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民政部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者工作案例评选活动。 志愿服务项目参评范围是近年来在扶贫济困、帮老助幼、扶残助弱、社区服务、拥军优属、减灾救灾等相关社会服务领域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工作案例参评范围是各地区、各单位近年来在构建志愿者管理组织架构、推进志愿者注册登记、开展志愿者培训、激励,加强志愿者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马潇 《现代妇女》2014,(4):94-94,93
毋庸置疑,高校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如何规范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管理问题,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和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已经成为在志愿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唯有从立法上完善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管理,才能保障志愿活动的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年志愿者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大学生专业特色志愿服务,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一种特色模式。本文阐释了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的意义,并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为典型案例,探讨了如何构建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开展,为高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对志愿者服务的也作了详细的定义:"志愿者是指愿为社会公益活动,赛事,会议等服务的人"。综合来看,我们引以界定志愿服务的概念;是以服务为主的,具有资源,公益和无偿等特征的活动。本文通过对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及心态、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和影响志愿服务开展的因素、对志愿服务的看法和希望等,为社会、高校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志愿者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资料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力度持续加大。大学生群体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学生如何在高校生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深入讨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推动二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时代,高校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弘扬、传承志愿精神是要关注的课题。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志愿精神培育和弘扬情况。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要重视发挥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机制,创新培养和弘扬志愿精神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专业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失灵问题难以避免。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的类型为志愿服务错位、缺位、形式化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功利化倾向显著且流失率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志愿服务提供者及需求者误解了"志愿"的本质、志愿组织自主性不足、宏观管理机制不完善、志愿管理制度无效、志愿者流转机制不通畅等。因此,要对高校党委、各级团组织、NGO志愿中介组织、大学生志愿组织等志愿服务的关联主体进行明确定位、合理分工,在志愿立法,建立全国性的志愿者人才流通管理系统,完善志愿管理体系,保证充足的经费供给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起矫正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不仅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学生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课本与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经验。张家口学院图书馆对学生志愿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统计、分析了调查数据,总结了学生志愿者服务过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广州团市委的消息称,《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通过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将正式实施。《条例》立法鼓励机关、国企、高校优先录用有志愿服务经历者。绦仞愣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从事抢险救灾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服务,或为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会/文化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时,应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据悉,这一规定在国内尚属首创。  相似文献   

10.
社工A问:现在社区中心内有多股志愿服务力量:有中心自行招募的志愿者,有中心自行孵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还有与中心达成合作协议的外部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队伍形式多样带来了管理混乱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公益服务,在设计工作流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和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创举。对沪上18所高校66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较高,但每学期平均参与时长较低、持续性参与不够或中途流失的问题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认知程度、参与动机等内在因素对广泛参与度影响显著,而高校和政府支持、组织管理满意度、岗位分配满意度等外在因素对深入参与度影响显著。内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是否会成为志愿者的主要因素,外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推动大学生持续性志愿服务行为要依靠完善外在管理和保障,从而有效防止志愿者中途大量流失,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志愿服务科学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浙江省长兴县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推进培育志愿组织,指导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信息收集、记载、保存记录工作,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等为主要内容,深入探索建立以基层志愿服务工作为主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肖蕾 《职业》2016,(26):152-153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有关问卷表明,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缺乏统筹规划,忽视对志愿服务理念培训和技能教育的过程管理,缺少必要的规章制度建设和指导机制保障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加强志愿者能力训练,制定和规范志愿者服务制度,改善志愿服务队伍结构和提高素质,构建专业特长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幼高师师范特色志愿服务格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3所高校的实证调查,了解了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理念特征、服务领域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探寻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八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总体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对志愿服务的水平、方向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北京市青年志愿者调查发现,在当前的青年志愿服务中,存在着志愿服务的精神理解不深刻、志愿服务的实践缺少规范化和持久性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志愿精神宣传、增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强化对服务过程的管理、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探讨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青年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在志愿服务事业的整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工作实践的调查研究,指出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是加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外应急志愿服务已经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如何在突发灾难面前,有效地组织志愿者,从而使应急救援工作更有成效?国外应急志愿服务的如下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首先,政府在构建应急服务体系时,把应急工作与志愿者的协作配合作为重要环节。许多国家在规划应急体系时都视志愿者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除了2600多专职工作人员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认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模式趋于行政化,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因此,深刻理解并广泛推广志愿精神的现代涵义、尊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一般规律、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专业化管理以及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自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以来,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志愿服务记录科学化为目的,以推进志愿者注册、开展志愿服务信息收集、记载、保存、建立志愿服务情况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建立了体系化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组成.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高校志愿服务的实际,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培训、集资使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