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界》2014,(9)
语气词在汉语语法表达和语气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拟从分析"吗"的用法和表达入手,分析"吗"构成是非问句的意义和特点。"吗"有着明确的性质归属,具有明确的用法,但实际上,"吗"帮助构成是非疑问句的情况不像"吗"的属性那么明晰,往往看似复杂的句子其实简单,而往往形式简单的句子实际上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吗"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述了正反反正表达法在反意疑问句英汉互译中的种种表象,阐明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反意疑问句的英汉互译中要结合具体的言环境来使用正反反正表达法。  相似文献   

3.
一、汉语常用语气词及语气对应类别表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发生偏误的原因一般来说,对母语是英语或其他西方语言,没有像汉语一样的语气词的语言的外国留学生,他们在学习语气词、对汉语句子的语气进行理解时常遇到很多困难,这学习者感到困难、容易发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语气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不清楚语气词是虚词,它在句子中是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和实词结合起来使用。所以  相似文献   

4.
闽语语法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较局限于孤立的、静态的描写,内部的比较研究尚欠缺。本文尝试对闽语的两大次方言的疑问句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总结这两种方言在是非、正反、选择、特指疑问句上的异同点,并强调方言语法研究期待方法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一般疑问句的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最古老的内容之一。虽然一般疑问句在教学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和研究,但是一般疑问句在实际英语应用中的研究非常欠缺。为了研究现实生活中英语本族人是如何处理一般疑问句的,本文对一般疑问句的回答进行书面语和口语语料库收集,对其进行分类和频率分析,并同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对比,以此来发现我国英语教材编写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清初鲁中方言的代表作品《聊斋俚曲》中使用的四种主要的正反疑问句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结合稍早于聊斋俚曲创作年代的《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材料,着力探讨了“VP不曾”、“VP不VP”以及“VP没VP”这三种疑问句式在近代山东方言中的发展,并力求得出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表现语气的句调各方言相似,中外各语言也基本一致,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陈述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古今汉语句调也应基本相同.语气词是与句调共同来表达语气的,其字调受句调控制.上古汉语中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与语气词的字调有比较整齐的对应,陈述句用上声字,一般疑问句用平声字,这应为上古字调的反映.上古平声和上声有音高的区别,平声是升调或高调,上声是降调或低调.语气词中没有入声和去声字,入声的缺位是由于塞音尾不利于顺畅表达语气.上古上声大量作语气词则说明其没有塞音尾,上古语气词主要是阴声韵(少数几个为阳声韵)也说明上古阴声韵没有塞音尾;去声问题比较复杂,其性质待考.上古语气词主要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的是该时期的声调状况.  相似文献   

8.
"正反一体"文化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词兼备正反两种文化义,多表现为以下三种:其一,用于不同场合形成的同一时代的正反两义;其二,从不同角度换位思考形成的同一时代的正反两义;其三,基于词义演变而形成的同一时代的正反两义。而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哲学根源是矛盾对立的辨证思想和认知参照点理论体系,可以说,"正反一体"文化现象是主客观世界共同作用的结果和产物。探究"正反一体"文化现象意义非凡,既可为现代风俗礼仪溯源;又能减少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还能规范用语,避免偏误表达。  相似文献   

9.
正反问的省略与“X不”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吃过饭了没有?”这里不加问号,不用升调,汉族人都知道是个疑问句,这是为什么?语法学家们把这种“X不(没、没有)”格式归纳在正反问里,这又是为什么?这种格式果真都是正反问吗?本文试图针对这种格式及其伴随的问题,作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浅谈修辞性疑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英语教程》(扬立民、徐克容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第四册第十六课Why Am Ian Angostic”一文中 ,从修辞的角度看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 :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性疑问句 (全文共有十三处之多 ) ,其中最长的一个修辞性疑问句有 119个英语单词之长 ,因此 ,正确理解修辞性疑问句是正确理解该文的前提 ,否则如果只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些问句形式的句子 ,有时就会不知所然。修辞性疑问句 (rhetorical question)是英语中一种旨在强调的特殊问句形式 ,其特点是实际含义同字面形式正好相反。具体地说 ,肯定形式的修辞性疑问句表示否…  相似文献   

11.
语气词"么"源于反复问句句末的否定词"无",最初的语法功能是用在疑问句中表达相应的疑问语气,到了明清时期又发展出用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的新功能,但仍以传疑为其基本功能。在字形方面,伴随"么"音由[mua]到[ma]的改变,文献中开始出现"吗"的写法,字形演变滞后于字音演变。  相似文献   

12.
语气词He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否定语气词,是俄语所有语气词中最常用的一个.在口笔语实践中He除了表示"否定"这一中心意义以外,还可以与其他语法手段相互配合在具体的句子结构中表达非否定意义.本文从十个方面分析He的非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修辞性疑问句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认为在特定的语境中,个人感情色彩的增强构成了修辞疑问句的特殊含意,致使疑问句的常规功能减弱。其语用力量的强弱则根据修辞疑问句的否定力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的宾语前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在《马氏文通读本》中认为宾语前置最早由马氏提出,就是这个现象直到今日也没有一个合理的分类,本文认为宾语前置分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和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两大类,据此对《论语》中的宾语前置句进行了彻底的测查,得出宾语前置句这种用法在《论语》中还处于旺盛时期,但也在慢慢的像宾语后置过渡。  相似文献   

15.
方晓梅 《理论界》2006,(10):237-238
本文就附加疑问句的传统语法定义与其在实际交流语境中的变化与功能进行探讨,说明英语附加疑问句的语法与语义功能是发展的;极性语调的运用和附加疑问结构形式的变化丰富了英语语言的表达内涵,使交际语境中附加疑问句具有了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公羊传》使用疑问句的阐释策略。文章认为,《公羊传》首先预设《春秋》的陈述是真陈述,然后在此预设基础上弥合《春秋》语言字面义和表达义的分离。为此,《公羊传》提出了《春秋》语言的各种原则,并在此原则之下引申《春秋》大义。本文认为,《公羊传》疑问句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这种阐释策略的主要表现之一,从中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古代经学语言的伦理特性。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清代中叶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其语言成就比较高.它不仅反映了所处时代语言的特点,也带有所创作地域的方言色彩;其语言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本文选取<儒林外史>中的是非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作为一个封闭范围,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系统地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揭示清代中期汉语疑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线脉.  相似文献   

18.
郭爱涛 《学术论坛》2012,35(4):107-111
《儒林外史》是清代中期吴敬梓创作的著名长篇白话小说,其语言反映了所处时代语言的特点,也带有所创作地域的方言色彩。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并选取《儒林外史》中的特指疑问句作为一个封闭范围,系统地进行研究,以期揭示清代中期汉语疑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线脉。  相似文献   

19.
郭爱涛 《学术论坛》2013,36(1):191-196
《儒林外史》是清代中叶著名长篇白话小说,其语言反映了所处时代与所创作地域的语言特点。本文选取《儒林外史》中以疑问代词、疑问副词为标志的反诘疑问句作为一个封闭范围,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地、系统地进行研究,以期揭示清代中叶汉语疑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语气词не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否定语气词,是俄语所有语气词中最常用的一个。在口笔语实践中не除了表示“否定”这一中心意义以外,还可以与其他语法手段相互配合在具体的句子结构中表达非否定意义.本文从十个方面分析не的非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