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作为一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典巨制,成书古老,内容丰富而庞杂。它是一部卜筮之书,具有浓厚的原始巫术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尊重历史,以史治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本文作者的立论前提和基本出发点。本文认为,《周易》以儒家思想为基干,全方位地荟萃先秦诸子杂家社会文化思想精华,集史前文化、图腾文化、原始巫术宗教文化,以及世俗经验哲学、人文社会思想乃至行为生活方式之大成,最终成就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上的经典名著。从《易经》到《易传》,中华民族完成了从原始巫术宗教神性思维到世俗经验哲学人性思维的嬗变。《周易》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远早于古希腊罗马,是人类最早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进行全方位审视和探索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2.
《故事新编》是鲁迅在现代理性精神观照下对中国历史进行的重新审视。其中,《补天》更是其痛苦思索的情感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质进行探寻,展示出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走到了衰败的历史困境中,就在于封建传统文化对人的本性的扼杀。  相似文献   

3.
民歌,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储存族群的历史文化信息。白马藏族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族群,在他们的民歌系统中,有一些歌曲特例引人关注,两首同名《花儿俏》反映了平武白马人地域文化交流的历史,《夫妻识字》是人们的红色时代记忆,《一个妈妈的女儿》则体现了对"中华民族"这一文化母体的集体认同感,同时也是对国家民族政策的一种音乐记忆。  相似文献   

4.
炎帝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时代的英雄人物的象征和化身,把炎帝说成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具体历史人物,炎帝文明代表了某一地区的文明都是不确切的。炎帝神农氏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开拓、重视创新、重农尊农的精神文化。弘扬作为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文化,有利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再读《论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 提出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育中国大学生的观点; 指出了《论语》和中华民族仁文化的重要地位, 并以《论语》为例, 介绍了读书的基本方法, 即要整体地、重点地、下学而上达地、联系实际地读; 通过学习《论语》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兼具人性和灵性的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史诗江格尔作为中华民族文学共同体的一部分,经过说唱艺人为传播主体的口语传播过渡到手抄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其受众以几何倍数增长的历史进程,正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作为映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根脉,史诗江格尔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和对外文化交流具有独特意义。通过对《江格尔》历时性和共时性跨媒介叙事的梳理可以发现,《江格尔》跨媒介叙事的历史就是其不断扩大受众进而深深嵌入中华民族文学共同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对萨迦班智达的研究停留在单一的历史记载、著作翻译和注疏(释)层面,很少涉及其文化思想、历史功绩和后世影响;近30年以来的研究,从全新的角度考察萨迦班智达,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该研究领域,但对其人文思想的研究不能提供更多的借鉴.若能对萨迦班智达的人文思想进行专题研究,可为藏族人文思想和人文思想史的研究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对再现蒙藏、汉藏文化交流的原貌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综合研究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如安教授撰,海洋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北宋向来被认为是宁波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宁波地区如何从一个远废之畴通向文献之邦,在中国地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由于文献大量失传,现存史料对北宋宁波历史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具有丰富多样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具有独特的德育、无可替代的国情教育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全民族人文素养、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时代要求,是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正确思考和看待当前国内外不断兴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和“国学热”的必然要求,是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理性认识我国国情,不虚美、不隐恶,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尘埃落定>是新时期优秀长篇小说,其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具备文化象征的特质.小说通过对多元互动的整体文化观与其演变的阐释,反映了作家对政治与宗教的历史关注,体现了藏民族历史的独特人文内涵和复杂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禾部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凭借对《说文解字》禾部字的系统梳理分析,再现了其所反映的复杂而多样的古代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这部《中国回族大辞典》是中国回族有史以来最早编纂、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辞书。 烂灿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我国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学、教育、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还包括科技成就、文艺创作、文物古迹、民俗、民风等等。回族人民的历史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自元以后,历代都出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有关文化艺术发展方向的思想宝库,随着时代的演进,其理念价值逐渐显现。《讲话》所强调的评价文化艺术产品必须遵循"两个标准",所确立的文化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核心理念和所提出的"普及与提高"文化命题,对当前的文化艺术工作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思维变革等,具有极高的理念指导价值。《讲话》理念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文化传承健康性等文化价值发现,都需要人们以历史的眼光、时代的眼光、发展的眼光,从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中华文化圈文化建设和人类文化追求目标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去认真解读《讲话》内涵。  相似文献   

14.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15.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王瑞成教授著(第一作者),宁波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这是第一部系统反映宁波城市变迁的城市史著作。作为"宁波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宁波城市史"最大特色是有一个新的研究视野和架构。通过对宁波这座城市本质的深入探究,把握住宁波城市的历史特点,就是:大起大落,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方史》教学中应注意国家与国度概念的区别、民族与国家概念的区别、历史上西域各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等问题 ,通过教师的精细分析和讲解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历史上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都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株大树,是汉民族文艺的总的根源之一。而屈子本人又是以爱国忧民而至于惨死,造成了千古奇悲,是使顽廉懦立的一个大典范。欧洲十字架上钉死一个耶稣,成为欧州文化发彉的基因。汨罗江蹈死了一个屈原,使中国文化的光辉多了一分精英,一分实证;使中华民族有血涙地立在全人类的行列里。这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骄傲,引起了千百年汉民族不断地学习,近百年来也引  相似文献   

18.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20.
《小鲍庄》的意义不仅在于讲述了寻根的故事,更在于讲述故事的方式:对神话的借用和置换形成了它宏大的书写视阈与审美气象,运用反讽艺术在显性和隐性的双重话语对峙中发现了失根的历史真相,通过多重象征意蕴探讨了人类命运、人类苦难、人类文化等宏大命题。在寻根与失根之间,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文化重建的现实思考与文化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