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东亚金融风暴与网络金融秩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金融风暴也许已尘埃落定,但关于它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近期日元戏剧性地滑坡和美日联合干预等,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担忧。东亚金融风暴会否再来?新型危机同全球网络有何关系?约束无国界经济实体的秩序建设有何进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点想法和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2.
环境危机已是关系到整个地球与全人类生死存亡的、迫在眉睫的危机。这场危机可以说是全球性的、人为的、严峻的、系统性的、难以逆转的。全球环境危机急需治理,必须重新发掘东亚智慧,更新发展观念,以新的现代化范式取代传统的现代化范式,走生态现代化与生态文明之路。建构新的东亚智慧,就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超越无止境增长的渴望,超越工具理性与唯科学主义,超越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渴望,超越贪欲与利润的极端诉求。人类自觉归属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敬畏自然,以人文主义、道德修养、宗教信仰来为科学与市场划界立法,以家庭伦理、大地伦理超越把自然"资源"化的工具主义,以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超越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遏制消费主义的扩张,提倡过一种简单的、有节制的、合乎自然节律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始于泰国的东亚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对东亚发展模式的重新认识,这是十分自然的。在此之前,对东亚经济发展的评价尽管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但总的来看,占主导的观点是肯定和赞赏,并把东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上升为东亚模式。那么,在东亚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又如何来评价东亚模式呢?我们认为,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与东亚模式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由此推断东亚模式已经过时或完全失败,东亚模式经过适当的调整肯定可以再次发挥作用,为东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作出贡献。一、东亚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其原因ZO世纪下半叶以来,具体地说从6O年代开…  相似文献   

4.
李磊 《江海学刊》2023,(1):200-208
从梁陈之际到隋朝统一的四十年间,东亚政治格局有三次重要变化。承圣三年到天嘉三年(554—562),南朝与百济同处内外危机之中,这是南朝天下秩序整体危机的表现。陈文帝仍延续萧梁政策,以百济为东亚首要国家,并笼络新兴的新罗,但陈朝建构东亚秩序的尝试在光大元年(567)遭遇挫折。陈宣帝夺位引发华皎之乱、北周入侵,天嘉年间东亚和平局面终结,东亚诸国外交重心转向北齐。北齐以魏晋辽东、乐浪、带方郡名为高句丽、百济、新罗君主的封国名,这一体系性安排为北周、隋、唐所继承。与北朝重视高句丽的传统不同,北齐以百济为东亚首要国家,除授百济王东青州刺史,使其控扼海道。太建九年(577)北周灭齐后,百济积极结好北周隋,高句丽则与北周隋对峙。东亚政局的这一结构性矛盾成为隋唐东亚问题的缘起。  相似文献   

5.
东亚金融危机已历时一年有余。在一个创造出经济增长奇迹的后发展地区,爆发如此长久、如此深重且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金融危机,恐怕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随着危机的进展,国内外学术界对这场危机的研究和探讨,巳不仅限于金融交易的技术层面。作为地处东亚地区的中国,学术界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研究得天独厚并责任重大。本刊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撰写一组文章,从理论上对导致东亚金融危机的内外体制、制度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包括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作深层探讨,并期望在实践上对克服危机的对策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这次东亚金融危机暴露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东亚国家企业的负债率普遍太高。东亚国家企业的高负债率同东亚经济模式密切相关。什么是东亚经济模式?什么是东亚金融模式?东亚企业的高负债率同这些模式的哪些特征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我们认真吸取东亚国家高负债率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要认识东亚经济模式和东亚金融模式,必须正确刻划这些模式的特征是什么。东亚经济模式和金融模式的特征,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加以刻划。东亚经济模式宏观层面的特征有四点。第一,高储蓄。东亚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与西方国家不…  相似文献   

7.
倪正茂 《社会科学》2003,28(5):52-59
东亚法治之趋同,有其历史性的渊源与现实性的需要以及客观性的可能,同时又存在着制度性的障碍和价值取向一体性方面的困难。因此,它将是一个滞后于经济一体化的漫长发展过程。21世纪将是东亚的世纪,东亚法学家当为东亚法治之趋同勉力奉献。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东亚话语"是指"作为韩国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东亚论"以及可能与之相沟通的中国和日本的东亚话语。阻碍东亚自我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东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化,复杂的地缘政治学现实,各国间的历史认识差异,民族主义和"霸道性大国主义"。实现东亚自我认同的出路在于,组建东亚的"我们意识","否定之否定"的文化跨越,把东亚设定为一种替代性的资源或媒介。  相似文献   

