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研究就宏观研究方法而言,可以简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种。本文主要就质性青少年研究中的具体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以笔者所进行的乡村“混混”研究为例,本文认为,要研究作为思想与行动复杂主体的农村青少年.尤其是年轻“混混”,首先就要深刻理解其行动逻辑、思维方式、生命成长历程与社会心理特征。并置身其乡土背景进行解释,并进而建构中层理论,找寻理论归依.而要达致这一研究目的,人类学的田野个案与解释性的叙事方式是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结合中国经验对有关女性发展的理论研究范式和知识建构逻辑进行了梳理和阐述。从生物学的隐喻,到性别角色理论,再到结构功能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性别角色分化的解释,在研究范式的重建过程中,女性发展话语与理论建构得到不断充实与扩展。同时,伴随着社会变迁,有关女性发展的解释策略和知识建构逻辑也经历了从单一论域到多维视野,从单一视角到交叉性视角,从理论论争到专题研究的开发。从关怀弱者、关心边缘的人文情怀到立足现实、反思现实的批判精神,从中国经验到全球视角的转变与发展。从宗法父权下的闺阁,到女性权力的觉醒、职场中的解放,再到新时代下机遇与挑战,中国女性发展随着社会变迁也打上了深劾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保障试点政策的决策过程缺乏历史性深入研究。本文基于金登的多源流理论和科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建构了社会保障试点政策的决策过程分析框架,对八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地过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各项社保政策试点的落地路径不尽相同;我国社会保障试点政策落地的总体逻辑可以概括为“试验-绕速理论”(Theory of E-2Rao Speed),体现出一种渐进式、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决策过程;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决策形成要经过多地试点、多个环节、多元共同体参与、多途径论证才能实现。本文的贡献在于将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的分析视角从个案和“截面性”拓展到多案例和“历时性”,建立了两大理论整合统一运用于社会保障政策决策过程的分析框架,尝试构建中国社会保障试点政策的落地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在综合考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性而提出的发展方案。如何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统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支持?首先基于20世纪初的经典文献分析,认为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中层理论的建设和对物质实体层面的考量,然后结合理论和"匠人"发展的实践,阐释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建构"的两种意义,尤其是对文化秩序、自由民主政治秩序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5.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中国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讨论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旨在分析讨论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范式。通过分析总结国际一流社会科学杂志之范文,本文勾勒出经验社会科学研究的八个组成部分:问题、理论(文献)、假设、数据、测量、方法、发现和结论。这种范式反映后实证主义逻辑,我权称其为洋八股结构。文中重点分析问题、理论和假设三股,讨论提出好问题,做好文献分析的指导性原则;强调假设乃连接理论与经验之桥梁,并分析建构假设的几种常见策略和形式。最后,讨论了洋八股与本土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徐冰 《社会学研究》2012,(1):27-51,243
当前中国社会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两个阵营之间相互质疑。然而,从当代诠释学的角度则有"经验"与"理论"一致性的命题:经验是文本的类似物。这一命题原创性地蕴含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奠基者詹姆斯、涂尔干、弗洛伊德和韦伯的思想之中,而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发掘这些古典思想的诠释学意涵。文章指出,基于这一诠释学命题的理论建构,在解决中国社会学中两个阵营对峙问题的同时,将文化自觉置于学科建设的基础位置。  相似文献   

