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今年2月11日至13日,巴基斯坦新任总理贝娜齐尔·布托应李鹏总理的邀请,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中国是她就任总理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这表明,发展同中国的友谊仍是巴基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则和柱石。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亲密友好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秋 《日本学刊》2003,(1):130-138
文化交流是加深中日两国之间互相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渠道 ,是沟通中日两国人民心灵和感情的友谊桥梁 ,是建立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坚实基础。它往往能起到国际关系中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关系所不能取代的深层次的作用和效果。作者以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观点 ,从八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董友忱 《南亚研究》2010,(2):151-157
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事业,因而赢得了两国人民的尊敬。本文细致地记述了他鼎力协助泰戈尔创办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盛事,高度评价了他为加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所作出的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王宏纬、鲁正华二同志撰写的《尼泊尔民族志》一书,已由西藏社会科学院汉文文献编辑室、中国藏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作为第一读者的责任编辑,我深感荣幸。尼泊尔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和我国西藏山水相连,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中尼公路把我们两国紧紧地联在一起;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在长达11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两国人民和平相处,交往密切。千百年来,法显、觉贤、玄奘、王玄策、赤贞公主和阿尼哥等人增进中尼两国人民友好的业绩广为流传,传为佳话。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已故马亨德拉国王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共同培育的中尼友好关系,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发展。有关尼泊尔民族问题的研究,世界各国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期尼泊尔对外开放以后就开  相似文献   

5.
三访尼泊尔     
20 0 0年 8月 6日至 9月 1 9日 ,我应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和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的邀请 ,赴尼访问了 6周。这是我继 1 96 3年和 1 985年之后对尼泊尔进行的第三次访问。通过访问 ,我感到 ,尼泊尔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群众中出现了新的觉醒。我十分庆幸能在“退休”6年之后得到再次访问友好邻邦尼泊尔的机会 ,结识了那么多学者 ,广泛地接触了群众 ,并会见了比兰德拉国王。从踏上尼泊尔国土的第一天起 ,我便生活在友谊的海洋之中。所见所闻常在眼前徘徊或在耳旁萦绕 ,此情彼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平易近人而热心的大使 我的第三次访尼之所…  相似文献   

6.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大家要我写点纪念他的文章。记得一九五四年,我初来浙师院时,在一次学习会上,我曾说过我认识鲁迅先生。后来在“文革”中遭到某些人的讥讪说:“你也配认识鲁迅!”从此,我再也不敢谈鲁迅,也不敢承认认识鲁迅。我想现在是不必怕了,可说几句了。但因为事隔多年,有些事只能记个大概,要写成文便又模糊起来了。但无论如何,我要说一说,也算一点纪念。我在北京时,正是青年们对鲁迅先生誉望日增之时。我当时是搞古典文学的,但对《新青年》、《语丝》极有爱好,因而也非常尊敬他。我也听过他几堂课。当时北京各大学的课堂多半是开放的,不论是谁都可以入座听讲,我就是这样认识了许多一时名家的。当时北大、师大中文、历史各系的名教授,大部分是余杭章太炎先生的学生或旧相  相似文献   

7.
1937年4月14日,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举行成立典礼。前两天,甘地从华尔达来信向泰戈尔祝贺。他说:“要不是我早就决定在14日去贝尔高姆的话,我一定要来参加盛典,同时来看望多年未见的你和圣蒂尼克坦。现在虽不能如愿,但我和你精神上是在一起的。愿中国学院作为印中两国人民结合的象征!”同日,甘地有信致谭云山先生说:“我已写信给古鲁德夫,(按:对泰戈尔的尊称)向他道歉,因我有事,不能出席盛会。是的,我们确实需要促进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联系。你们的努力诚可钦佩。愿中国学院产生丰硕的果实呀!”  相似文献   

8.
中日电影艺术交流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日本的优秀影片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五十年代初期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今井正导演、前进座和新星电影社共同摄制的《不,我们要活下去》(1951年)。影片主人公一家贫困潦倒,走投无路之际,父亲决定用仅有的一点钱,让全家饱餐后一起自杀。但由于孩子落水,出于人的本能和父子之情,父亲奋不顾身地  相似文献   

