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互联网金融的诱惑之下,大学生网络借贷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例如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网络金融界最为流行的一种大学生借贷方式。本文对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以研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调查数据,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信心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等方面。在对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主观与社会、家庭、校园、网络等多方面客观的不利因素都是其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还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推进等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着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络金融借贷服务开始在高校校园内兴起。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借贷平台"借贷宝"涉及161名女大学生的10G大小的"裸条"裸照及视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伴随着校园网络借贷而随之而来的"裸贷"、自杀等乱相不断出现冲击这人们的道德底线。笔者通过对"裸贷"现象的分析,剖析"裸贷"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预防"裸贷"现象的对策,完善校园信贷法律法规,为规范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很多公司开设了高校网络信贷业务。网络信贷犹如一把双刃剑,为相关主体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本文将就大学生网络信贷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学生群体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导力量。对于新建高职院校而言,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被提上日程。本文在浅析校园网络环境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基础上,提出在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措施,以期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修伟杰 《现代交际》2010,(10):205-206
校园网络舆论伴随着校园网的发展,迅速成为校园舆论的中坚力量,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开辟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和谐校园的构建及社会稳定带来了考验。在限定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预防、引导和反思这三方面探讨应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路径,为处理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自兴起至今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网络经营、购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日渐普及,高校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营活动,成为大学生网商,并逐渐形成高校校园的一个特殊创业群体。本次调研针对大学生网商相对活跃的浙江省高校开展,通过对大学生网商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经商的利弊得失.探讨规范大学生网络经商行为的途径,提出通过网络经商有效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校园贷”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得到迅速发展,有的校园贷套路隐蔽,甚至披着华丽的外衣,吸引着一些涉世未深、消费观超前的大学生,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校园恶性事件。随着近几年校园贷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加大了对网络借贷平台的专项整治,作为网络借贷平台的主管部门银监会也对校园网贷业务展开了整治行动。作为高校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远离“校园贷”,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当下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总体好的,同时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方法不到位等问题。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从提高认识、拓展覆盖面和创新活动活动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创新,继续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祖秉钧  韩颖 《职业时空》2008,4(8):175-175
网络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据调查,上网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8467%,大学生已成为网上冲浪的主力军,正是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敏感和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并迅速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是把“双刃剑”,因此,认真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扬长避短,构建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新平台,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2007年教育部开展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调研,调研内容之一就是本地、本校校园网建设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俊花 《现代交际》2010,(10):188-189
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及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通过加强网络系统性建设,建立系统的、完全的、统一的网络行为规范,建毒富有针对性的信息网络管理机制,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提高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未成年女生校园暴力和未成年女生校园暴力行为法律规制的研究发现,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不完善,缺少专门性立法;缺乏对旁观者救助义务的立法规范和司法运用;监护制度构建不完善,父母责任归置不到位;学校监管不力,法制安全教育匮乏;文化市场立法不到位,导致暴力文化涌入。因此,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对旁观者救助义务的法律规范和追责制度,健全未成年女生监护人制度及相关补充制度,从法律层面探索安全校园建设的新举措,保护未成年女生的相关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视域下“校园贷”问题的生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贷"是一个横跨"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跨界性"问题,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有效地贯通网上、网下两个空间的情境性区隔,是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解读的理想选择。它的异变主要涉及社会急剧转型、网络技术发展及大学生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现实动因,网络技术的风险特征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潜在根源,大学生群体消费欲望强而财商低的结构特点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重要因素。防范"校园贷"风险的关键在于建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体自省的风险应对共同体,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进入校园、高校扩招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共青团组织要认清形势,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更好的教育、引导、服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亚文化也在网民中逐步形成。大学生是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力军,也是网络亚文化的积极创造者和享用者。网络亚文化既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又使大学生获得了虚拟世界的独特心理体验,同时也弱化了校园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对校园文化功能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深入研究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出弱化这些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对于有效降低非主流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相比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①网络文化在与传统校园文化的碰撞、融合后,形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即以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以主体参与创建的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博客、QQ群、手机短信等为载体,以发送和接收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高校校园为聚合点的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和涨落等自组织特性。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微文化"是网络信息时代所独具有一种时代文化,它具有关注个体,追求快速、便捷,信息公开、共享,共同参与等特征.相比"传统文化"、"大文化","微文化"更具有亲和性、现实性和灵活性,更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对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及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越来越大,打造良好的校园"微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自身教育和校园管理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校园微语录如一股清新之风拂新了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它有别于网络流行语,从另一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话语建构来看,校园微语录注重原创与真实,注重引领与过滤,讲求不拘一格,有时也具破坏性与张力。从价值诉求来看,校园微语录是对当下社会精神生活现状的弱势抗争,是对理想主义精神的渴求与希冀,校园微语录还表征了个人理想向社会理想艰难转型的过程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的升级产物,校园网络文化在带动学生思想观念革新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已经是高校思政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结合当前"锦鲤"转发热潮下隐含的归因偏差,探讨了如何将归因理论合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了对于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