7.
包迎春 《现代交际》2015,(4):113+1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职工体育管理服务体系及发展运行进行分析与探索。职工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强身健体、交流互动、文化生活等重要载体和平台。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职工管理服务体系理论和模型建构,确立职工体育发展运行机制,对职工体育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运用混合式学习理论、远程教学交互理论,审视了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核心课程建设与实施概况,指出当前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空间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混合式学习视角提出了当前网络核心课程支持多元学习空间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解释了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在经济社会学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从宏观层次研究开始,逐步下降到中观、微观层次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范式。同时,指出了经济社会关系各分析层次之间所存在的理论控制—经验支持的等级次序结构,以及宏观—中观层次研究和中观—微观层次研究各自具有的天然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0.
文军  黄锐 《社会学研究》2012,(2):35-59,243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空间转向,以空间作为社会理论的核心,无疑有助于重新审视空间,把握和研究社会空间在理论建构层面的内涵。与从"时间"和"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发掘空间的本体地位的路径不同,本文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尝试,试图从"空间"本身的理论建构出发,以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经验空间与先验空间、客观空间与主观空间等之间的关系,切入社会空间理论建构的纵深,在系统梳理"空间"思想谱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社会空间的现实状况,进而建构社会空间的一种理想图景,即在整合社会空间思想谱系与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力图推进一种开放性的实践空间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眼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指出当前城市居家养老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了居家养老体系的概念内涵和服务体系之后,分析了目前城市居家养老体系建构的主要进展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养老需求评估体系和行业监督体系、推进智能化和信息化以及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等若干路径出发,提出相应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2.
章圆  孙钰 《城市》2021,(11):35-41
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先行.笔者依据整体性治理的学理逻辑,在分析目前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的非均等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致力解决体系建设、供给主体和资源配置的"碎片化"困境,从体系建构与完善、主体协调与整合、机制创新与应用三个方面,探索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方法论概念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社会学界对社会学方法的层次和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理解为“研究程序的逻辑”,二是理解为理论的诱导功能。本文认为社会学方法论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哲学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最高原则,它在最高层次上把握着社会学研究的质量。一般社会学理论是建构专门社会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它向研究者提供专门社会学理论所需的最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专门社会学理论作为应用逻辑,可以给出被研究的现象中所包含的具体变量体系及变量间的联系。研究逻辑完成着方法论的逻辑功能,保证着社会学经验研究中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哲学方法论、一般社会学方法论、专门社会学方法论和社会学研究逻辑是社会学方法论的四大构成要素,而社会学经验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不属于方法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谟提出的因果问题影响了两个半世纪的科学哲学讨论,即人类如何从有限经验观察推论必然因果关系?密尔从方法论角度阐释了因果推论的逻辑,指出只有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经验相关才能推论因果,为现代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奠定了基础。实验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应用有限,更为常用的是观察数据统计分析和个案数据定性分析。复杂统计模型用统计控制模拟实验控制,也能有效检验因果命题。定性分析是理论与经验的反复碰撞,有利于提出新理论或新假设。本文强调,因果解释一定包括机制解释,而机制解释一定是理论解释。因果理论不是对经验相关的简单归纳,而是思想飞跃。检验因果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从理论演绎因果命题,再演绎相关假设,然后用统计数据检验之。最后讨论整合理论、定性、定量的三点定位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自组织理论的理解为基础,旨在从认识论上化解城市规划的他组织性与城市空间系统的自组织本质间的对立,揭示二者在语境上的统一。为此,文章首先确定了该认识论的耦合基点,即城市规划与自组织规律间对立统一的认知逻辑;接着结合自组织理论的哲学概括,展开并阐释了涵盖城市规划的城市空间系统自组织演化图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监狱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监狱管理工作的双重特殊性。文章概述了监狱管理工作的历史回顾、转轨、构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监狱必须依法管理罪犯,有效地促进罪犯的改造,从而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管理心理学理论,提出笔者的观点。文章指出,在日常的监狱管理工作中应运用好管理心理学中的冰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心理与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  相似文献   

17.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坚持胸怀天下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在理论逻辑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胸怀天下的精神土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坚持胸怀天下的行动指南;在历史逻辑方面,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践行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为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现实逻辑方面,坚持胸怀天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夯实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公民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卢梭的政治哲学和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的策略性折返,本文探讨了由贝拉重新诠释的公民宗教概念所隐含的某些基本命题,分析了可欲的公民宗教的性质、功能和建构原则。作者指出,公民宗教是现代社会之神圣性的非宗教表述,它的基础是法治和公民社会,建构公民宗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保卫名副其实的社会,为此必须坚守共和价值,并将民族道德与人类道德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得的经验研究资料描述和分析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外人”变成“自己人”的过程,探讨中国人人与人之间建构信任的逻辑。研究发现,自己人概念表达了中国人是将他人包容进自己的自我(家)边界之内而形成一个信任边界的;这一边界既有区别内外的功能,也有自己人与外人相互转化的互通功能;内外互化的结果不是形成内外心理群体而是形成心理身份。“自己人”这种信任建构是从传统的“自家人”信任建构发展而来的,也是一种关系性信任  相似文献   

20.
杨念群 《社会学研究》2012,(6):1-18,242
自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中层理论"以来,"中层理论"不仅在社会学界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跨学科的意义上也受到其他学科特别是历史学者的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层理论"在跨学科方面的应用前景发表了看法。首先,本文讨论了"中层理论"的基本原则对史学研究的启示及其运用限度;其次重点考察了西方中国学研究中应用"中层理论"的成败得失;再次则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如何从中国自身传统资源中发掘"中层理论"的若干要素以避免盲目移植西方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