9.
中印两国人民在古代以弘扬佛教为核心的多方面的文化交流,在十五、六世纪后,由于内部形势的变化和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渐而中断了。但是,友谊之树的根基已深植于两国人民心中。在近代,在共同进行反殖斗争中,两国人民又走到一起,相互同情,携手合作,使古老的友谊树重新绽出了新的花枝。新的友谊是一种患难之交,没有古代两国作为泱泱大国进行文化交往时那般显赫,但却更亲密、更深沉。正如古语所说:患难之交情更浓。  相似文献   

10.
李鸣 《南亚研究》2003,(2):96-96
由中国南亚学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共同主办的“中巴关系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0月 3 0日在京举行。中巴友好论坛双方成员、中国外交部、中联部、南亚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与会。会议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二亚部副主任李惠敏主持。中巴友好论坛秘书长、前驻巴大使陆树林介绍了 2 0 0 3年 9月在伊斯兰堡举行的第一次“中巴友好论坛”的情况。他说 ,该论坛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巴友谊”。在会议上中巴双方与会者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如应该加强两国在经贸方面、软件等高科技产品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并可以通过学术界…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2014,(23):70-72
1934年,在青岛陷入困顿的二萧——萧军、萧红把自己的作品寄给远在上海、从未谋面的鲁迅。二三十年代,鲁迅是左翼文学青年的精神导师。之后,萧红成了鲁迅家中的常客。常客的程度,许广平后来在《追忆萧红》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萧红先生无法摆脱她的伤感,每每整天的耽搁在我们的寓所里。为了减轻鲁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劳,不得不由我独自和她在客室谈话,因而对鲁迅先生的照料就不能兼顾,往往弄得我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2.
今年 5月 2 1日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 50周年 ,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这大喜日子里 ,朱基总理访问了巴基斯坦 ,对于进一步发展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里程碑。1 996年中巴两国领导人曾就共同构筑面向2 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本文试图对中巴友好合作关系的内涵与特点作一些简要的论述。一、传统友谊渊远流长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亲密友好的邻邦 ,两国间存在着传统的友谊。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 ,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 ,中巴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中巴两国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 8月 2 2日是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在全国人民深切怀念邓小平的日子里 ,作为日本问题研究人员 ,缅怀邓小平为发展中日友好做出的卓越贡献 ,重温邓小平关于对日外交的重要论述 ,倍感亲切 ,深受教益。邓小平有关中日关系和对日外交的论述很多 ,内涵深刻 ,范围广泛 ,是邓小平理论及其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高度重视中日友好。他说 ,中日关系有很多话要说 ,但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 :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中国的长期国策。“把中日关系放到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来发展。……要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  相似文献   

14.
1950年4月1日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至今,已整整40年了。这期间,两国间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友好-挫折-趋向友好的阶段。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往来,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内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但一直是持续和发展的。近几年来,由于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国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有了新的较大的发展。究其源,是两国的历史、文化及国情把两国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亲密友好的邻邦,两国间存在着传统的友谊。我国已故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中巴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从巴基斯坦各地发现的文物资料可以证明,中巴两国的友好往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的新疆经过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中巴两国以及欧洲和西亚的使臣、高  相似文献   

16.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后,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中日政治安全关系不时出现问题,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程度下降,致使部分日本学者主张,中日两国的“友好蜜月时代”已经逝去,今后的中日关系只能是而且应该是一般性的国家间关系。本文不赞同这...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三月,作为日中社会学会第二次访华团顾问,福武直先生再度来到中国,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带着中日社会学界日益增进的友好交往与合作的欣喜与展望,于四月初离华回国。万万没有想到,三个月后,他竟因心肌梗塞而与世长辞,终年72岁。噩耗传来,我们不禁为失去一位对中日社会学界的友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先驱者而痛惜不已。福武直先生是日本战后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日中社会学会首任会长。他早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四十年代初曾经五次来中国苏  相似文献   

18.
谭云山教授在印度生活近五十年,他以献身的精神和坚毅的努力,为中印两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为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曾在一九五七年增选他为特邀委员。印度国际大学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授与他该校最高荣誉——Desikottam。  相似文献   

19.
井上靖先生(l 907--),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生于北海进的旭川。J93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析学系,曾任《侮日新闻社》记者,1964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并先后获芥川奖、艺术院奖、文部大臣奖。现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自1957年多次访华,对中扫友好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尼泊尔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重要陆地邻国,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尼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于1955年8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于1956年9月20日签订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双边关系的《中尼友好条约》.中尼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及友好条约的签订,为促进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