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具备深刻哲理的寓言神话、诗词曲赋,包含了很多励志的伟人事迹,具备极高的现实价值和艺术内涵。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传统文化能够为高校思政课落实提供丰富的思想,有利于创新并活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广大教育者应重视高校思政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功能,立足于高校思政课视域下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问题积极设计策略,以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本文围绕"高校思政课视域下的传统文化隐性教育"展开讨论,从四个维度对之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学生作为我国优质的知识生产力,在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必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阶段,此项工作落实质量不容乐观。深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积极设计策略提高融合质量重要且必要,相关者必须对之加以重视。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则及策略三个维度出发,对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缺失原因,探讨了加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些具体途径,以期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要求内容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说明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其次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最后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该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教学的实效性、探索教学新模式、探索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整个高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健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灵魂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发,尝试着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武装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头脑的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是一个常思常新的话题。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就要切实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思政课教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及行动。  相似文献   

8.
冯旺舟  凡露 《现代交际》2023,(5):106-114+12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产物,与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价值目标有高度契合性。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做到以理服人、知行合一,实现翻转课堂,实现润物细无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做到精准式滴灌与内涵式发展,增强融入的高度、深度、力度和广度,激发高校学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接机遇和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动力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
卫丹妮 《公关世界》2022,(3):110-111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思政课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好的故事不仅承载着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创新了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讲好故事,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故事内容、选准切入角度、提升育人价值,用故事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情感认同的重要程度开始凸显,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了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使教学工作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提高思政课教书与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实现高校"思政课"生活化离不开信仰教育的支撑。由于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如何让信仰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效链接,从价值观、环境、内容、形式、手段五个方面出发去增强信仰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功能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是高校"思政课"发挥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设置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作一些探讨,以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药学类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普遍存在"思政课程地位存在边缘化倾向""思政课教师队伍匮乏""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本文结合药学类高校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药学类高校"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同行同向的有效路径,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树立"师生共同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建设一支思政课的"人气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一直以传统的显性教育为主,但是新时代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的作用无法忽视。阐述在高校中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同时通过结合目前高校思政课的现状,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开展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比如必要的资源保障的缺乏、体系的不健全、教师的关注度不够等问题。从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办学和育人目标的重要依托,也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日益显露,集中表现在教学环境复杂化、教学模式简单化、教学管理形式化三方面。新形势下,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进行教学创新,完善相关制度,改进教学管理,增加资源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冯铄 《公关世界》2022,(2):84-85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革命时期总结的经验智慧,涵盖了精神、制度等多个方面.在"立德树人"的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将红色资源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补充,还可以将思政教育引向深处,对学生的三观塑造提供保证,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做出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教学为社会发展培养高政治素养的人才,高校思政教育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于我国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还处在成长初期,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存在资源整合不足、资源不合理化运用、低效率教学质量等问题。高校应该加大对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的重视,对高校思政教学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保证高校思政实践教学长期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挑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一体化发展具体对策,希望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慕课横空出世,以后被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其中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政课具有其特殊之处并且影响深远,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然而,慕课与思政课结合在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及教育主体四个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可以从将慕课应用到合适且特定的场景、政府和平台提供支持且加强管理、高校勇敢谨慎地交流实践、师生树立正确态度几个方面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思政课教学对于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各项事业逐步进入了战略发展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亟需把握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形势,加强思政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焦点和教育核心,更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也是我国中职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章就中职思政课的教育重要性作为切入,重点分析了中职思政课的教育困境,并针对当下中职思政课的教育困境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兵 《职业时空》2015,(2):44-46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对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把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对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明确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对策,是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