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闻天于 1933年 1月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瑞金 ,至长征时止历时 2年。其间他在工农群众和红军官兵中积极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此 ,他倡导成立了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群众组织 ) ;组织翻印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 30余种 ;动员组织俱乐部、列宁室等 ,宣传普及基本原理 ,做到形式多样 ,通俗易懂。张闻天的全部工作 ,证明他不愧是党内成绩卓著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领导人  相似文献   

2.
试论苏联向伪满转让中东铁路的性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不顾1924年中苏协定的规定,擅自与日伪谈判出售中东铁路问题。1933年6月25日,苏联、伪满、日本三方面代表在东京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谈判转让中东路问题。其后,又经过57个回合,历时21个月,终于在1935年3月23日,苏联与伪满在东京正式签订了《关于北满铁路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权利让渡于满洲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间缔结之协定》(《苏满协定》)。 根据上述苏“满”关于让渡中东铁路交涉过程的史实,我们可以判定其具有双重性质,即:从苏联方面来说,是以中东铁路为己有,背信弃义,出卖中国主权的卑劣行为;就日本而言,是假托伪满之名,行侵吞中国主权之实的强盗行径。  相似文献   

3.
张闻天同志在外交领域工作了近十个春秋,在实践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思想.张闻天外交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准备、形成、进一步发展完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张闻天外交思想形成的准备阶段(1950年初-1954年底),这一阶段为张闻天外交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张闻天外交思想的形成阶段(1955年初--1956年底),《关于执行我国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一些问题》和《论和平共处》两份文件的完成标志着张闻天外交思想已经形成.第三阶段张闻天外交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阶段(1957年初--庐山会议前),张闻天外交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在军事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1933年到1938年张闻天为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为红军的指导思想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在中央苏区时开始初步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做了系统阐述,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叙述的方便,先把时间概念搞清楚,这里所谓的“早期”,是指从1932年夏衍根据党韵指示,參加明星影片公司编剧委员会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这期间,夏衍先后创作和改编了《狂流》(1932年)、《脂粉市场》(1933年)、《前程》(1933年)、《春蚕》(1933年,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年)、《时代的儿女》(1933年,与郑伯奇、阿英等合著)、《同仇》(1934年)、《女儿经》(1934年,与郑正秋、洪深等合著)、《压岁钱》(1936年)[以上为“明星影片公司拍攝]、《风云儿女》(1935年,原作田汉,分场剧本夏衍)、《自由神》(193  相似文献   

6.
<正>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行政组织法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为领导革命而进行的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当时我党对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十分重视.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开始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问题.1928年3月10日中央就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政权问题发出了第37号通告.具体规定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组织的方法.尔后各地随之制定了地方苏维埃组织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公布后,依据  相似文献   

7.
1933年3月13日和14日,作为苏州国学会和无锡国专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章太炎应邀在无锡国专和省立无锡师范学校作了三场学术演讲。因为无锡国专方面的记录稿刊载于1933年5月出版的《无锡国专季刊》上,使近年出版的《章太炎讲演集》、《精读章太炎》等书的编者误以为章太炎是年5月又有一次无锡讲学之行。1933年10月21日和22日,章太炎又应邀在无锡国专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作了三场学术演讲;而最后一场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演讲,一直未见各种相关文献的载录。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5,(8)
国民党"剿匪"军官钦佩的事业在中央苏区各项事业中,有一项连国民党"剿匪"军官们都深为钦佩并认为"足资仿效"的事业,便是教育事业。苏区实行的是普遍的教育,据阿伪1933年11月26日在《斗争》上发表的《论消灭文盲运动》解释,苏维埃政权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不让一个工农分子是文盲……每个青年儿童入校读书,每个成年受补习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苏区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片山潜关于1918年米骚动的论述比较集中地见之于下列文章:《日本国人对最近米骚动的评价》(1918年)、《战后日本阶级运动批判总观》(1931年),、《1918年米骚动十五周年》(1933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诞生与发展问题》(1933年)。在这几篇文章中,他深入考察和研究了米骚动爆发的原因、性质、特点及其影响,阐述了一系列的见解。本文拟就此作一点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及红军政策、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少  相似文献   

