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体史研究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杰  姜海龙 《文史哲》2005,(2):5-10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身体”成为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大陆”之一,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就目前中国史学界而言,“身体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拓展和深化该项研究似应从以下五个层面展开,分别是:身体器官史的研究、器官功能史的研究、生命关怀史的研究、身体视角史的研究、综合身体史的研究。将身体史研究归纳成五个层次,只是在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研究假设与前瞻。真正意义上的身体史研究范畴之确定,以及使该课题彰显出历史学的特色,则有待于方家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金宋关系史是研究宋史、金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民族史、东北地方史等学者所十分关注的课题 ,然而 ,时至今日还没有一部金宋关系史研究方面的著作问世。赵永春新著《金宋关系史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 1 999年版 )一书的出版 ,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该书共分总论、宋金“海上之盟”研究、金宋和战研究、宋金交聘制度与经济文化交流研究、附录五编 ,对如何处理中国历史上民族政权之间关系、宋金关系的主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宋金“海上之盟”、宋金之间的战争与讲和、宋金交聘制度与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书后附有金…  相似文献   

3.
辽朝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契丹族建立的政权,统治时间长达二百余年.辽朝政权机构是以契丹贵族为核心,联合汉族封建统治阶层的代表人物,又吸收一定数量的奚、勃海等族的上层分子组成的统治政体.辽朝政权机构的多民族特点,说明其不仅是契丹史、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就其特点及渊源予以粗浅探讨,不妥之处,恳请匡正.  相似文献   

4.
成书于1979年的《剑桥中国史》第三册隋唐篇(上)之绪论中,道出唐朝“这个复杂的时期”,对无论中国学者、日本学者、西方学者都自有其吸引力;而尤称重陈寅恪对“解释这时期政治及制度史有重大贡献”。本文遂拟就通过探讨陈氏对唐代兵制之研究,见其研究方法及成就。1937年,陈寅恪发表《府兵制前期史料试释》(此文后收入1946年出版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兵制”章),1957年,陈氏发表《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其中论点,颇引起学者不同的讨论:王树椒、杜洽、岑仲勉、谷霁光、贺昌群、章群等诸家均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的讨论,更…  相似文献   

5.
王晴佳  杨力 《学术月刊》2023,(6):169-179
近年来情感史成为一个新兴的史学流派在世界各地兴起,日本也不例外,其情感史的研究与西方相比,有着不遑多让之势。情感史在日本史学界的发展,与其史学现代化和职业化的特点有关。自19世纪末开始,学院派史学之外的“新闻史家”和“民众史家”,十分活跃。二战之后,在民俗学、人类学的帮助下,“民众史”的发展颇具声势,并与法国年鉴学派阿兰·科尔班(Alain Corbin)的感觉史、感性史研究,交流密切。进入21世纪之后,情感史在日本学界进一步发展,新的刊物和论著不断涌现。这一形势的形成,与情感研究在其他学科的长足进步,关联密切,相辅相成。日本情感史研究的跨学科路径,既反映了情感史研究的共性,同时又兼具日本学术的特性,为情感史研究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实例,值得中国学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宋太宗于雍熙三年(986年)大举伐辽.最近,李一氓同志在《读〈辽史〉》一文中(《文艺研究》1981年第4期),认为是“宋五路攻辽”;常征在其《杨家将史事考》中,也认为宋军兵分五路,北攻辽朝.雍熙北伐究竟兵分几路?常征说,除了山西、河北三路宋军攻辽外,还有高琼“曾率水军浮海北攻平州,并占领今滦河下游及秦皇岛地区,为北伐中宋军重要的一路.史传疏漏其事,而观于《辽史》,其军事行动曾严重危胁契丹,故肖太后曾派重兵御之也.”考《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四年三月十四日,“诏林牙勤德以兵守平州之海岸以备守”;又《耶律化哥  相似文献   

7.
一甲午一役,老大中国败于蕞尔岛国日本,这个结局对中日两国的未来都有深远的影响。仅就中国而言,在饱经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之后,从此一海之隔又多了一个欲壑难填的强悍邻国,惟我独尊之梦,至此憬然猛醒。许多忧国忧民之士震惊于日本的崛起,钦慕其强大,从而提出向日本学习的课题。接踵而来的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和部分洋务派官员始建议向日本派出留学人员。“百日维新”的受挫和随后不久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的惨败,使许多  相似文献   

8.
早在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初,大食与辽朝即有了外交往来。当辽朝在金人的进攻下面临彻底崩溃时,皇族耶律大石又毅然率众西行,意欲借助大食兵力,以图中兴。后来,耶律大石果然在西域迅速崛起,创立了偌大的西辽帝国。这个大食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耶律大石为何对它抱有这么殷切的期望?它在耶律大石重新立国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在中国史研究上一直都是难解的“谜”,今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和有关的敦煌遣书,对这些问题进行简略的探索,本意在于抛砖引玉,促使更多的同志来一起进行讨  相似文献   

9.
辽代文学研究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契丹族统治者在中国北方建立的辽朝,由于“风气刚劲,三面临敌,岁时以蒐狝为务,而典章文物视古犹阙。”(《辽史·文学传序》)辽朝的文学作品传世甚少,已经散佚殆尽,辽代文学可以说是一门散佚了的断代文学。文学作品和有关史料的严重匮乏,史事背景的语  相似文献   

