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时代扶贫工作在卓有成效的同时,在扶贫进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以中国基本国情为基础,国家与社会对当代扶贫在目标、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完成2020年全面脱贫的伟大目标,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精准扶贫在贯彻落实上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足。长此以往,将会形成对中国脱贫工作的阻碍。因此,本文主要就精准扶贫存在的现实困境以及如何改善现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一场攻坚战。本文通过对县级图书馆的现状以及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的浅析,进而对县级图书馆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设途径,来推进县级图书馆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平生 《中国扶贫》2016,(12):54-57
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充分利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宕昌县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努力发展增收产业,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稳定增收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4.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省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的根本方式。镇坪县创新产业扶贫方式,使贫困户有稳定、可持续的增收项目,提高当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本文分析镇坪县产业精准扶贫现状、模式,并归纳该地产业扶贫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是一种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因而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责无旁贷。治理理论强调多主体、多途径达到多目标,与精准扶贫不谋而合,基于此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高校精准扶贫创新模式是高校参与精准扶贫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分析高校各主体参与精准扶贫的现状,探讨高校参与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高校精准扶贫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雍淳 《中国扶贫》2016,(20):4-5
回首201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使得我国扶贫工作发生了精神之变、气质之变.中国扶贫越发凸显出勇毅笃行的减贫决心、合力攻坚的政治自觉、共享小康的发展理念,而这正是今日中国扶贫闯关夺隘所拥有的雄健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产业扶贫是推进精准脱贫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以产业推动脱贫致富、以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以产业巩固扶贫成效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子,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产业扶贫中,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是关键,建立长效机制是核心,选好致富带头人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撑了脱贫攻坚工作。高职院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明确目标定位,实现精准聚焦,突出资助育人主题,强化责任担当。以陕铁院为例,总结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9.
贫困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习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本文主要以海南省的扶贫产业为研究对象,将"互联网+"与产业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寻求突破其产业发展的"信息鸿沟"等制约瓶颈,提出了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海南省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创新思想,从而促进我省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我省精准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在扶贫.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简称吉林农信)将金融扶贫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挥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助推精准扶贫攻坚战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对在农村贫困地区从事创业活动和有创业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扶贫带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的创业活动提供跟踪服务,由他们吸纳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创业活动,实现增收脱贫的专项扶贫工作.此项工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内源扶贫思想,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内生动力的探索成果创新实践,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发展产业脱贫一批"重要部署的关键一招,是社会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创新的重要方式,是经济新常态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贫困村经济、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并对扶贫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对教育扶贫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全新的扶贫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我国教育扶贫实践精准施策,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精准扶贫工程的深入开展,部分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和思想困惑。农民作为精准扶贫工程的工作对象,在不断凸显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困惑影响下,参与精准扶贫工程的积极性减弱,对精准扶贫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脱贫攻坚战役的成功打赢带来了一定阻力。部分农民存在依赖心态、失衡心理等心理问题和对政策缺乏理解、对干部缺乏信任等思想问题。基于此,针对性地从政府、基层干部和农民自身三方面提出解决农民思想困境的帮扶路径,对于精准扶贫工程中开展思想帮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贫困原因的多样性,引导型职能在应对贫困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具有行动主动性、战略规划性和灵活适应性等属性。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引导,体现了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引导作用。精准扶贫是在实践领域对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积极实践,会在政府引导下继续前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当前,脱贫攻坚与以往扶贫开发相比,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求是精准,所有工作都要贯穿精准这一灵魂、围绕这一要求展开,必须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现精准化扶持,而完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精准扶贫,是我国社会扶贫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客观需要,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精准扶贫之路的历史必然.我们认为,研究提出打造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精准扶贫的升级版,其时已至,可行必行.  相似文献   

17.
刘为忠 《中国扶贫》2016,(22):26-27
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取得了伟大成就.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总攻阶段,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对扶贫工作制度进行廉洁性评估的"制度体检",正是保证脱贫目标实现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8.
刘彦随 《中国扶贫》2016,(10):29-29
衡量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不应是追赶脱贫时间、攀比脱贫数字,而应是坚持脚踏实地、立足农村实际、掌握贫困实情、讲求脱贫实效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其要义是健全“建档立卡”管理制度,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创新理念。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大战役,是对执政能力的大考验。  相似文献   

19.
刘杰 《中国扶贫》2017,(19):38-41
产业扶贫是一种建立在产业发展和扶植基础上的扶贫开发政策和实践,强调产业发展对贫困人群的目标瞄准性和特惠性.十八大后,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阶段,产业扶贫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对精准的要求更高,实践模式、组织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创新,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新形势下的扶贫工程中,精准扶贫项目是重大的科学理论创新,并且与现阶段的实际紧密相连。以精准扶贫项目发展为背景,阐述精准扶贫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与基本思路,指出精准扶贫工作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最后提出实行贫困村分类机制化;对贫困人口的数量进行调查确认;扶持资金用途方面要合理安排的市场化精准扶贫实践路径,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