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古代中国、欧洲和印度是世界文明三大发达区域,哲学思想也较为发达。自古以来,这些区域的哲人对于人的欲望问题的种种看法,构成了东西方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历史上这些地区人类对待自身的生存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看法。对欲望持否定和抑制的态度并加以具有古典特色的哲理分析,是古代哲学的主流,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今天的人类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2.
一、新疆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古代新疆曾是欧亚大陆之孔道,东西文化交流之枢纽。民族与语言之繁杂,礼俗习惯之奇特,在文化和学术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新疆是中国的宝地,也可以说是世界的宝地。古代世界上几大文明都来这里汇合。这里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希腊的古代灿烂文化;三大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的多种语言;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相互影响。难怪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说。“世界文化的钥匙埋藏于塔里木河流域。若能找到这把钥匙,那世界文化的奥秘就要揭开了。”  相似文献   

3.
蒙古历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划分时间和计算时间的一种方法的历法是极其古老的文化标志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历法只是高度发达的文明的产物,是古希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其他一些古代文明的产物。历法经过古代和中世纪科学家们的一些修订,从古代文明社会传到现代人手中。然而,几十年以前几乎同时发现人们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以及青铜器时代,在世界不同地区使用的历书。人们并不是一  相似文献   

4.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记载苏美尔和阿卡德人通过波斯湾与狄勒蒙(古代巴林岛)、马干和麦鲁哈(古代印度)进行海上国际贸易.狄勒蒙处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海上贸易线上,扮演了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三大文明贸易和文化交往中的中介角色,此间发展起来的古代狄勒蒙文化深受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印度河流域两大文明的影响,一度进入了两河流域文明范围.大量的珍贵物资由狄勒蒙进入两河流域,由此认为狄勒蒙是富俗、和平,令人向往的神圣地方.  相似文献   

5.
古代东西方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产生了三大逻辑学说——中国的“墨辩”、印度的因明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它们都是适应当时科学发展和论辩的需要而产生的。证明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把三大逻辑学说的证明理论作一简单比较,这对于我们继承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发展现代逻辑科学,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在证明理论方面,三大逻辑学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两方面: 第一,古代逻辑大师都十分重视证明,对证明的作用予以高度的评价;三大逻辑学  相似文献   

6.
在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之间富饶的新月地区,曾经繁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文明都要古老。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人类文字、轮子、农业和灌溉技术、畜牧业、历法以及数学。种植谷物的经验由新月地区向北方传播,到了基督元年,已经向西传到大西洋,向东传到太平洋。这里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给古代的希腊思想家带去了启发。  相似文献   

7.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汝信总主编的12卷本《世界文明大系》中之一卷。现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世界文明大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申报的国家规划课题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研究项目。1999年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世界文明大系》中的7卷,包括《古代西亚北非文明》;还有5卷将陆续出版。(见《光明日报》,1999年12月24日专刊)作为协作单位,内蒙古民族师院刘文鹏教授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大系》课题组,并且承担了《古代西亚北非文明》卷的主编工作…  相似文献   

8.
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新成果──简评《古代希腊研究》晨晓古代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德国学者基茨勒在《希腊罗马研究在中国》一文中曾说:“全部的西方文明,欧、美、大洋洲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都带有希腊罗马时代的烙印。”“谁要想理解欧洲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古老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恒河流域,气候湿润,士壤肥沃。早在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已显示出与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同等的文明。一、古代印度教育的社会背景与思想背景古代印度的土著居民是达罗毗茶人。他们创造的哈帕拉文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已经有了文字符号。  相似文献   

10.
古埃及地理环境比较闭塞 ,但也不是完全封闭的 ,它和周边国家特别是地中海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交流 ,互相影响 ,形成辉煌的地中海文明。埃及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就和地中海有了一定联系。至前王朝及整个法老时代 ,古代埃及与西亚、东地中海沿岸及其岛屿、小亚半岛、克里特和迈锡尼时代的希腊和爱琴海地区、利比亚等地中海国家和地区往来不断 ,考古实物更进一步证实了上古地中海世界存在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从时间的维度看,自文明起源始,以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为主的和平交往就是不同文明间关系的主流,暴力冲突只占极小比例;冲突是古文明交往的另一种方式,在冲突中,古代诸文明间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扩大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不论是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还是古印度文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被外部力量无情地摧毁了,惟独中国古代文明长盛不衰,未曾出现断裂现象。这是为什么?奥秘在哪里?李绍连教授在近著《永不失落的文明-中原古代文明研究》中从中原古代文化的丰富资源及发展进程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认为中国文明长盛不衰的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地大物博,实力雄厚;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消融外来文化的强大力量;三是强大的民族主体加固了国家的根基;四是儒家的治国安邦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五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应变能力;六是中原文明一直领行先于周边  相似文献   

13.
古代埃及以赫利奥坡里斯、赫尔摩坡里斯和孟斐斯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有关古代埃及人创造世界的宇宙神话。古埃及的三大创世神学体系是埃及冲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反映了古埃及人对自然的崇拜,又展现了他们的有关社会和王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时期,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所取得的成就、达到的高度,不仅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的,就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居于领先地位。可以讲,当时的宋朝,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成熟,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文明。这也正是许多欧美史学家痴迷于宋代历史的生发动因。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早熟的儿童"理论,是探索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理论指导,在这一理论统摄下观察齐家文化分期、玉礼器的出现和用玉制度的产生、表现权力的权杖、陶器重大变化、占卜和祭祀系统、作物栽培等问题,可以看到齐家文化是甘青地区的一种早熟性文明,是中华早熟性文明史的一个重要实例,古代中国即属于马克思世界古代历史与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亚细亚的历史"和"早熟的儿童"这一类型,"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早熟的儿童"诸种历史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表现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东非沿海斯瓦希里城邦国家及其创造的斯瓦希里文化,是古代世界“环西北印度洋文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文化的成长过程也就是古代亚非文明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斯瓦希里文化的认知与研究已经有漫长的历史,其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与成果,近年来随着亚非文明的现代复兴正成为世界性话题,斯瓦希里文化研究也El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高度发展的时期,闻名于世的三大发明、理学、宋词在这时都发展到了高峰。而著名的书院教育,更显示了当时教育的兴盛。推敲宋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其土壤根源于教育的平民化。伟大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就是一介布衣。在教育平民化的进程中,家庭教  相似文献   

18.
书讯     
《外国历史常识(古代部分)》由刘文鹏副教授等编著。本书有:世界五大文明起源与奴隶制在亚洲地区的扩展;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与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共和国的称霸;罗马帝国的霸权与奴隶制世界的衰亡等详细内容。全书约35万字,近百幅插图,系《青年文库》丛书之一,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和青年学生为对象,将于1987年10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是清代中叶官修的一部规模最大的中国历代著作的总集。人们把这部中国古代和古代世界最为巨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与万里长城、大运河并列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它的修成,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辉煌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 (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古代文化的图景中,伊朗高原是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区域,然而就在这西亚一隅之地孕育的文明,对世界古代史的发展曾有过强烈的震撼,尤其是举世闻名的希波战争,更让人不能小视这一西亚高原上的先世之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