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生态安全无疑是21世纪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各个国家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生态环境支出"或"环境安全交换",发达国家在扩张过程中滞留的"环境副遗产"等都应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容.所以,人类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态安全观,通过加强多层面的通力合作,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实现生活与生产方式的"绿化".  相似文献   

2.
张宇伯  王丹 《学术探索》2022,(10):39-4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安全维护和保障这一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全面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发生逻辑上看,中华民族传统国家安全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安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独特的生成来源;从现实意蕴上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制度治理的科学原则和“三大规律”的执政自觉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独特的价值关切;从时代观照上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坚持、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回应“历史周期率”问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展现了独特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邱丹阳 《学术研究》2002,(7):97-101
江泽民的新安全观 ,在安全主体上是主权安全 ,在安全内容上是综合安全 ,在安全途径上是合作安全 ;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和平的、合作的、普遍的安全观 ;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当前围绕“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然而人们在关注“传统安全观”因遭遇“非传统安全观”挑战,而面临“困惑”,在谈论“传统安全观”的缺陷的同时,却忽视了“非传统安全观”本身在安全主体、安全领域以及如何界定安全概念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如果这些困惑得不到解答,将使安全问题的研究陷入困境。因此必须准确界定安全的概念,并研究安全的构成要件,并以此为依据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做具体分析,以便能够正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类生存环境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又不至于无限扩大安全领域,以至使自己陷于无中生有的恐惧之中。  相似文献   

5.
岳静  陈跃 《学术探索》2023,(2):39-45
统筹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统筹发展与安全”,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发展安全观融入中国建设与改革实践,积极开放地面对国际国内大局大势,理论联系实际地实现了国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理念的认知深化与实践改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为根本遵循,在系统分析“统筹发展与安全”思想的背景、内涵等范畴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为基础语境,梳理出“统筹发展与安全”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逻辑演进轨迹,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视阈总结出与新发展阶段中国国情世情相适应的时代意涵,为推动国家高质量经济发展、成熟应对世界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参考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创新危机管理体制与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高校危机管理的特点和原则,提出树立“大校园安全观”的理念,探讨了完善危机管理体制的途径,对消除校园不和谐音符,维护学校安定和睦,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下,过去传统安全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焦虑大都集中在国家生存的想象上。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中,人们发现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更直接、更现实的威胁扩展到了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从而使得个人和人类社会成为这些问题的最大受害者,同时也成为安全的感知者,西方国家“人的安全观”虽然不足以成为安全观转型的坐标,然而其对“人的安全”问题的凸显却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试论信息革命对传统安全观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信息技术革命兴起并向纵深方向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具有知识性、渗透性、资源共享性和快捷性等特点。信息革命的兴起对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形成挑战 ,这表现在对安全的主体、客体、对维护安全的手段和安全的性质提出挑战等四个方面。新的时代要树立新安全观 ,这从安全主体上讲是一种“共同安全” ,从安全客体上讲是“综合安全” ,从维护安全的手段上讲是“合作安全” ,从安全性质上讲是“普遍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平台经济的规制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平台经济是前沿科技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集合,与大国竞争密切相关.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看,平台经济在国家安全方面是价值与风险共存.但平台经济发展对国家安全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探讨,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复合安全问题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当前应进一步优化平台经济的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有存在威胁或是霸权,才会出现“安全”问题。“文化安全”是对应“文化威胁”或“文化霸权”而提出的。冷战结束之后,传统安全观已不再适用于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安全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军事领域,渗透到政治、经济以至文化等领域。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文化安全观发生了战略性转变,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提升。正确应对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面对的课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建设并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展是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环境机制对能源安全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能源一环境问题上,对所有国家而言,以建设性的态度,在国际环境机制的框架下积极坦然地展开“竞争一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制定,应当明确树立“综合能源安全观”的思想,将能源供应、经济竞争力和环境质量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此,研究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如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实现的?开放是否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存在怎样的差异?等等。正确回答上述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嘉兴学院钱方明教授完成的专著《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兼对江浙模式的应用分析》已于2006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  相似文献   

14.
冷战过后,传统的以国土安全为防卫对象的国家安全观已经转变为以经济、信息、文化等为防卫对象的新的综合安全观。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条件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各种思潮交汇的主战场,多元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容易引发主流精神文化的认同危机,精神文化安全越来越重要。高校精神文化安全不仅要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和渗透危险,而且还受到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特征和科技文化的消解。因而,必须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以及确立健全而全面的文化态度,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资源的意识教育,保证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利用地缘优势,把“走出去”和“向西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当前,影响双边经济合作的因素主要是中亚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体制性差异大、法制建设滞后、社会不稳定、民族文化心理阻碍、地区安全因素、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等。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维护亚欧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共同需要,是新疆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最佳切入点,是走发展新型工业化之路,打造支柱产业的现实需要。中亚国家巨大的资源和消费市场亟待开发,双方拥有共同开发的核心项目,合作前景广阔。新疆应抓住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6.
白雪 《理论界》2009,(4):40-4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不断发生新变化,中国根据时代的发展适时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安全观,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以新型安全观念为基础,处理各种事务。毫无疑问,“以人为本”的新安全观向传统安全观发起了挑战。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论述“以人为本”的新安全观对传统安全观的超越,以及由此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十五年改革解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三个基本前提之后,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探寻究竟“怎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实施对外开放”?即探寻和实施更科学、更合理的社会发展方式。文章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经济建设中心论不是经济建设唯一论”、“必须建设健康、文明现代的市场经济”;“需要树立大开放观念”等命题。并阐发了每一命题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从现在起到21世纪初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西亚各国经济在稳定发展,特别是90年代可能出现大发展,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这样,夹于东西方经济发展之间的新疆,将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西北地区能不能在21世纪初走出经济“夹谷”,是关系到今后开发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对外开放,意味着新疆尚不发达的经济系统要与国际经济大系统发生联系,并相互作用。新疆的“向东开放”意  相似文献   

19.
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导向、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强国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基点。中国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人口总量大、资源约束紧、地域空间广、不确定性大、小农主体弱等基本国情,结合新的安全观,保证供给、化解约束、强化功能、激活动能、规避风险。建设农业强国应以“安全最大化”为总体目标定位,以供给安全、绿色集约、多功能性、韧性建设、社会化服务等为战略导向。提高供给保障能力,使粮食安全“稳起来”;提升可持续能力,使农业生产方式“绿起来”;增强产业功能,使农业产业链条“壮起来”;提升抗逆韧性,使农业抗风险能力“足起来”;激发主体活力,使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融起来”。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新概念。它为青岛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有利于青岛港口经济辐射功能的充分发挥 ,有利于青岛名牌产品的市场开发 ,有利于发挥青岛的人才优势 ,有利于青岛与西北地区的旅游结合。要全方位地发展青岛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 ,以交通和通讯为纽带把它们联结成没有距离感的“村”落 ,以“青 (岛 )连 (云港 )半圈经济带”为跳板 ,联合淮海经济区 ,形成西部大开发最便捷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