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平的世界贸易规则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部分,发展中国家在WTO谈判及制定中努力体现公平公正原则。WTO机制对维护国际经济新秩序有积极的作用,其弊端也产生着不利的影响,要不断推进WTO运行机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公平的世界贸易规则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部分。发展中国家在WTO谈判及规则制定中努力体现公平公正原则。WTO机制对维护国际经济新秩序有积极的作用;其弊端也产生着不利的影响。要不断推进Wm运行机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无传播也就无权利是被普遍接受的著作权格言。而复制不等于传播。一旦复制作为传播行为副产品的地位瓦解并获得独立价值,复制权便丧失了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反而变成了导致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一片混乱的害群之马,同时也成为出版者及作者联盟利用其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的利器。在传播权及相关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取消复制权并不会实质性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却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文化权利及充分实现作品价值、促进文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5.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是目前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市场化机制,中国通过CDM项目与之联系起来.本文从经济最优性与公平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在参与其中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从经济最优化角度来看,当前出口的碳排放权交易量存在最优规模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在控制交易量的基础上,中国应当积极参与交易规则的制定,以避免在国际利益分配机制上丧失"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缓解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的加强以及各国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二氧化碳减排成为了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焦点。不过,从世界范围看,低碳经济要从目前的制度规范型经济向实体型经济转变,需要妥善处理国家自主性与国际制度的关系。否则,气候变化问题就会被看做是外交事务,对它的关注并不会导致民族国家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兜底性民生建设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环节,也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权的必由之路。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程中,兜底性民生建设兼具权利论与义务论的双重意蕴,是社会福利生产集中化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探索形成以责任型制度理念为引导,以积极福利与消极福利并举为核心,以“需者福利”为原则的兜底性民生建设形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兜底性民生建设体系,需要建立在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的宏大视野之上,须以积极稳健的举措接纳和解决复杂化民生问题,须淡化身份标识、制定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社会福利政策,须以就业兜底帮扶为核心,实现社会福利个体权利和国家义务的内在均衡。  相似文献   

8.
吕方园 《江海学刊》2020,(4):160-166
"无害通过权"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一项重要制度,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塔林手册2.0》通过"法律移植"的形式构建了"网络无害通过权"制度,但是,其对"无害通过权"的适用主体、适用空间以及适用条件等规定却是模糊不清的。"网络无害通过权"行为模式文义上的扩展与限缩、认定有害通过方式具体标准的不明确以及承担"网络无害通过权"法律后果具体方式的"网络化",使得沿海国与船旗国之间的传统责任平衡机制被打破。基于"网络无害通过权"理论嬗变与现实风险的考量,需要建立"无害通过权"海洋权益与网络权益保护相耦合的扩张解释机制,实现"网络无害通过权"回归到公约厘定的路径,厘定网络有(无)害通过行为认定的基本范式,并构建网络空间国家责任体系,打通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路径,促进"海洋命运共同体"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理想类型方法 ,试图提出并阐明一个观察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视角 :行政规则制定是一个通过特定法律程序而使不同类型知识得到恰当运用 ,为行政规则提供正当性和理性的过程。文章进而归纳出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两种范式 ,即大众参与模式与专家理性模式。文章认为 ,在价值选择领域 ,大众参与具有知识运用上的合理性 ;而在技术领域 ,过多的大众参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政规则正当性 ,但其耗费大量行政资源 ,无助于知识的合理运用。由于行政管制领域基本上是技术性事务 ,在一般情况下 ,专家理性模式应是优先适用的规则制定模式。当然 ,为了防止“专家专制”和偏离公共利益目标的计算 ,大众参与又是一个制约专家权力的机制。涉及中国当前行政规则制定过程 ,由于行政权力的组织和行使依然存在着高度集中化和非职业化的态势 ,本文倾向于首先从行政组织自身“制度 /结构”合理化以及行政专家职业伦理的培养入手 ,在规则制定过程中促进专家理性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大公众参与来增强规则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媒体是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塑造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媒体精于此道,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优势地位.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但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仍然较弱.要向世界讲述真实的、全面的、具有吸引力的中国故事,中国媒体应理性借鉴美国媒体的经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握国际传播态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安全战略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条件.借鉴世界最发达国家美国的经济安全战略制定和运行系统,可以为中国构建经济安全战略提供重要借鉴.首先探讨美国经济安全战略历史演变进程,其战略定位由国内防御型转为进攻型,其战略形式为分散嵌入型.其次分析美国经济安全战略内容,包括战略背景及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研究现阶段美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要点,分为战略资源、粮食安全、贸易保护、金融安全、产业安全、外汇投资安全和保护商业秘密.再次,探讨美国经济安全战略的运行过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估.