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是在场者,而在历史叙述中,女性往往是缺席者.清代公主便是这样一类典型群体.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李景屏教授与康国昌先生合著中华书局2006年8月出版的<保苦生在帝王家--大清公主命运实录>一书,在搜集大量清代档案,清人笔记,清实录中分散的相关史料基础上,对清代公主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婚烟,命运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清人笔记的很少,从整体上研究清人笔记的更少,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清人笔记的就更加绝无仅有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张舜徽先生的近作《清人笔记条辨》可以说是研究清人笔记的开山之作。清人笔记,是清代文人和学者的私人著述,主要内容有读书笔记、生活日记、掌故旧闻等,是研究清史特别是清代学术的重要史料,开拓这片处女地,对于清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清人笔记条辨》,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清人笔记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纪昀的小说集《阅微草堂笔纪》(以下简称《阅微》),是清代以来有重要影响的笔记体小说集。本文要讨论纪昀对笔记小说的观点,当然先得从这部笔记小说集的体例及写作情况谈起。这部小说的体例,蔡元培在《详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分别得很得当:“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石头记》为全用白话之章回体……《聊斋志异》仿唐代短篇小说刻意求工……《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所谓“随笔体”就是“笔记”体,诸如“笔谈”“笔录”“随  相似文献   

4.
清代时《阅微草堂笔记》地位很高,模仿者很多。建国后被打入冷宫。主要在于其中有大量因果报应的文章。其实,纪昀写这些文章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除了寓劝戒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一些文章是广见闻、资考证的。  相似文献   

5.
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风起云涌,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私家刻书群体,取得了较大的刻书成就.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群体特征主要有:其一,家学渊源的世家望族,造就了一批私家刻书群体;其二,官宦学者、名宿乡儒是私家刻书群体的主流;其三,刻书家群体的出版理想与文化追求促使刻书家群体的崛起.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群体的文化贡献主要有:一是搜求、辑刻、保存古代典籍,传承学术文化;二是创作和传播优秀学术成果,促进学术文化发展;三是精刻细雕,改进提高刻印技术,促进了出版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代野记》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近代史料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所出点校本存在数量较多的字、词、标点等方面的错误,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再进行一番校勘。  相似文献   

7.
清代笔记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记载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史料,既可与《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相互印证,也可补正史之不足笔记中的史料涉及清政府数次用兵西藏、驻藏大臣设置、章嘉呼图克图等内容,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鲜明的国家主权意识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也为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清代的一系列政策治藏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清廷治藏的成功经验对解决西藏现实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代杂说笔记中的有关域外事物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清代顺治-嘉庆时期、道光-宣统时期。前者仍是晚明以来“中体‘外’用”思想延续,后者表现为域外事物的急剧增加,中西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与清代前中期的记载相比,晚清杂说笔记视域中呈现出两条脉络:一是对西方文化的被动接受与积极引进两种现象并存,二是坚守中土文化的优越感与危机感两种意识并存。作为实用主义之法,清末部分士人提出“西学即中学”“王者无外”之说,以期达到调和中西文化歧异而为我所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文人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有明显的劝惩教化功能,在对《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比较研究中,推崇《阅微草堂笔记》,这与纪昀当时的文化地位有关,但许多人对纪昀讥讽宋儒不满。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维护封建道德的笔记小说,这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研究影响有关。1979年孙犁的《关于纪昀的通信》一文引发了学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对《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层面:《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比较研究、伦理研究、纪昀对理学的批评研究等。随着文艺理论的发展,《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层面会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0.
王贤仪是清代山东的著名刑幕,所撰笔记《家言随记》记述了其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包括择幕缘由和家庭生活,行幕方略和官幕关系,文化好尚和文艺交际等。其择幕源于生计与家族观念,幕业家庭的生活水平则明显受个人消费观与幕友行业惯习的影响;行幕方略是王贤仪构筑良好官幕关系并晋身名幕的根本保障;文化好尚是王贤仪“儒幕”价值追求的体现,文艺交际则反映其进驻地方文人社会的努力。这些社会生活的面向共同塑造了一个特殊而一般的刑幕个体形象,反映了清代幕友的群体状态。以王贤仪为个案开展研究,有助于全面展现清代幕友的职业形象和生存状况,亦能对幕友个体生活史的研究有拓宽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金星是何处人,旧史中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河南卢氏县人,一说是河南宝丰县人。由于前者,多见于明末和清代封建文人的史录、笔记,又为官修《明史》所采入,所以后人,以至现在不少人都以此为据,说牛金星是河南卢氏人。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这部作品的幽默艺术,展现了纪昀的深厚学识及这部作品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陪猎笔记》是清代诗人查慎行著录的扈从行程日记。《陪猎笔记》在其文本表层体现为“润色鸿业”之作,在其文本潜层却是查慎行纪恩心态的表达书写,具有标记查慎行人生节点的文本意义。出于查慎行“翰林诗人”视角的记事选择,《陪猎笔记》通过实录笔调,详细记写扈从行旅中的君臣诗文酬和活动、翰林集体编书过程,呈现出皇室文学生活与官修书籍生产活动的多元样态及丰富具象。《陪猎笔记》的记事内容兼有历史记实与文学叙事的复合意义,具有珍贵的“诗史互证”“书史互证”的文本价值。《陪猎笔记》的文本细读及其文献价值的阐释,对于重新认知清代扈从笔记具有典型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小说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纪昀的小说观却为现代学界所诟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自序和题词,体现了纪昀小说观的基本特征,即重视劝惩,忠厚公正,如实记述,少加渲染。这一小说观虽然有其明显不足,但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自有其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与笔记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笔记,人们会自然地想起南朝宋时的《世说新语》、宋代的《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以及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等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笔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一直延绵不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这正如鲁...  相似文献   