9.
以泰国金融危机为起点的东亚金融危机,震惊了世界。这场危机的影响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世界金融史上都是罕见的。有人认为,这场危机是由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所致,因而主张我国应限制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对于这一观点,笔者难表赞同。如果说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10.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对这一地区资本流动的基本格局和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危机对我国利用外资究竟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这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一、金融危机对国际间接资本流动的影响间接资本有中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之分,中长期资本因着眼于长期利益而比较稳定。东亚...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思潮的历史变迁:从地理和文化意义上考察"东亚"区域意识的形成,东亚区域早期的华裔秩序与朝贡体系,对日本东亚共荣圈促生的"东亚"经济秩序圈雏形以及"东亚"概念污名化的反思,区域性复兴和危机背景下形成的东亚经济区域合作模式.对"东亚"概念的正名与重塑、"区域"而非"天下"意识的强调、善用危机感和平等处理大陆与海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东亚 各国发展起一种脆弱的经济体系,通过资本项目的开放,实现与国际金融市场对接,最终造成对其 本身的冲击,是东亚危机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东亚儒学"虽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儒学传统,但它并不是东亚各地所呈现的不同版本的儒学拼凑而成的"马赛克"。"东亚儒学"的视野超越国家的疆界,它既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作为空间概念的"东亚儒学",指儒学思想及其价值理念在东亚地区的发展及其内涵。作为时间概念的"东亚儒学",在东亚各国儒者的思想互动之中应时而变、与时俱进,而不是一个抽离于各国儒学传统之上的一套僵硬不变的意识形态。东亚各地的儒家传统虽各有其地域特色,但中、日、韩的儒学传统却有异中之同,这就是它们都分享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东亚儒家坚持"人之可完美性"的信念,与犹太基督宗教的"原罪"或"人之堕落性"的信仰,构成鲜明的对比。东亚儒家以"人之可完美性"为核心的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身心一如,(2)自他圆融,(3)天人合一,(4)历史意识,这四者共同构成一个以和谐为特征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始于一九九七年七月的东亚金融危机,短短一年多时间,即从泰国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继而波及韩国、日本、俄罗斯,形成震撼整个国际社会的金融风暴。这场风暴对东亚各国所形成的冲击,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是史所罕见的。科学地分析这次危机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对于我们防范和化解这类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很有价值的。一、东亚金融危机是一场长期忽视经济安全而酿成的全面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是在人们对亚洲经济前景普遍看好的舆论氛围中突然暴发的。事实上,在这之前,东亚各国,特别是东南亚…  相似文献   

15.
印度经济在东亚危机中保持稳定、继续增长 ,并不意味着存在另外的某种经济模型。印度对市场改革、尤其是对资本控制所采取的谨慎办法 ,确实使其经济得到保护而免于东亚危机的波及。但印度之实施资本控制 ,更多地是出于偶然而不是有意为之。而且 ,尽管东亚地区发生了危机 ,印度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仍旧远远低于这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印度在改革过程中大范围地采取谨慎从事的态度 ,更多地是受到强迫而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1 990年代头几年 ,市场改革一经引入便遭到政治领域和公众的反对 ,历届政府的自由化放慢脚步。除了对市场改革的抵制之外 ,又出现了一种党派分化而且互不相让的民主过程。除非能就各种经济问题达成广泛的政治共识 ,就很少有什么可能做出某种政治决策 ,推进经济转型而促使印度深重的贫困发生巨大变化。而且 ,虽然从 1 990年代初期开始改革以来经济增长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 ,这种增长总是时作时缀  相似文献   

16.
对东亚的经济成就和危机 ,“华盛顿共识”都是从市场法则以及“各国”的经济政策和制度框架的角度来解释的。这种思路没有考虑经济与政治的关联、不完全竞争的环境、指标性政策的作用以及地区内的相互依存关系。本文将介绍有关解释东亚经济增长的诸多要素的争论 ,并用“地区性传染”来分析在增长、危机和复苏过程中的地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发展的危机———东亚金融风暴的发展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起泰国,席卷东亚,波及整个世界的金融风暴,有人说是金融危机,有人说是货币危机,有人说是经济危机,而从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发展危机。当谈及落后国家的发展困境时,人们总是习惯于将目光投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习惯于用贫困、失业和收入不平等这些尺度去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成长状况,用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来判别其发展绩效。然而,这次金融风暴的发源地和震荡中心却是被世人公认的、对整个世界经济发挥着重要牵动作用的东亚地区,是被整个发展中国家引以为自豪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能不引起发展中国家深深的忧虑和反思。这场金融风暴的爆发,是继苏东巨变后对经济落后国家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的又一次重大挑战和嘲弄,将广大急于摆脱贫困、谋求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关于这场金融风暴的起因、后果及其前景人们已多有论及,本文则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这场金融风暴给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带来的一些启示与思考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亚金融危机中断了东亚经济数十年高速发展的进程,让世人重新反思东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危机的外在原因只是表象,其内在根源则在于东亚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未进行深层结构的根本改造。东亚文化虽然存在着国度和民族的差别,但缺乏普遍权利意识和公正透明的经济秩序是其通病。一元化的思维模式与缺乏制约的权力结构相结合,产生了特殊的东亚政治文化,如政府官僚对经济的主观随意干涉,滋长了严重的政治腐败、泡沫经济和金融无序。政治上的准家族统治、虚假民主和官商结合,裙带关系资本主义在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出其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作用。团体导向曾经促进过东亚的现代化,但其负面因素如今也充分显现出来。当然,不能通过一次金融危机而将东亚文化的优点全部抹杀,但东亚的有识之士必须认真地反思和改造那些不能适应经济持续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经过进一步的政治变革、政策调整和文化改造,东亚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克服金融危机,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宗伟 《理论界》2012,(8):36-38
自上世纪末的东南亚危机以降,东亚金融地区主义逐步成为国际政治与经济界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东亚金融合作的支撑与掣肘诸因素,认为东亚金融地区主义当前所取得的进展,反映了区域内短期流动性缺失以及地区生产、贸易网络的驱动,而理论的论证也提供了实践上的助推;同时,东亚金融地区主义令人沮丧的一面也表明,区内贸易与金融管理上的背离、以及区内外主要行为体的主导权之争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解决。东亚金融地区主义的前景注定要在曲折中迈进。  相似文献   

20.
东亚美元本位在推动东亚经济体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同时,也面临汇率制度易受冲击、缺乏危机自救能力、储备遭遇美国"俘获"等困境。这源于东亚经济体缺少汇率政策的协调、没有可倚重的区内"最后贷款人"、与美国在债权债务关系上的"倒置"及与美国在国际收支失衡调节上的不对称几个方面的制度缺陷。为克服上述缺陷,东亚经济体应加强政策协调、合作与监督,推进外汇储备库建设,发展区域金融市场并深化区域内贸易特别是最终产品贸易。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一员,中国应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