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对多民族国家以何种形式构建国家体制有着详细的分析。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国家建构形式问题上最终是选择了联邦制形式,但十月革命前列宁对国家建构形式的思考是坚持民族自决,主张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大国。而十月革命后,列宁根据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改变了建立集中制国家的思想,接受了联邦制形式。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曾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过民族问题,他始终把俄国复杂的民族问题的稳妥解决,视为俄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列宁处理俄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武器。在探讨俄国民族问题解决的长期过程中,列宁逐步形成了关于民族立法的若干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局限,在具体处理民族问题时失误颇多.他头脑中大俄罗斯思想根深蒂固,对各民族不能一视同仁;在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的联合方式上主张实行高度集权的单一制,反对联邦制,最终使联邦制变形;把阶级矛盾的理论应用于处理民族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民族问题盲目乐观,忽视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为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在有关著作中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和性质的思想、关于苏维埃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的思想以及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党和工会关系的思想,但忽视了列宁关于加强法制的思想和改革国家机关的思想.在列宁工农联盟的理论上,他忽视了列宁关于必须实行小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和不能违背大多数人意志的思想,忽视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重要思想.在列宁民族理论上,他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民族问题上"两个历史趋向"的思想,但忽视了列宁关于在无产阶级国家大民族对小民族进行让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构想,主要是基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处理好国内民族问题这两个方面考虑的。从联邦制到单一制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内在的历史逻辑。从“二大”到土地革命时期,联邦制构想逐步丰富和发展,民族自决成为联邦制的核心内容,联邦制则是民族自决的必要依托。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认同得以明确,联邦制构想明显弱化,提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的主张。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中共逐步放弃了民族自决的主张,而强调民族自治权,最终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民主集中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理论界和当代中国理论界大多数人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即武装起义胜利后“最初几天起”就领导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对列宁思想和实践进行脱离俄国实际的、激进化的装扮。实际上,这一时期列宁在俄国农村社会变革问题上主张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发展小农经济;在城市变革特别是工业变革问题上主张在工业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即在不剥夺资本家财产的前提下由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领导进行了国有化工作,但这一时期已实现国有化的大中型企业在全国大中型企业总数中的占比极少,而且在1918年4月提出必须暂停国有化,把“工人监督”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主张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并要求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因此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和实践属于务实、渐进的政治性质:充分地关注到了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认识到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长期性,主张渐缓地、平和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只有这样认识和把握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的思想和实践,才可理顺十月革命后列宁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脉络,即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国内战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他都主张务实、渐进的发展和过渡。只有这样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始终坚持“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的历史权利”,列宁在建立苏联的实践中采用了“联邦制”,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张采用联邦制作为基本的民族政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形成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结合模式———民族区域自治,摒弃了联邦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决,从理论创新到实践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始终坚持"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的历史权利",列宁在建立苏联的实践中采用了"联邦制",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张采用联邦制作为基本的民族政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形成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结合模式--民族区域自治,摒弃了联邦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决,从理论创新到实践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9.
从二月革命结束到十月起义胜利,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一阶段,他主张在俄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但反对立即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立即直接实施社会主义。长期以来学术界误解了列宁这一阶段的思想。从十月起义胜利到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二个阶段,他提出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进而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1921年春以后,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三个阶段,他提出,相对于俄国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条件而言,资本主义是“幸福”,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必须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这意味着列宁找到了俄国发展生产力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判俄国的传统文化,是贯穿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全过程的重要问题。列宁秉承唯物史观对俄国传统文化生态展开评判,他批判“奥勃洛摩夫”消极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各种错误的文化观,主张树立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文化观,在深刻洞悉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俄国文化生态进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回顾列宁对俄国传统文化生态的评判实践,对于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启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向,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制主要是由《联邦宪法》确立的。根据《联邦宪法》,州应该负责处理本州内部事务,但是联邦政府通过赠送土地、拨款等方式,促进州内交通、教育、福利和卫生等方面的发展,也涉足州内事务。内战之前州权相对强大,但是联邦政府仍然在各方面影响州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政治科学的视角下,欧洲联盟 共同体机构具有结构性特征;欧盟政制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的混合特征与美国联邦主义和德国联邦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欧盟政制目前的改革方向———在理事会决策更多问题上使用有效多数表决规则,忽略了如下问题:该项制度不能保证决策的审议性,并有可能强化欧盟机构的中央集权。双重主权、双重公民资格的现代联邦制结构,而非在一般性机构中进行邦联制与联邦制的混合,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1793年,美国司法领域的一个无经验的组织—合众国最高法院对奇泽姆诉佐治亚案做出判决。就奇泽姆案而言,它只是涉及到司法的技术性问题,即联邦法院是否有权受理他州公民因合同之债而对州提起的诉讼。随后国会迅即制定宪法第11修正案,各州立即批准。宪法第11修正案的批准在美国国内引起了重大争论,且对宪法第11修正案的争论进而转为对有关联邦主义和州主权的大讨论。由于此争论关涉到州法律地位的界定和联邦法律至上等问题,因而在美国宪政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英国的法律同属普通法系,都是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实行司法独立,但由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其司法体制有较大的不同,这种区别集中地体现在两国的法院体系中。美国的法院体系充分体现出司法联邦主义的特点。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和1789年《司法法》,美国人构造出平行运行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的两大体系。而英国的法院体系和美国不同,司法权比较集中,不具有美国联邦司法体制的特点,自1876年英国国会制定相关法律后,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法院系统。  相似文献   

15.
联省自治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追求联邦主义的宪政统一运动,其实质是最终实现中国由帝国而宪政的民主转型。但是,与美国等典型联邦制国家相比,联邦论在中国形成了语境错置和语义倒置,地方自治的阙失和民主意识的匮乏,联省自治运动与中国政制传统形成了强烈的抵牾,宪政制度的创新并未带来宪政建构进步,反而形成了转型困境。联邦制的分权功能难抵大一统的集权功能,难以完成中国的政治整合。联邦制最后成为被放弃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6.
联省自治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追求联邦主义的宪政统一运动,其实质是最终实现中国由帝国而宪政的民主转型。但是与美国等典型联邦制国家相比,联邦论在中国形成了语境错置和语义倒置,地方自治的阙失和民主意识的匮乏,联省自治运动与中国政制传统形成强烈的抵牾,宪政制度的创新并未带来宪政建构进步,反而形成转型困境。联邦制的分权功能难抵大一统的集权功能,难以完成中国的政治整合。联邦制最后成为被放弃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宪法》是近代中国联邦主义运动的产物,它的产生反映了地方宪政主义希望转变中国政治体制,以联邦体制替代中央集权体制的思想。它制订的程序和结构完全符合宪法基本原理,彰显了对民权的特别保护,划分省之事权也是地方分权的实际要求。但直接民主制的运用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其内在的深刻矛盾。尽管湖南省宪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仍有时代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伦奎斯特法院是美国历史上较为保守的联邦最高法院。它在联邦主义问题上的相关判决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不过,由于联邦与州关系中的“双重标准”原则不可逾越,伦奎斯特法院实际上不可能回到传统的“二元联邦主义”状态,只能倡导一种介于“二元联邦主义”与“合作联邦主义”之间的“新联邦主义”。通过复活州主权豁免理论,伦奎斯特法院为州权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更新了联邦主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联省自治缘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联省自治运动是中国潜在的地方主义思想与从国外传入的联邦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国人冲破五千年封建思想的禁锢而对国家结构所作的善意设计,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追求和对民治的渴望。该运动将近代中国的民主宪政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