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说文解字》的训释语中存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复音词,其中一些是当时新近产生的新词新义。现代大型辞书——《辞源》以古代词语为收录对象,释义和书证重在溯源及流,但个别词语存在"无源"缺憾。据《说文解字》释语中的复音词可对此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2.
研究汉语词语的源流,一定不能忽视《诗经》的词语,因为《诗经》的词语可以作为先秦词语运用的重要材料,(这是语言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时有古今,地有南北,音有转移,字有更改”(明人陈第语)。《诗经》所用的词语,越两千多年,在流传中,无论就字形、字音、字义(亦为词义)的那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发展。就字形而论,经甲骨、金文、大篆、小篆而至隶书、楷书,使其形体,差异很大,有些则面目全非。就字音而论,据清学者钱大昕先生考证,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泥二母归泥。与此二者相比,  相似文献   

3.
《诗经》臆语二则华锋《诗经》生动地反映了它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如忧患意识、宗教意识、道德意识、审美意识及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等。《诗经》的这些思想意识与它的巨大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诚如闻一多所言:“《诗》似乎也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  相似文献   

4.
作为宋代《诗经》学研究集大成之作之一的《诗缉》,始刻于淳祐戊申(公元1248年),成书于淳祐末与宝祐初(公元1251年之后),历时达四年以上。《诗缉》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以诗解《诗》"。具体表现在它能以诗人作诗与读诗之法来解读《诗经》;同时,它还能引用作为文学作品层面上的文学之诗来解读《诗经》。也正是因为《诗缉》的这一特色,为明清时期《诗经》学研究的转向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5.
《左传》不仅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而且也给伟大影响于小说。《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准确、锋利、委婉,对《聊斋》有很深的渗透。本文仅就词语典故方面的引用来看看《聊斋》是如何继承发扬《左传》的优良传统的。《聊斋》直接引用《左传》中的词语典故有140多条,用的方式为沿用原词语、增字、减字、改字、凝聚五种。每种方式又分保留原义和生发新义两个情况。现在分述如下。一、沿用原词语《聊斋》把《左传》中的词语不增减、不改换地直接组人自己文章中的有80多条。其中保留原义的40多条,生发新义的近40条。(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全三国文》中各类文章征引《诗经》的情况,指出诗经学文学转向的四方面表现:一,较之汉代诗经学注重教化大义的解释,三国文章中的《诗经》征引成为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文学手法与技巧;二,《诗经》中被称颂的历史人物在三国文中成为审美符号,部分被寄托大义的词语成为充满感情色彩的成语、惯用语;三,三国文作者引用经学家的解释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体悟;四,三国文作者摆脱以《诗经》为“经”的传统,将自己对诗的理解运用到文章中,并将部分诗句作为典故来使用。由此可见三国诗经学出现了文学转向的新趋势,融入了魏晋文学自觉的潮流。  相似文献   

7.
《列女传》引《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留在刘向《列女传》中的《诗经》诗句注释,与当时的传统注释和后世毛公以外的“三家诗”注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而具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是围绕《列女传》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刘向引《诗》的独到之处略作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比兴》11处引用《诗经》成辞,是《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成辞最多的一篇。内容涵盖《诗经》风、大雅、小雅三部分,涉及《召南·雀巢》、《大雅·既醉》、《卫风·淇奥》、《大雅·板》等10个篇目,大致分为引用全句、隐括、引证、借字四种类型。一方面,这是论证的需要,"援古以证今"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诗经》的双音词语,就分言、合用现象发例作释。这项考察,可为汉语词汇史提供资料。就共时而言,《诗经》里的这些双音词语已经合成,但结合得尚不太紧密,最突出的是还可以间隔,所以在语用上分言、合言往往并见。这跟词汇的发展有关,也跟《诗经》语言上的特点相因。《诗经》中双音词语的分言和合用,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就分言而论,可分:(一)同字间隔例;(二)异字镶嵌例;(三)分属两句例。下面分项讨论,以分言为例,与合用比叙。其有特例,随文解释。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比兴》11处引用《诗经》成辞,是《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成辞最多的一篇。内容涵盖《诗经》风、大雅、小雅三部分,涉及《召南·雀巢》、《大雅·既醉》、《卫风·淇奥》、《大雅·板》等10个篇目,大致分为引用全句、隐括、引证、借字四种类型。一方面,这是论证的需要,“援古以证今”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周立波先生在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里运用了不少湖南方言。这些方言词语对加强作品的乡土、生活气息等艺术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从方言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从汉字的特点必须做到形、音、义、三者完全统一的要求来看,这些方言词语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要使每个方言词语达到形、音、义的完全统一,那就必须从古代的字韵书及有关训诂著作中找出它的来源与依据,考证它的发展与演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随意假借与这一词语在意义上毫不不相干的同音汉字的问题(约定俗成者又当别论)笔者不揣,也想仿效李实《蜀语》和黄侃《蕲春语》,对《山乡巨变》中的部分湖南方言词语来一个“考源”。  相似文献   

