡的巨大鸿沟,一步步探索物质与精神在历经自然震荡和价值流变之后的救赎,试图通过"云中村"这一象征物的建立实现传统与现在的"和解".  相似文献   

4.
多克托罗的《大进军》是对美国南北战争末期北方军深入南方腹地的大进军的历史再想象。小说以战争宏景为依托,借广角镜式的历史全知视角、“大人物”与“小人物”并存的个体视角,融合客观史实与主体或主动或被动的主观感悟,共同再现战争暴力下历史个体存在的不自由,质疑内战神话,彰显战火中的家国与美国现代化转型期的创伤记忆。《大进军》以“伪文献”的形式凸显个体叙述与见证的历史,还原历史可能的本真面目,展现了多克托罗历史叙事中的他者历史正义观。  相似文献   

5.
美籍犹太作家埃利·威塞尔的小说《夜》描写了一个男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讲述了纳粹对犹太人所进行的残忍的种族屠杀与迫害。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帮助读者了解犹太人所经历的巨大的历史创伤。  相似文献   

6.
当代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只爱陌生人》是一个男权统治下受压迫的"他者"创伤的真实记录。小说中的主人公罗伯特是一位典型的男权主义者,极力捍卫和颂扬男权制社会,对妻子进行性虐待,使家庭成为一个完全由男性主导的领域。更可怕的是,在男权思想的膨胀、乖张驱使下,罗伯特把变态欲望的魔爪伸向来威尼斯度假的科林,把他视为异己的"他者"予以加害。通过对"他者"卡罗琳和科林的创伤叙述,小说展示了男性统治的社会观念发展到极致后引发的恶果。  相似文献   

7.
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罗伊的《微物之神》通过对人物“小历史”描述,巧妙地谴责了印度的殖民历史和漫长的种姓隔离制度对印度人民的戕害,将种姓、阶级、性别和创伤议题在后殖民语境下有机地链接在一起,从而重新书写创伤历史。通过创伤的表征与再现,展现小人物积极应对痛苦的创伤体验及其最终获得自我痊愈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运用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频率和叙事情境三个方面分析《并非没有笑声》的叙事特征,详细阐释了小说中创伤叙事的使用,如非线性叙事时间、对黑人前途和黑人音乐主题的重复叙事以及人物视角的不定内聚焦和外聚焦的交替使用。通过对时间倒错、重复叙事和多焦、多视角等创伤叙事策略的深入解读,剖析了休斯在小说中对传统叙事技巧的大胆创新。这种叙事策略的调整旨在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建构黑人种族的创伤历史,彰显黑人种族渴望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美国社会中获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9.
马是《包法利夫人》中一个重要的独立主题,它在构建小说多层次结构、场景功能叙事、人物形象塑造和象征意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马的主题展现了福楼拜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0.
《暴风雨》被公认为莎士比亚传奇剧的代表作。自面世以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很多中外学者运用不同批评理论、从不同视角对该剧做出多元化解读。作为一部围绕创伤记忆进行创伤叙事的传奇剧,剧中大多数人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身心创伤。创伤受害者向他人讲述过去的遭遇,随着叙事深入,创伤逐渐愈合。这种叙事疗法有效地把他们的伤痛、罪恶、忏悔、宽恕关联起来,使他们在自我修复中重建身份,追求新的人生意义。采用当代创伤叙事理论,从创伤记忆、叙事疗法、自我修复多个层面分析人物的创伤以及他们修复创伤、重塑自我的过程,可以为研究这部戏剧提供一种全新的阐释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记》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发轫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其拟题由来、抄写年代还存在着误解和歧见,关于其叙事艺术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文章拟分三个层次对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力图清晰地显示它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央工作组是一战后德国社会出现的劳资合作机构。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在于:19/20世纪之交的阶级合作思想大范围流播;战争期间帝国政府主导下的劳资合作实践;革命压力下劳资合作协议的迅速签订。中央工作组对复员军人的安排、8小时工作制、工资提高、保护失业者以及更广泛的经济领域施加了有利的影响。然而由于这种模式在劳资利益团体内部始终存在争议,又遭到政府的干预和抵制,而且也没有建立起劳资互信的基础,从而以失败告终。中央工作组的历史展现了魏玛时期劳资关系的变化,也为我们进一步反思魏玛失败与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社会关系提供了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