16.
清代朝廷孝行旌表是官方表彰孝行卓异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适用群体涵盖汉、满、蒙和苗等多族群,类别包括孝子、孝女、孝妇和顺孙四种,旌表方式亦有本朝之特色。直省民人是清代朝廷孝行旌表适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廷制定严格的旌表程序,并在各时期多有调整,还对相关参与者加强监管,且逐渐制度化,展现出清代旌表制度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清代历史场域之下,朝廷孝行旌表不仅起到引导社会风气、宣扬官方主流价值观念的作用,也在客观上强化了社会基层民众的国家认同,推动了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瑕难掩瑜 妍尤胜媸——《阅微草堂笔记》思想内容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 ,学术界对曾风行文坛的清代著名学者纪昀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的评论有失偏颇。其实 ,结合作者的道德理想 ,对该书作深入研讨 ,《阅微草堂笔记》既不是“一部反动的封建说教书 ,”也不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封建道德教条 ,”而是歌颂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美德 ,揭露封建道学家的虚伪丑恶 ,借鬼神报应叙写人生的一部具有进步思想内容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赋话是一种近于诗话之漫谈随笔性质的赋学理论批评形式。赋话滥觞于汉魏六朝,唐宋以后则包容在诗话、四六话和笔记之中,一直到清代才最终走完了与诗话分离而独立发展的历程,成为文学批评的样式之一。在赋话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笔记文体的影响,王铚、浦铣等人的贡献,尤其值得进一步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学术界对曾风行文坛的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的评论有所偏颇.其实,根据作者本人及同时代学者的有关论述,并结合该书深入研讨,纪晓岚在艺术上是故意不走唐宋传奇小说的道路,而刻意模仿魏晋笔记小说"粗陈梗概"的面貌,忠实地继承魏晋志怪的质朴简淡的风格的.因此,<阅微草堂笔记>并非"结构松散粗糙,人物形象苍白呆滞"的作品,而是清代拟魏晋小说的文言笔记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浙派诗人集群是清代中期具有独特创作个性、人格去向和诗史意义的诗人群体,在清代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其研究状况却与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相匹配.文章以1911年为界,对浙派诗人集群的研究状况加以梳理和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对于这一诗人群体的研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