12.
《诗经》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对汉代的法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经》之所以对汉代法制产生重要影响,与先秦儒家对《诗经》的政治教化功能的高扬、《诗经》在汉代的广泛流传以及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汉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儒家化的开始阶段,《诗经》在汉代法制儒家化的进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汉代统治者在立法、司法活动中,均引用...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衣裳概念及其文化意义@王润昌$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佘占宏$延安大学校长办公室!陕西延安716000~~~~①本文引用《诗经》诗句均出自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出版。 ~~  相似文献   

14.
贵州大学王镇教授在出版《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等大著之后,潜心研讨来元明市语。先于《文史》第三十五辑(1992)技示《元明市语流证》、《语言研究》1995年第五期《宋元明市语略论》,终于1997年4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宋元明市语汇释》专著。蒋绍愚先生《近十年间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中,即在“特殊词语的研究”项下予以表举。1998年10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的第八界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及纪念《马氏文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王先生向与会者每人惠增一册,笔者幸得拜读。王先生意邀同好共同研讨市…  相似文献   

15.
胡培翚《仪礼正义》一书保存了大量的引《诗》例证。通过穷尽考察胡培翚《仪礼正义》一书引用《诗经》的例句,可以还原胡培翚《仪礼正义》引《诗》的特点与成就。《仪礼正义》所引《诗经》的内容、特点、方法反映了胡氏治《诗》的特点。胡培翚诠释《诗经》,不逊色于同时代专治毛《诗》学者所取得的成就。对胡培翚《仪礼正义》引《诗》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对《仪礼正义》展开研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清代皖派朴学家解经之特色。  相似文献   

16.
《抱朴子外篇》中用典的数量庞大.从典源出处看,葛洪引用较多的当数儒家经典和道家著作《庄子》,体现出其儒道兼修的精神世界.根据引用内容的不同,可将《抱朴子外篇》中的用典分为引言和引事两大类.引言大多出自《易》、《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可以使观点更加有力,让人更易信服.引事则多取自史书,往往在引用历史故事时对其进行高度概括,用己言叙古事,且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抱朴子外篇》使用典故的手法多样,有正用、反用、活用等,有时还对原有典故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爱读《诗经》和《楚辞》,曾经抄录、熟诵、引用和评论。“诗言志”、讽喻、风雅、比兴以及《楚辞》的积极浪漫主义,都对毛泽东诗词创作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亨先生是现代著名的文献学家,他抱着"不迷信古人,盲从旧说,而敢于追求真谛,创立新义"的态度写了《诗经今注》,是现时有代表性的《诗经》注本。但错误也在所难免。本文对今注中的十个词语注释提出了异议,予以订误,并对高注某些不当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怎样理解《诗经·伐檀》王秉辰《伐檀》是《诗经》中反映劳动人民反对不劳而获,称颂自食其力,具有鲜明阶级意识和强烈爱憎感情的少数诗篇之一。但对它的解说却自来不一。就我之所见,在古今众多的解诗中,只有早在战国中期的孟子和其弟子公孙丑对《伐檀》的理解符合诗的...  相似文献   

20.
在《诗经》诞生以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纯文学著作。文学史家在研究上古文学的时候,常从一些非文学的著作中寻取资料。《周易》一书就被不少文学史摘录引用。本文对《周易》与上古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