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是古代卜筮之书,孔颍达《周易正义》引郑玄《易论》云:“夏日《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以“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故又称《周易》。在诸经中,它的地位原在《诗》、《书》之后,汉时被尊为五经之首。就其内容看,它可分为《经》、《传》两部分。《经》包括卦辞和爻辞,《传》即“十翼”。一般说来,《经》产生于殷周之际,《传》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关于《经》、《传》作者,迄今尚无定论,但不管如何,《经》、《传》应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内容不同的作品。据马王堆出土帛书来看,《易》只包括卦辞爻辞而不附“十翼”。郑玄为《易》作注,开始把《传》附于《经》  相似文献   

2.
《周易》的文化精神深刻启迪和影响了孔子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形成。《周易》的文化精神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孔子"忠恕"仁爱"为本的民本思想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深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原典《周易》,它是《周易》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易》这部被认为“弥论天地之道”的儒家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单从哲学发展的历史看,自汉以降,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或主要哲学流派,大多与《周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哲学家们不但从《周易》所含蕴的玄义奥理中得到启发,而且还借用共概念、命题和卦爻符号来阐发自己的哲学理论。生活于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不但集以往哲学之大成,而且集以往易学之大成。他继承以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论者早有肯定。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周易》研究文字中,对其美学思想却涉及较少,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遗产开掘工作的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周易》本身并非直接论述艺术与美的著作,因而不象《乐记》、《文心雕龙》那样引人瞩目。但若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来考察,《周易》在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及其对后代美学的影响,远非一般的诗论、画论所迄及。它的历史地位,是绝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周易》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经,称为《易经》;一部分是传,称为《易传》。两部分合称为《周易》。《经》中包括由八卦推衍出来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积变而成的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传》中包括对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论述注释性的说明又称为“十翼”,包括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自汉代以来,列为六经之首。它是古代思想文化的总汇,内容极为丰富,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从国内学界到海外学者对它都十分重视,形成了研究《周易》的国际“易学热”。 《周易》一书的构成分“经”和“传”两大部份。经包括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辞和解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传是对经的解释,包括彖辞上下、象辞上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之一,《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至西汉罢回百家,独尊儒术,《周易》和《诗》、《书》、《礼》、《春秋》并列为“五经”.以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赔经》衍生发展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周易》这部典籍和先秦大儒孔子之间关系怎样呢?鉴于《周易》与孔子思想都非常庞杂,本文单就《周易》与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之关系问题略作管窥。一、《易经》申…  相似文献   

8.
《周易》包括《易经》《易传》,经、传有着不一样的女性伦理价值观。《易经》女性伦理呈现国家、社会、个人伦理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格局;而《易传》倾向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妇妻社会伦理,体现了统一性,并对这种统一的女性伦理接通天人之际,凭借形上的根据以证成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周易》的这些女性伦理观,是我国古代女性伦理的重要理论来源,对于后世的女性伦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今人在分析《周易》女性伦理时,应当坚持经、传相分的观点,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女性伦理观。  相似文献   

9.
论《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人《周易》蕴含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思想方法出发,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特殊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古代数学研究者习惯于从整体性和辩证性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及其神秘主义色彩,导引着中国古代数学走上了与西方传统数学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古代对《周易》不分《经》与《传》,合称之为《易》、或《周易》。秦始皇焚书不及《周易》,司马还说是因为它为卜筮之书,易言之,即是脱离政治实际的书籍,可以得到保留与豁免。如果检讨《易传》内容,这是“皮相”的说法。《周易》之所以得到豁免与保留,正是因为它能为秦代的封建专制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1.
《周易内传》成书于1685年,是王夫之晚年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王夫之对《周易》素有研究,1655年写的《周易外传》已阐述了他“立于易简以知险阻”的早期易学思想。《外传》写成后的三十年间,清代统治已日益巩固,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夫之对清王朝的政治态度亦有改变。这时,他将《周易》作为哲学启蒙的教材,根据长期研究的心得,对之作了字斟句酌的诠释。《周易内传》(以下简称《内传》)乃王夫之呕心沥血的晚年定论,凝结着他多年研易的成果。《内传》结合明清之际社会大动荡的实际,利用《周易》思想资料,来论述哲学思想。其中阐发了:古人作《易》贯彻的基本准则,历代君臣用《易》理治国,采用的基本原理;数千年来,学《易》对哲学启蒙的贡献;系统地阐述了《周易》对发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历史作用。继《周易外传》之后,对发展古代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百科瞭望     
中华第一经——《周易》《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中国文化之源。可以说,中国没有一部经典像《周易》影响如此深远,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易”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孕育中国文化的胚胎和母体。由易为母体而孕育形成的道家、儒家、墨家、禅(中国的佛学)、医  相似文献   

13.
朱谦之的《周易哲学》以其对儒家美学的创造性阐释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考察传统美学的现代传承和演变提供了直接参照。作者对《周易》"默识"说的论述是对儒家审美方法的激活和彰显;对"真情之流"的论述是对儒家情感美学的承继;对《周易》时间美学的论述是对儒家时间美学的深化;对本体之"神"和"意象中和"论的阐发是对儒家美学本体论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被儒家称为“六经之原”的《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渊源,中国古代的学者无不覃思精研《易经》,并凭借它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生于明清之际的顾亭林先生也十分重视对《易经》的研究,他五十八岁那年在好友程贞夫、李紫澜家里讲《易》,从六月开始一直到九月方毕,李子德有《讲〈易〉毕奉谢宁人先生》诗。亭林晚年曾纂过《易解》,惜未有传。即使这样,在《日知录》以及亭林先生的文集、书信中还保存了他研究《易经》的思想和成果,颇能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左传》《左传》亦称为《春秋氏传》、《左氏传》。为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约20万字,传春秋时鲁国史学家左丘明撰,清代经今文学家认为是刘歆改编,近人则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传文起自鲁隐公元前(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文献,曾列为六经之首,内容极其丰富,对我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引人注目的活力.人们从数学、医学、天文、物理、信息科学、兵学、人体科学、遗传科学等许多方面,对《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关系作了广泛的探讨,追索它所包含的那种迷人的古代中国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无《易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周易》究竟成书于什么时候?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的创作时代,从西汉的司马迁开始,一直到最近,说者均认为先秦已有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至少它的经部,即卦图、卦辞、爻辞,及其排列次序,在先秦已是儒家的经典。他们的根据是:《论语》有学《易》的自述;儒家的《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的古代经典《道德经》和《周易》中的语言边界思想进行阐释,揭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语言边界思想,并指出,就语言边界思想而言,《周易》和《道德经》的思想系统具有一脉相承性,体现了中国古代语言边界思想的系统延展性,由此发现中国的语言边界思想及其系统发展比西方思想史中有关语言边界的思想早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19.
略论道家对《易传》哲学思想的影响──兼论《易传》归属于儒家著作王文清,李跃柱《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一般认为,《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是一部占筮之书,但也蕴藏着一些朴素的哲理思想。而《易传》十篇,一般认为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大致成书于战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中,竹棍蓍草的操作运演是《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具有的共同特征。在人类文化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数学神秘性和数量性的解释功能为中西古代文化的比较研究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在中国文化理性发展的道路上,《周易》走过了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