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金运  韩喜平 《求是学刊》2014,41(6):54-61
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地扭转了旧体制和旧框架下的颓废态势,并呈现出新的改革特征和趋势。集中表现为:改革范式上,机构范式与功能范式包容共生;改革路径上,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协同发展;改革目标上,改善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革新坐标上,大力发展农村民生金融;改革效果上,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进。基于此,对今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点及趋势作出了科学研判。从经验价值上看,全面、客观、科学地把握和利用农村金融改革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审时度势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和不断出现的金融风险要求监管机构设计并实施基于原则、灵活的监管标准,以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并为银行业创新提供发挥的空间,促进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遭遇的"瓶颈"。重新设计以监管提高农村信用社改革效率的路径,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勇 《社科纵横》2013,(9):34-36
各地在探索"三农"问题破解问题上,形成了不同新农村建设范式,其具有差异性与趋同性双重特征。东部"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三大模式不断变化,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各有创新与发展,既有趋同性一面,又有差异性一面。对东部不同新农村建设范式进行比较,探究其差异性与趋同性问题背后的规律性东西,寻求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以实现农村的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纪新青  宋明爽  康维波 《社科纵横》2009,24(5):38-40,47
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多种因素的参与,其中,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诉求,也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契机。从提升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整合农村的教育资源入手,以教育经费、师资、课程的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农村教育模式,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卢华国  李平  张雅 《阅江学刊》2012,(6):111-114
词典学的发展迄今经历了编者中心范式、文本中心范式和用户中心范式。由于这三种范式仅以某一要素为中心而忽略其它要素,所以,必将为对话交际的新范式所取代。交际词典学的问世宣告了新范式的创立,是词典学研究由独白走向对话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有关社会工作研究的理论范式主要有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各种范式和方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工作研究应该遵循多元范式并存的原则。理论范式的发展融合、跨学科合作以及社会工作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使社会工作实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研究将扎根理论和行动研究具体应用到长沙市芙蓉区W社区的社会工作实例中,以获得经验理论、行动模式,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理论模式,最终建构一套动态的、具体的、符合实际的社会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2):35-38
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主要围绕基本概念内涵、主要内容构成、主体与原则、经验和模式、问题与原因、评价标准体系与绩效评估机制、管理体制和财政保障机制、主要对策与发展路径等问题展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构,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玲 《学术交流》2006,(9):98-1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资金来源是其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多方并举,多元筹措,加大支农资金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调整农村金融的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农功能;利用资本市场,广泛吸引工商企业和城乡居民进入农业领域投资;充分发挥土地出让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政策效应;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积累。通过强化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系,全力支持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诸多学派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要义与政策主张,并从研究机构、高校、出版物等多方渠道探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的传播及对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理论基础、教育体系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传统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等问题,提出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构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朱超 《浙江学刊》2006,(5):165-170
本文详细分析了印度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近几十年来,印度推出了一系列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策略,主要有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拓展、优先部门贷款比例要求、政府援助计划以及微额信贷的全面铺开等方面。但一些不当做法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金融效率。这些经验教训对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参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治勋 《求是学刊》2004,31(6):99-104
中国乡村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不同于旧中国的社会控制多元化的现实景况,使得杜赞奇的"权力文化网络"模型基本失去了对中国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解释力。在对其进行建设性批判的同时,建构了"乡村社会权力合法性交往结构"这一新型范式,把乡村社会权力主体的利益斗争视为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的交往、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以期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走向作出具有未来向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质疑的时代,国民价值观的建设异常必要。文章用对话的方式,从“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究竟谁更好?”问题的回答入手,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先治 《求是学刊》2002,29(4):53-56
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关键。目前 ,在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中介绍及应用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有许多。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的基础上 ,从财务分析的基本目标与作用出发 ,重新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该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十个步骤 ,具体方法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综合分析、综合评价等。新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构建 ,对完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指导财务分析实践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的历史语境下文艺学研究遭遇的"合法性危机",多学科、多视角的范式重构是时代的必然。理论范式的每一次转型背后都有文化权力、社会力量的角逐,多元文化力量的博弈并不对等。文艺学多元范式的对话、协商、平等竞争应是文艺学研究的常态,它们将共同建构文艺学研究的新格局。只有洞悉范式背后的文化权力,才能领会范式的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及意愿,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动员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本研究选取了赣中山区的一个县内300名农民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与个案访谈法搜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及意愿。研究发现:受宣传方式的影响,在认知上,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态度上,农民的态度是积极的,参与意愿较强;在评判标准上,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结果的重视高于投入。  相似文献   

17.
The concept of global governance first appeared in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governance in the early 1990s. At the time much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global governance was to some extent isolated from the realities of world development, bu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th century, 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has been turning to real world issues, We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from a public management perspective, of a governance “i ssue-act or-mec ha ni sm” fram ework. T hi s sees postwar gl oba l governance practice as the old paradigm.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rapid global development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as had a crucial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paradigm, followed by the emergence of new global governance issues and changes in new governance actors resulting from 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last twenty or thirty years which have led to the failure of traditio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These “issue-actor-mechanism” changes are closely interlocked, and hence require a new global governance paradigm that can reflect the complex interconnections of governance issues, actors and mechanisms. We thus need to reexamine and refresh our perceptions of the world and open up a new research agenda.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New Public Service Pension Fund System in Taiwan, China. After less than two decades of operation, this young system is facing financial imbalance and is embroiled in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generosity of its benefits provisions.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aiwan's different systems for old‐age security, with a focus on that for general public‐sector employees. It then addresses the financial challenges facing the general public‐sector pens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rising cost of its benefits for all taxpayers. Finally, a number of possible reform directions are suggested, including lowering benefit levels, making qualifying criteria more stringent, or establishing a new system. With regards to the latter, any proposed new system must seek to satisfy the goal of longer‐term financial soundness while realizing optimal fairness among all stakeholders including taxp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