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反讽艺术渗透于《傲慢与偏见》整部小说中,贯穿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与小说结构之中,这是奥斯丁笔下喜剧性的精髓。本文试从小说主题、人物对话中分析反讽艺术在这篇小说中的独特应用,从而领略一下奥斯丁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上百年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作品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反讽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奥斯丁在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三个层面上把反讽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傲慢与偏见》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作者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作品。简·奥斯丁在其小说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选择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故事,简单是因为小说只涉及了一个主题——爱情与婚姻;复杂是因为小说围绕着这个简单的主题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本文旨在在赏析《傲慢与偏见》作品的同时,结合简·奥斯丁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来分析简·奥斯丁所持有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借助语言学家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来分析小说中对话的语言特色,并进一步揭示人物性格及小说的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丁是一位讽刺艺术大师.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反讽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成为小说最显著的特色和基调.本文运用奥斯丁-塞尔言语行为理论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进行了剖析,力图证明作者的语言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性会话均可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6.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她们对婚姻知之甚少并且缺少机会,她们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是确保经济地位的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斯丁婚姻观的分析,揭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婚姻在社会中只是一种阶级融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从文体学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分析来看,对话在奥斯丁小说中起到了刻划人物、突出主题、营造气氛的作用,并且成为其主要形式和方法。而合作原则的悖逆和各类引语的选用是作者对话描写艺术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张力理论的视角对《傲慢与偏见》中理性与情感之间、利己与利他之间张力结构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张力结构为《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娴熟运用各种反讽,将小说主题,即当时社会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目的的婚姻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将小说中的各种人物生动逼真地塑造出来。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18世纪著名的婚恋题材小说家,简·奥斯丁以极为细腻的笔法刻画了同时代年轻女性的社会认知困境。在简·奥斯丁笔下,从《傲慢与偏见》到《诺桑觉寺》再到《劝导》,几乎所有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抉择时都会受到来自各方善意或恶意的劝导。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更是直指这一现象,并以戏剧性的结局回应了关于是否应该听从他人对婚姻大事的劝导这一问题。从心智理论视角对该小说人物的心智关系进行剖析,可以发现简·奥斯丁作品中的"劝导"情节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意义。可以说,"劝导"既是简·奥斯丁情感生涯的关键词也是贯穿其文学创作始终的一个重要"母题"。  相似文献   

11.
所及的题材而言,奥斯汀可谓第一人,或许也是最出色的一位“历史学者的小说家”。为了避免纯形式主义分析可能导致的误读,其小说《傲慢与偏见》被置于一个更大的历史语境中加以阐释,以期从中获得18世纪末英国女性教育状况的切身读解。奥斯汀的名著同《教育漫话》和《女权辩护》等历史文本并置一处,这有助于说明当时女性教育对中等阶层及其聚敛财富和谋求社会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是善于描写人性的大家。自卑感作为个体心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不会为她所忽略。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角度来看,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都充斥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面对自卑,他们采取了不同的补偿方式,取得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简.奥斯汀是否可以称为女性主义作家在学界有所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莉莎白已经初具女性主义的萌芽。她不以金钱和地位来选择婚姻对象,坚持以爱情作为成就婚姻的前提条件,这对当时时代的女性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的译本不少,王科一先生的译本以其独到的功底和理解力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写作风格,突显了原作人物的个性。但由于译者忽略语境、望文生义而导致的误译也存在,对此也作出了客观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理智”和“情感”的关系是简·奥斯丁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以《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为解读文本,指出作者更倾心于情感,揭示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理智未必战胜情感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通过四对年轻人四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传达了恋爱婚姻是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大事情,必须严肃谨慎的思想,同时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并通过讽刺的艺术和语言的机智幽默,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婚姻不应该被金钱、地位、情欲所驱使,只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真正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全反讽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借助反讽手法悉心雕凿的艺术精品,它对于反讽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以反讽表现主题;二、以反讽刻画人物;三、以反讽组织情节和语言.反讽使该小说成为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18.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笔下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班纳特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唤醒并凸现了女性沉睡已久的觉醒意识,击碎了长期以来文学作品中"男性优越"的神话,解构了男性中心话语权。同时,这一全新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一些不满现实的女性渴望获得自身的独立、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19.
文体是作者风格与内容的统一,也是特定社会现实的反映。本文借助文体研究的视角来剖析简·奥斯丁的经典著作《傲隧与偏见》中的几处翻译,借此说明从文体的角度解读文本,剖析其宏观历史性、微观文本结构属性及作者的主观倾向性,从而指导翻译实践,无疑能令译文更准确,更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小说家。她在《傲慢与偏见》中,现实主义的笔法下透出了不尽的浪漫主义情怀,她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塑造了许多人物,她把人物理想化,她崇尚幸福、美满的婚姻,向往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这一切深刻揭示了奥斯丁及其作品的“理性其外,浪漫其中”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