10.
北宋末年,长期受辽朝统治的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接着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辽国展开了进攻。已经和辽国弭兵修好一百余年的北宋统治集团,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于重和元年(1118年)“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宋史·徽宗本纪》)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获,辽国宣告覆亡,而在这之后两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也成了金人的阶下囚。一个世世代代居住在边陲荒徼的弱小民族,何以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纵横捭阖,连灭两个大国?清初思想家王船山认为,辽国是以就尽之运,抗金国锐气方张之师,即使宋朝以倾国之力援助辽国,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延续辽朝国祚,更不能阻遏金人南下,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五族共和”的口号是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在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表明:“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以实现“民族之统一”。日本学者片冈一忠曾经对孙中山首倡“五族共和”的说法提出质疑,并论述立宪派巨头张謇在南北和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既同意片冈的论点,又提出新的看法:即“五族共和”一词来源于杨度1907年撰写的《金铁主义说》、一直到辛亥年武昌起义后 经过南北谈判,逐渐变奏为新国家的民族统一理论。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人,包括孙中山,都对满蒙回各族怀有否定性的形象,使得他们对“外中国(藩部)”的民族整合问题漠不关心,相反,居住北方和内陆中国的满蒙王公以及旗人集团为了保持他们的既有利益,积极响应“五族共和”的口号,要求“与汉人平等”,导致南北妥协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来,辛亥革命既是不同政治力量的斗争、又是一段内外、大小“中国”交错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鉴于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历史、日本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史学工 作者一直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加以研究。笔者根据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粗略统 计,自1991年至2000年,有关九一八事变研究的论文约230篇以上,涉及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现综述如下。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及起因 九一八事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事变起因的探讨,有助于 人们认识历史的真相,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谬论。 1.关于日本的侵华政策 研究者认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灭亡中国的国策在日本早已制定并成为…  相似文献   

13.
1996年7月21日至24日,笔者应梅村坦教授之邀,参加日本阿尔泰学会第33届年会“野■湖库里路泰”。其年会与中国的学术研讨会有很大的不同,也与日本其他研究会有差别,别具一格,谨在此作一简要介绍。野■湖库里路泰日本阿尔泰学年会,日本学术界称之为“野■湖库里路泰”(野  相似文献   

14.
1937年2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国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对这次会议的评价,在目前高等院校“中国现代史”教科书和“国共关系史”的著作中,较普遍地称为“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笔者最近在查阅国共两党的有关文件、资料后,感到上述结论有商榷的必要。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是在“西安事变”发生两个月后举行的  相似文献   

15.
辽梁援暨妻张氏墓志,记事内容比较丰富,所蕴含的辽朝史事信息也较多。除了前辈学者有所探讨的志主家世生平、职阶勋爵以及妻子儿女等内容外,墓志中其他一些记载,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辽朝某些实际情况。譬如辽朝官员脱“宫籍”对其身份地位彻底转变的影响、辽朝官员母妻诰封为命妇的基础与前提、“红尘”与“净土”视域下辽朝信佛居士丧葬活动中的双重仪轨等。结合传世史料及其他石刻文字,对梁援暨妻张氏墓志反映的各类史事问题发微索考,于拓展及深化辽朝历史研究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评国际联盟在干涉“九·一八”事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迄今,国内的史学著作和高等院校的世界及中国现代史教材,在谈到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干涉“九·一八”事变的活动时,几乎众口一词,无不认为国联怂恿了日本侵略,甚至把国联斥之为“日本侵华的帮凶”。笔者认为,这个长期支配着我国史学界而又貌似无可置疑的观点,并非持平之论,因而大有商榷的必要。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一) 日本悍然挑起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以下简称事变)后,国联行政院于9月22日对中日两国政府发出“紧急警告”:停止一切足以使事变扩大,或妨碍和平解决之行为;双方立即撤兵。一场复杂激烈的斗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毫无疑问,国联“紧急警告”,不仅没有公开谴责日本侵略,反而把被侵略国与侵略国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中国知识产权第一大案的“五笔字型”诉讼案,经过法院五年的审理,终于得到公正的判决:王码公司败诉。此案的最终公正审理,其意义远远超过案件本身的判决结果,对知识界中文信息界带来更多发人深省和启迪。 东南技术贸易总公司1992年利用张道政获得中美两国三项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史”源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六经皆史”系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的一种创见 ,2 0世纪已有不少人提出“六经皆史”为明代王阳明所首倡 ,但是笔者在通过对中国古典文献详细查证之后发现 ,元代的郝经比王阳明更早更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观点 ,并且发现郝经之所以能够提出“六经皆史”论 ,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是渊源有自。因此笔者对“六经皆史”的渊源进行了一系列考证 ,最终得出结论 ,“六经皆史”其最早应渊源于刘向、刘歆父子之《七略》、《别录》。  相似文献   

19.
提及解放思想,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它和“两个凡是”、“姓资姓社”、“姓公姓私”联系起来,而且把它定位在这个上面。其实解放思想是多维的,不能作这样局限的理解。如果说“两个凡是”“姓资姓社”、“姓公姓私”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解放思想的严峻课题,那么认识和把握知识经济,则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课题。这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无法回避的解放思想的课题。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一、经济的大变革,必然伴随思想的大解放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介入台湾问题是两岸长期分离的主要外部因素。当中美关系发展比较顺利,美将中美关系置于美台关系之上,两国三方构成“正二比一”,两岸关系也比较平稳;而中美关系出现倒退,则构成“反二比一”。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必须面对美国因素,努力创造“正二比一”的各种条件,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力争化消极为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