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报要加强评论,以跟上传媒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步伐;以应对社会巨大变化的需要;以适应读者需求提升的客观现实。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群众关切;打造媒体品牌,形成评论格局;改进文风,创新表达;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很喜欢看新闻评论,因为它作为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宣传形式,有如一道菜肴让人去咀嚼,去品味,去思考,像《羊城晚报》微音先生主持的专栏《街谈巷议》,很有看头,每一次的评论总给人新意。但是,翻开有些报纸,一些评论读之味如嚼蜡,苦涩生硬;有的则论理陈旧,无新鲜感;有的则言之无物,矫揉造作。由于这些评论质量的不精,以致严重影响了评论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因此,培植“精品”评论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了。那么,评论要从什么地方入手方能出精品呢?我认首先,增强评论的新闻性。新闻评论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那些具有…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史学评论缺失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史学评论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史学评论自身建设的薄弱;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荒疏;史学评论中存在不健康学风;史学评论视野狭窄;缺乏指导性与预见性;批评严重匮乏.作者进而指出史学评论的这种缺如不被注意,并逐步加以补正,非但史学评论的正常存在于发展成为问题而且整个史学的发展亦终难达到通往成熟以至繁荣昌盛的理想归宿。  相似文献   

4.
瞭望周刊发表评论文章说。要倾力扶助弱势群体。这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共产党立党的宗旨;同时还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陶大坤 《理论界》2007,(5):98-99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新闻评论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写作上向个性化发展;内容上从题材单一化走向题材多样化;立论重点转变为以启发引导为主;篇幅上呈简短化、小型化趋势;同时,新闻评论也开始走向开放式、群众化。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导向性、针对性、科学性等显著特征的评论文章。它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确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或者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立场和态度的评论文章。它与新闻报道不同。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主要是报道事实,而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新闻评论又是对新闻报道的概括和提高,它可…  相似文献   

7.
杨树 《云梦学刊》2009,30(6):151-153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在评选标准中规定网络评论必须要有鲜明的网络特色。在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获奖作品中,更多的是单从新闻评论的标准来评选,而少有结合其介质特点来考虑的.因而缺乏广泛的参与性和超强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李贽对孟子的批评:其一,从学术观点看,孟子对孔子的阐释是错误的;其二,从学术态度看,孟子的做法是偏执的且不允许他人置喙的;其三,对“春秋五霸”的评论是有失公正的。其中也涉及到李贽对王安石、朱熹的评论。作者指出了李贽对孟子的剖判明显不足之处就是以孔丘是非为标准,总结了从李贽对孟子的剖判应当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评论代表电视媒体的发展水平,地方台要想在全国众多的电视评论节目中吸引观众的眼球,要从选题、节目形式、阐述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地方台如何才能发挥电视新闻评论的独特优势,制作出高品质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通过报道或评论新闻事实,或暗或明地表达某种思想观点,从而对受众产生影响作用的那种特性。要正确理解上述定义,还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新闻指导性与新闻宣传的指示性存在根本差别。根据定义,新闻指导性的产生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或评论,受众是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同时,才受到传者思想观点的影响的。倘若受众并不接受新闻事实;或者接受了,却是从与传者相对立的方面去理解新闻事实,那么新闻指导性就不可能表现出来。由此看来,新闻指导性依附于新闻事实,没有新闻事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指导性。再者,…  相似文献   

11.
要不断提高党报的传播能力和引导能力,消除其在受众中的刻板印象,党报评论工作尤其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改文风上多下功夫,增强其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党报评论改文风必须具有人文情怀和形象之美;党报评论改文风必须做到通情达理、情理交融;党报评论改文风重在言之有文、辞达理举、焕发文采;党报评论改文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论坛》2005,(8):F0003-F0003
全新改版的《社会科学论坛》为半月刊,每月分上半月(A版)和下半月(B版)两期。A版侧重于刊登学术思想评论之文章,主要栏目为:学术论衡、学术评论、学术对话、学术随笔和学术资讯;B版侧重于发表学术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研究之论文,主要栏目有:学术论衡、公共空间、教育研究、经济观察等。  相似文献   

13.
王恩来 《理论界》2008,(10):140-141
在《孟子·万章下》中,有孟子对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四位圣贤言行的评论,然后总结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所谓“圣之时者”,即圣人之中识时务的人。孟子据此认为,孔子已达致集圣人之大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劳伦斯论美国名著》一书中,富兰克林是劳伦斯评论的第一人。说评论,恐怕是太客气了,整篇文章饱含着这样的激情.如果不是还算中肯,说是破口大骂一点也不过分。虽然读者可能从字里行间品到一丝酒精的气息,我倒是仿佛看到瘦弱的劳伦斯静悄悄地坐在书桌前下笔如飞的样子,很冷静,只是嘴角挂着一丝冷嘲热讽的微笑泄漏了诗人的秘密。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要打击富兰克林。因为他要打击美国,他要打击美国的文化——这个他恨得牙根儿痒痒的道德泛滥的拜金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严羽的诗歌批评理论独树一帜,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贡献,是因为他具备了一为优秀诗评家的素质:强烈的主观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过硬的艺术功力。其优秀的艺术素养主要体现在他对“识”的认识和对诗歌、诗人和诗歌史真知灼见的评论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在论述丁柏铨新时期小说批评的个性特征:通过建立参照系而整体把握新时期小说的各种思潮、流派、现象;对具体作品的评论始终突出审美价值的判断;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剖析,均不随波逐流而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邬志伟 《学术研究》2023,(3):169-176
宋代兴盛的书画题跋是一种书画批评的新方式,宋代士人通过题跋书写深度介入书画批评领域,并彰显其话语意识,塑造新的时代经典。通过题跋,宋人确立了颜真卿、杨凝式、蔡襄等书法家的经典地位,也引领了对李公麟、范仲淹、李结等人作品的阐释方向。题跋文体的小品化有助于评论焦点的形成,构建重要的“第一读者”评论;题跋文本具有开放性与对话性,不断丰富的题跋不仅对原作进行回应,也构成与整个书卷、画卷题跋系统的对话,使得对原作的阐释得以层累;题跋书写的社交场域带来观点的交流,形成圈层共识,名人题跋对经典的形成与传播产生重要影响;题跋由副文本到独立文本,独立于原作而进入文集,其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视野下梳理张贤亮小说评论的既有成果很有学理意义,这对于阐释张贤亮小说所描写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命运颇有启蒙的作用;对于建构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当代文学批评也有积极的价值。张贤亮小说评论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初创期、发展期、繁荣期和多元期。每个时期评论者关注与争论的重点和焦点都有所不同。张贤亮小说评论的新阐释体现出当代文学评论者特有的人道精神、人文理想和人本情怀,他们用文学评论的方式表达行而上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论坛》2006,(5):F0004-F0004
喻巧而理至——比喻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研究;视听中国的世纪跨越。  相似文献   

20.
试谈校长的工作形象葛致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因此,校长应该有一个规范的形象,而规范的形象又应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如:校长的工作形象,校长的能力形象、校长的学术形象、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