最后提出对我国构建经济安全战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国际制度体系中从参与者向塑造者和引领者转型的关键节点上提出的区域发展倡议,也是影响国际议程设置、国际规则调整和国际规范演化的重要变量。倡议实施五年来,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接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被纳入现行制度体系的议程之中,并通过与各方共享规则制定权的方式,成为引导国际规则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调整的积极力量。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指导理念为国际规范演化注入了中国元素,推动国际制度体系向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支撑中国经济近30年高增长的主要是要素投入而非技术进步,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以及这种方式下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这可能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供条件,也可能使经济进入均衡陷阱。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它源于分工,而分工又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或者说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分工的深化才是技术进步,进而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将充满博弈与挑战.对于中国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福顺 《兰州学刊》2024,(4):106-115
国际社会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和实施的重大战略,将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确定为战略目标,将改善和促进老年人健康、推动和实现老年人劳动参与和社会参与、保障和增进老年人福祉确定为战略重点,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法律制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战略成果,对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代际和谐,提振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国家人口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加强老年人“健康”“参与”和“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创制,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国际经济体系正处在变革和转型之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的神话被打破,世界经济加速走向多极化。发达国家寻求有效全球治理绝不能漠视发展中国家的存在及其作用,新兴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已成定局,七国集团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主导地位趋于松动和弱化,发达国家支配全球经济的时代将走向终结。尽管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结构在变动中,但实力指标不能单看GDP,要注重经济质量和全面的考察,注重金融资本的主导作用。国际经济体系的变革是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发达国家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占主导地位,但调整、磨合和重组是基本态势。在这一情势下,必须对中国经济作正确的估量和定位,必须把握好中国对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正确态度和对策。中国已是现行体系的一部分,不需要也无能力充当挑战者,但也绝不当被动消极的“体系的维护者”,而是应做主动积极推进国际经济体系变革的参与者,发挥多边沟通的桥梁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门洪华 《中国社会科学》2012,(7):182-202,207
世界转型的深入、中国崛起的效应与美国衰落的焦虑促使中美关系进入关键时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精英的智慧。与114名美国权威人士的战略对话表明,在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与世界的未来问题上,美国精英的基本观点是: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为维系全球领导地位,美国进行大幅战略调整,以国内稳定发展和亚太主导地位为优先诉求,其战略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洋倾斜,并将亚太战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对华战略遏制成分加重。有鉴于此,中国应以长远眼光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具体包括:清醒认识中美实力差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战略信任建设,努力消除误解和误判;清晰划定国家利益的底线,坚决维护核心利益,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妥善处理分歧;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积极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国家战略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战略理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国面对的外部制度因素,一个是WTO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所构筑的制度环境,另一个则是经贸伙伴所特有的经济制度。前者可以从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加以考察,后者则从研究其政策措施的特点予以探究。WTO的制度安排通过约束与激励的两大功能,有效地减少着国际贸易活动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并对国际经济协调运作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反过来,恰当的国际经济协调运作亦明显推进了WTO制度的绩效和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不少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区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如注重利用公共投资对公共设施、农业项目、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援助;重视经济激励,对工业、就业企业所得税等进行补贴;利用政府采购手段对不发达区县进行扶持.这些经验给中国区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是中国需要规范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东、中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优势产业互补;完善区县经济政策工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政府援助方式;以人为本,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加快中国的区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国的区县投资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