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约瑟夫·海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同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二人在人生经历、创作题材、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位作家都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战后又不约而同地在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中塑造了同样受到战争摧残的主人公约塞连和毕利·皮尔格里姆。通过回忆,约塞连和毕利平复了创伤,两位作家也通过写作走出了阴霾,为自己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名作《猫的摇篮》,指出冯内古特是一位具有生态忧患意识的作家。他在小说中运用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透过一个"世界末日"的故事,深刻地描绘了后现代背景下科技、人性、自然的异化与失衡及其导致的各种生态危机与灾难,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后现代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小说家、后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库尔特·冯尼古特的作品《五号屠场》,堪称美国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冯尼古特所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他本人参加二战的经历,促使了他“宿命论”人生观的形成.这种“宿命论”人生观在其代表作《五号屠场》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常智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0-132
美国当代作家冯内古特最有影响的后现代小说《五号屠场》,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战争的荒谬残酷。小说以荒诞的艺术手法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深化了反战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典型特征,使作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五号屠场》思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仵从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3)
在美国60年代的文学甚至文化中都享有重要的地位的冯尼格的《五号屠场》的主题是战争.冯尼格以对战争的残酷、荒谬与丑恶的展示,表达了他强烈的反战倾向与一个和平主义者的立场。小说嘲讽了美国的现实与蛊惑人心的“美国梦”。冯尼格也心境复杂地嘲弄了自己。他并且以对战争、现实以及非现实情节的描述从形而上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类的荒诞处境。小说也显示了作者的悲观情绪与面对现实的屈从态度,有浓郁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悲观主义与抗议是融为一体的。在对其悲观主义提出批评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到其抗议中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7.
陈世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3)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中坚持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深切关心后现代、后工业、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生存状况与命运,用主张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该承认差异、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建立生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拯救人类的大家庭,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强调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精神,目的在于重构一种视人与自然为宇宙组成部分的民主、和谐、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探讨冯内古特小说的后现代伦理对于推动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楠楠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28-29
后现代主义艺术以荒诞为追求的理想,荒诞的审美模式规范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同荒诞一样,以裂变的极端和主体的衰落所引起的错乱、混乱、颠倒为根本特征。本文以《五号屠场》为例,来说明后现代主义与崇高、丑、荒诞这一系列审美范畴的内在联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和内涵,从而把小说的荒诞本质和后现代主义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小说的内容和写作特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赵乐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05-107
通过研读<五号屠场>,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角度出发,对这部作品中的戏仿技巧进行分析,指出冯内古特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写作模式,为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原学梅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
<五号屠场>是冯尼格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是美国文化变革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一个典范."就那么回事"在小说中重复了一百多次.要充分理解这部小说,不仅要认识到这句话在意义层面上的重要性,而且要全面了解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綦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89-92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极具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散文集《没有国家的人》中,冯内古特再次以公众代言人的姿态评价了美国社会的现状,批判了社会的弊端,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社会前景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是对黑色幽默文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五号屠场》是一部富于思想又精于艺术的非凡之作,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叙述主体消解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影响着读者对小说的解读,也引导着读者对小说作者的理解。本文拟从叙述者角度解读该小说,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周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5-127
作者露迹为元小说常用的叙事策略,也是冯内古特多部重要作品中常用的标志性的手段。文章以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冠军早餐》和《时震》中出现的作者代言人形象为对象,分析这些"冯内古特"的个体差异和内在关系,以期揭示这一写作策略在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作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小云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1):75-78
着重论述了《五号屠场》一书的环境描写 ,特别是该书作者独特的时间观和在四维空间的动态环境。其奔放自由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作品中小人物受困于充满敌意的环境时的孤独无援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时间旅行和象征主义等手法 ,旨在揭示凶险的外部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并警示人们只有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才能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史龙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8-71
库尔特.冯尼格特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其小说《五号屠场》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在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阈中,《五号屠场》以虚构的模式即外星化的叙事立场解构了历史和虚构之间的二元对立;并以独特的个人化、主体化的历史视角切入,表现了在对历史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理想人性与生存状态的期待与憧憬。 相似文献
16.
许文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3-25
嵌套式结构(“嵌套式结构”中文语境未见成规译法,笔者试译)这一元小说技巧主要涉及中国盒子式的结构或嵌套结构不同层次的复制问题。它是最常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之一。冯内古特在他的两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五号屠场》和《冠军早餐》中分别从三个层面使用了这一技巧。它们是故事层面,文体风格层面和叙述层面。 相似文献
17.
《五号屠场》是当代美国黑色幽默派大师库而特.冯尼格特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该书出版于1969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期,冯尼格特并未受到评论界的重视。而《五号屠场》的发表,使冯尼格特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终于得到确认。小说一问世,立刻成为畅销书。评论家无论从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叙事模式方面都系统地阐述了小说的审美特征。近年来,我国文论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不断升温,但大多评论文章仍沿袭西方文论的批评分析方法,偏重于小说的反体裁、戏仿、拼贴等艺术手法的讨论,忽视对后现代文本叙事技巧的探讨。本文拟从美国小说《五号屠场》的现实与幻想入手,探讨该作品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8.
虚构的另一种意义——重新解读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晓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53-57
本文以小说《猫的摇篮》为契入点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 ,结合后现代小说理论 ,深入探讨了美国当代作家冯内古特对于虚构的独特理解。文章首先指出 ,作家通过考察虚构相当于真实的意义 ,有效解构了谎言和真实两元对立 ;在此基础上 ,揭示作家所倡导的理想的虚构模式 ,即一种具有自省意识虚构 ,它融合人类与生俱来的游戏精神 ,在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游戏里 ,确立生活的含义 ,界定个人创造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姜峰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5):103-109
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将人类生存状况融入到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中书写,揭示了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现代西方伦理价值体系对生态道德的忽视,表现出一种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生态伦理意识。小说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非二元对立的生态整体性,批判了破坏生态整体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指出现代科技由于缺乏生态伦理维度而导致了更大的生态灾难,贯穿着对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的崇尚。小说所蕴含的前瞻性生态伦理意识,在生态问题严峻、生态道德缺失的今天,尤为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胡碧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75-80
美国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致力于以文学介入社会生活,其代表作《屠场》的生态意识获得学界共识。小说从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在内的多层面反映作者对人类与环境之矛盾冲突的生态思考。其中,从消费主体和消费环境两方面所反映的异化消费问题阐释了人类物质生活层面的困境。辛克莱以移民群体作为再现的对象,从消费的符号层面与文化内涵探讨美国现代社会中资本的逻辑,以及资本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