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物理教学一项艰巨的工作。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在教学中,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艳霞 《新天地》2011,(11):181-182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老问题。但又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转化学困生,要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细致的、耐心的、经常性的转化教育。这些都是建立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家长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党和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邓小平深入地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理论教育主体是由理论教育客体转化而来的;理论教育主体要能继续胜任这一角色,必须不断地把自己转化为理论教育客体继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和理论教育客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善遍存在时一个现象,学困生的问题虽然受到重视却不容易解决。如果从源头上分析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变他们的学习状况。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学困生学习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理论有利于指导学困生进行正确归困,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的部分生源进城,导致农村生源不断萎缩和质量下降,出现一定量的学困生,如果不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而是任其发展,最终导致学生辍学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生存发展。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如何让他们动起来,成为学校工作应考虑的问题之一。学困生的形成已经由来已久,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而又艰难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因此,要让学困生真正动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6.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实践定位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需要。究其本质,实现人(师生)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定位的出发点和最高价值追求。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则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知行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是指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代的具体要求以及理论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达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的目的。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是由中共中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彻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在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结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以及创新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即坚持党的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和切实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当前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广大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密切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时代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应当开展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9.
引进西方对话理论来建构我国的教学对话理论,必须经过两个转化:一是用教育、教学的眼光审视对话理论,把它纳入教学体系和教学情境中来,实现对话理论向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二是吸取对话理论的合理部分,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实现由西方对话理论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教学对话的内在机制是:话题选择、对话展开、话题深入、话题解决。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作为一门学科,首先是从制度层面开始的,体现在专业、课程、社群、期刊等载体之中,并在知识层面不断明晰和建构自身作为知识领域的性质与范围。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基本理论”不仅遭遇学术建制逐渐弱化、知识边界不清的困境,而且面临着来自“实用”取向、经验研究、学科分化等方面的挑战。应对这些困境或挑战,需要突破“学科化”的传统思维,将“教育基本理论”理解为一种有关教育“基本问题”的整体而综合的探究方式,由此它需要承担四个方面的知识使命:整合来自教育不同领域的理论,转化有关教育不同学科的理论,融通来自不同社会文化的教育理论以及发展属于教育自身的整体理论。  相似文献   

11.
儿童心理理论强调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的体验,重视儿童和周围人的交往经验,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促进其心理理论的发展。维果茨基理论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及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以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背景学说、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说、内化说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点,可以得到对学前教育的有益启示,即,唤醒幼儿内心世界,创建良好的话语环境,创设混龄游戏机会,创设和谐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2.
需要理论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针对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学生潜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而在实际表现上却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持"无用论"这一矛盾,造成矛盾的成因有学生就业压力大造成学习上功利性强;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时代感;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欠缺教学艺术,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研究教育对象的特性,了解学生的需要;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构建适合学生需要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的需要;拓宽教育渠道,形成课堂、校园与社会的立体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需要,从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教育家诺丁斯基于西方传统的关怀伦理思想,创立了关怀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为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对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出发,具体分析了该理论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归因理论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文章概述了维纳归因理论,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如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过分推崇“灌输”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结果导致德育收效甚微。道德心理学研究证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产生动机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提高德育实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要以人为本,创设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道德教育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道德内驱力,进而使学生产生道德诱因;通过讨论、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主动选择、积极建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一切从“你”——一个具体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自律”和“规则”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公民“清醒的思考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与仪式教育对公民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其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实践教育中的作用和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根本途径两个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问题。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践教育,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素养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等。公共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构建以“培养人”为主脉的理论内容体系、进行以实践训练为主的微格教学、关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充分利用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示范性、运用案例教学诸方面进行了探索教育学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国外把教师职业视为一项专门性工作 ,认为只有经过教育理论与实践训练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国外高师教育理论课程设置的门类多 ,课时足 ,比重大 ,范围广 ,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这些经验均可作为我国高师教育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德育目标的达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追求,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并根据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大学生时代特点,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