11.
《少年中国》月刊 ,是“中国少年学会”的会刊。“中国少年学会”是“五四”时期一个著名的新文化团体 ,从 1 91 8年 6月 3 0日发起 ,1 91 9年 7月 1日由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成立。这是一个历史长、会员多、分布广、成员复杂、分化最为明显的一个社团。其成员有百余人 ,总部设在北京 ,1 92 4年迁南京。在南京、成都等地均有分会 ,在两湖、山东、天津、上海等省市以及法、德、英、日等国家都有会员。其中 ,早期新文学作者如张闻天、恽代英、沈泽民、田汉、宗白华、康白情、朱自清等均参加其会。学会出版过《少年中国》月刊、《少年世界》…  相似文献   

12.
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对“大跃进”模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 《南都学坛》2002,22(2):37-39
195 9年庐山会议对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张闻天的《庐山会议上的发言》 ,深刻地分析了“大跃进”模式的严重错误 ,而“大跃进”模式是毛泽东理想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不仅对“大跃进”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剖析 ,而且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 ,对导致“大跃进”运动发生的思想方法、思想作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5,(7)
老百姓第一次有了选举权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1931年12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苏维埃地方政府暂行组织  相似文献   

14.
《现代英国诗人》一书,是费鉴照关于现代英国诗人的论文集。里面收了他1928年至1930年间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和武汉大学所撰写的九篇论文。该书由新月书店1933年2月发行。1931年,这本论文集即将付印的时候,闻一多为它作了序。这是闻一多第一次为别人的集子作序,他把这称作“破戒”。这以后果然是破了戒,他又相继为藏克家的《烙印》(1933年)、刘兆吉的《西南采风录》(1939年)和薛诚之的《三盘鼓》(1944年)等作了序。这些序不仅体现出闻一多对青年一代的热诚关怀和鼓励,而且深刻地阐发了他对当时文坛上带倾向性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15.
注:①P·M·萨维茨卡娅:《列宁在经济建设领域内的活动》(1917年10月—1913年7月),《史料研究文集》,莫斯科1975年。②、C·A·索科洛夫:《1918—1920年苏维埃粮食政策问题》,《历史文献汇编》第3期,萨拉托夫1971年;B·H·希什金《苏维埃政权粮食政策研究的总结(1917—1921年)》,《1917—1922年国内战争和武装干涉的历史》,莫斯科1974年;А·Н·苏斯洛夫:“20年代苏联文献中关于共产党为消灭1917—1720年粮食危机而斗争的论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苏维埃政权初期的苏联共产党》,梁赞1975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之后,和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当到达陕北获得相对安定环境之后,党中央即着手建立自己的新闻系统。1936年恢复出版了《红色中华》。西安事变不久,成立了由张闻天、博古和周恩来等组成的党报委员会。1937年1月29日将《红色中华》改名《新中华报》。4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也在延安创刊。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年五月,左联派柔石为代表出席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柔石写了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以“刘志清”为化名,发表于同年九月十日创刊的《世界文化》月刊。因此,在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时,经常涉及到这次会议和这篇通讯。  相似文献   

18.
(一)生产关系两重性的思想,是张闻天在他的论文《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中首先明确提出来的。这篇论文完稿于1963年4月,首次公开发表在《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上。  相似文献   

19.
《现代英国诗人》一书,是费鉴照关于现代英国诗人的论文集。里面收了他1928年至1930年间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和武汉大学所撰写的九篇论文。该书由新月书店1933年2月发行。1931年,这本论文集即将付印的时候,闻一多为它作了序。这是闻一多第一次为别人的集子作序,他把这称作“破戒”。这以后果然是破了戒,他又相继为藏克家的《烙印》(1933年)、刘兆吉的《西南采风录》(1939年)和薛诚之的《三盘鼓》(1944年)等作了序。这些序不仅体现出  相似文献   

20.
董必武有一个异姓儿子曾凯旋,是他在长征途中认下的。曾凯旋,江西吉安县官田乡人。1928年,曾山发动吉安县有名的官田"四·九暴动"时,16岁的曾凯旋便参加了暴动队伍。先后在吉安西区游击队,吉安县红色独立营当上了战士、班长,以后又调湘赣省苏维埃保卫局工作。1933年冬,湘赣省苏维埃调派他去瑞金中央党校学习。193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