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陷入"温饱陷阱"及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问题.本文指出:在反哺"三农"的过程中,仅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三农"的补贴并不足以解决我国农村出现"温饱陷阱"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但是我国现有的以非户籍迁移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力转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因此,反哺"三农"需要新的制度保障,即打破制度瓶颈的束缚,改变现行户籍制度,使农民获得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2.
工业反哺农业条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GDP已经突破两万亿大关,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业生产对GDP的贡献度日益提高,已经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反哺什么?笔者认为,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必然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实力、社会环境和政策基础看,山东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必须依靠多途径的系统协同作用,因而反哺农业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工业反哺农业"机制,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重塑农村金融体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和消除所有歧视农民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摆脱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实现城乡互动发展。联系到我国建国以来的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实践,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从农业反哺工业、农村反哺城市走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轨道上来。本文试图将马克思经典理论与我国城乡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回顾马克思关于城市与乡村的理论论述,希望对我国城乡关系研究的推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缓慢,以农民增收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应通过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建立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和消除民工外出体制障碍等多种途径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工业反哺农业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诸多发达国家在不同阶段实施的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也说明了这个规律。其中,美国和日本尤为典型。2006年,我国政府全面取消农业税,这表明我国进入大规模反哺农业时期。美日经验表明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可在如下方面有所作为:财政支农、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社会化反哺等。  相似文献   

7.
技术反哺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造血机制。农业技术具有不同程度的公共产品属性,技术反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离乡群体和社会组织等多重主体的各自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做到五位一体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而目前,中国农业反哺政策中所存在的制度供给缺陷,给中国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困难。文章在深入分析了反哺农业制度供给缺陷的原因基础上,从制度供给视角探讨了反哺农业的制度供给目标与路径,并提出要创新中国反哺农业的社会公共政策,加强中国反哺农业的制度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对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安徽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安徽的以工促农既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成功经验,更要立足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县域经济落后、农业比重偏高,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弱的特殊省情。为此,安徽以工促农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即通过扭转重城轻乡的制度倾向,建立和完善"多予"、"不取"的财政支持机制;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开辟农业资源利用新渠道;围绕农民推进城镇化,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县域工业化,带动和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资源;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人才等优质资源流入农村,形成反哺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7年至2000年我国连续4年农民收入下降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些措施,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化实施"科教兴农"发展战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着力实现农业信息化以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30年代起美国就对农产品进行补贴,此后一直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农业法,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调整,既做到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协调,又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美国2008年农业法案继续对农业提供巨额补贴,但同时也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方向性调整,减少农产品价格和进出口方面的补贴,增加对农民收入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补贴.我国应当充分借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业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措施有两类,一是经济反哺,二是政策反哺。反哺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途径,是贯彻落实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工业支持农业思想以及中央关于农村问题的八个“一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稳定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发展的整体水平己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工业刺余反哺农业的产物.我国原有的以家庭保障为主、集体保障为辅、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应进一步明确新农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机制和高效的基金运行机制,重点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 主持人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专栏此次发表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谈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另一篇是论述制造业对农业的反哺问题。表面上似乎没有多少联系,实质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中国经济新的成长阶段,我们要从产业联动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角度,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和效率提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反哺不足,既与重点推进工业化的产业倾斜政策有关,也与工业自身的能力有关。工业部门支持和反哺农业,要在工业提升竞争能力、优化工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方面,过去我们在工业化大力推行阶段,农业以其单薄的体量,全方位地支持了需…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是探求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文章从农民收入的保障性视角出发,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保障性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以输血型保障为支点,充分发挥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并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反哺效应的长效运行框架。此外,文章还对我国农民收入保障性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我国农民收入的输血型支点保障不够稳定,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不足,难以充分实现农民收入的反哺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要有新的思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除了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国家对农村的投入等措施外,还要切实减少农民数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小城镇是吸纳农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质就是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该文以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为例,对沿海地区补农扶持政策、财政支农现状和乡镇工业补农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保障性的长效运行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  张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6):124-127,161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是探求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文章从农民收入的保障性视角出发.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保障性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以输血型保障为支点,充分发挥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并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反哺效应”的长效运行框架。此外,文章还对我国农民收入保障性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我国农民收入的输血型支点保障不够稳定,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不足,难以充分实现农民收入的“反哺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工业优先和城市偏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制度性原因。政府应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责任,城乡统筹,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同时,重构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尊重经济规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强化贫困人口市场化的参与程度,最终形成以政府和市场共同为主导的双导向反贫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今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设计必须要把保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设,使农民能够自愿地、放心地参与土地流转。同时,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以及提高政府工作意识等手段,确保农民意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