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从经典叙事学的理论视域评析福克纳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对福克纳小说中的非线性、非理性的多角度叙事和立体交叉的叙事结构进行梳理和分析,解剖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时间,探讨了福克纳独特的时空观。  相似文献   

2.
有位伟人曾这样评价杜威,他不是一位好的老师,却是位极为出色的教育家,从他的教育理论中可以看出:他对教育的主体性有深刻的诠释,对我国当今教育主体观的认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两个世纪,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蓬勃发展,翻译批评的视角转向译者主体性和译作的女性意识。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来看两个《简·爱》的译文,不难发现祝庆英的译文比黄源深的译文更加凸显女性身份,也更加贴切当时夏洛蒂·勃朗特抒写简这一人物时所寄予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1960年的夏天,26岁的珍·古道尔(Jane Goodall)与母亲一起到达东非坦噶尼喀湖岸,研究当地的黑猩猩种群。尽管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到非洲森林里的野生动物世界去冒险是骇人听闻的,但这次旅行对珍·古道尔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为了实现孩提时代的梦想。珍在坦桑尼亚获得的成绩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正安吉拉·阿伦茨,她在家庭和事业上的成功,让女性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有想象力也有创造力安吉拉·阿伦茨1960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小镇新巴勒斯坦,父亲做小生意,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忙于生计,无暇关心孩子,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凝结成一句话:做自己想做的事。从小,阿伦茨就喜欢缝制布娃娃和衣服。同样的校服,她总能以一个蕾丝边、一点收腰的小设计而引发一波校园流行潮流。在自制服  相似文献   

6.
《黄色墙纸》是吉尔曼一篇带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本文主要从女性所扮演的三大角色女人、妻子和母亲进行分析,看父权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禁锢和束缚以及女性重新认识自身、对男性权威反抗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它起源于对传统认知心理学哲学基础的批判,即身心二元论的批判,之后经历了海德格尔的"存在"理论、梅洛庞蒂的"具身主体性"观点、约翰逊和拉考夫的"隐喻"观点等哲学思辨和理论讨论.同时皮亚杰、维果斯基和杜威的理论都佐证了具身认知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小兰 《现代妇女》2014,(3):I0021-I0021
伊哈桑·阿卜杜·库杜斯是埃及二十世纪一位十分著名的作家,他在创作中关注女性,作品常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当时埃及妇女的生存状况。本文以伊哈桑的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试图剖析他对女性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课程观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其课程观对我国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精神;注重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课程社会化”;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每个男人都知道"娶妻先看丈母娘"之说,但殊不知,父亲对女儿的潜在影响力甚至超过母亲。心理学研究证实: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多半没有一位好母亲。而无法进入亲密关系的女性,则多半源自父亲有问题。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女性在婴幼儿期最主要的依恋对象是母亲。一位陪伴在身边的有耐心的母亲,能够帮助女孩建立早期的安全感、信任感,为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丁的小说从叙事内容和方法上区别于其他作家,她的小说脱离男性叙事文学模式,让女性成为女性小说的主角,表达女性意识,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指责男性社会中对女性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与待遇。本文旨在分析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写作,剖析其女性叙事策略,表达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调查分析     
接受本调查的女性大部分内心都愿意做妈妈,显示出很多知识女性并非不喜欢孩子。59.78%的女性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之后,都产生过要孩子的想法。接受半数的女性认为生育是女人完善自我的途径,做了母亲会让人更具社会责任心,孩子能给她们带来更多的生活乐趣。但时代的发展,也让大多数的女性觉得做不做母亲对女性完整的社会化过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灿 《现代交际》2012,(4):80-81
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描写了美国白人审美观对非裔黑人女性心灵的冲击所造成黑人身份的迷失与丧失。本文通过对该小说的人物分析来深入探讨主人公佩科拉及其母亲波林悲剧的根源,认为莫里森非常关注黑人女性心灵世界,敏锐地意识到白人审美标准对黑人女性心灵的浸染现象,使她的作品在视角以及思想深度上别树一帜,走在时代的前面。  相似文献   

14.
朱轩 《现代交际》2010,(1):57-57,56
新课改主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虽然新课改与杜威教育思想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所基于的教育哲学基础不同,但是再度审视,可以看出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理念有许多共性之处。本文通过比较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新课改的理念,进一步分析我国新课改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凸显新课改的价值,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力作。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打破传统,堪称现代派小说的典范。本文立足于复调小说理论,着重探讨了小说在主人公凯蒂的形象塑造方面所展现出的复调性,并进一步挖掘福克纳的创作理念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收录了颜歌2008年至2015年撰写的五篇中篇小说。从《白马》中的小女孩蒲云,到《奥数班1995》里的母亲刘启华,颜歌在这本故事集中刻画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笔者拟从女孩、母亲、离婚丧偶的女性不同角色来分析颜歌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科米萨洛夫是当今俄罗斯翻译理论界和翻译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的翻译语料是柳·叶·乌莉茨卡娅的《宝贝儿》(Голубчик)。该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大学教授尼古拉·罗曼诺维奇爱上了少年斯拉瓦,并与斯拉瓦的母亲结了婚,最终把斯拉瓦教育成一个心理畸形的同性恋的故事。本文利用科米萨洛夫的翻译理论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斜阳》是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经典之作,以当时战后初期日本的混乱为背景。小说主要塑造了母亲、和子两位女性形象。"日本最后一位贵族"的母亲不仅是没落贵族的代表,也是精神贵族的代表。而女儿和子则是通过她的"道德革命"向这个黑暗的社会勇敢反抗。通过对母亲、和子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太宰治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主体性是当前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成果,归纳了主体性在三种不同范式下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20.
祝少琪 《现代妇女》2014,(11):52-53
当今众多网络女性红人纷纷靠"露肉"出位,引起舆论一片哗然。那么女权主义阵营内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如今泛滥的"女性身体消费"现象的呢?我们听到的是这样两种互相对立的声音。批判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支持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而笔者认为女性在表达自己身体自由主张时,务必要警惕掉入被父权制下的消费世界的"被身体消费"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