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的世代乐土和家园,景洪勐龙镇景乃村是其中一个传统的傣族村落,村寨保有很多传统的傣族文化和习俗。通过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研,了解了现代化进程中傣族村落的世俗教育形态,由此作为了解现代化冲击下傣族教育形态变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董印红 《现代妇女》2010,(11):49-53
新中国成立后,傣族女性才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在近二、三十年才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使傣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对傣族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傣族女性在教育这一问题上与男性具有平等权利,更大的变化恐怕是深层的东西,即傣族的心理、传统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一个社会要保持发展的活力和趋势,就必须教育、发展和鼓励其中的女性。女性资源的发展必须靠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来实现。实现的过程除相应的政策支持、理论指导和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外,如何改变女性的教育观念,是改善女性以及傣族整体教育状况的前提。而女性教育观念的改变与发展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傣族女性观念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一方面现代文化发展带来的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影响着女性教育观念的变化,两种文化在女性教育观念影响与变迁中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会通发展。  相似文献   

3.
傣族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意识和审美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文化体系中文学艺术的核心。在傣族的文化中,它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文化融入了其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傣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具象、生动的表现。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由于其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宗教文化特点,使得傣族的文化品格和生活方式中充盈着审美意蕴和审美文化内涵。不仅在文学艺术上,而且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文化中的审美品质和审美文化特征。本文拟就傣族在社会生活当中所体现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文化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4.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人喜爱孔雀,在他们看来孔雀本身所具有的某些品质正与他们所尊重所喜爱的品质相似,于是人们赋予它更显明更丰富更扩大的意义,使孔雀成为美、威仪、和平、吉祥的象征,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傣族文化艺术取材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人喜爱孔雀,在他们看来孔雀本身所具有的某些品质正与他们所尊重所喜爱的品质相似,于是人们赋予它更显明更丰富更扩大的意义,使孔雀成为美、威仪、和平、吉祥的象征,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傣族文化艺术取材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图腾符号是人类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傣族的图腾符号历史久远,具有厚重的文化气息及艺术欣赏价值。在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下,图腾元素的提取对于设计师在进行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上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将传统的傣族图腾符号与现在的普洱茶包装结合为一体,做到有机的统一性,并可为传播当地民族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芒棒村是云南省德宏芒市的一个傣族村落。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芒棒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芒棒村的民间习俗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生产生活、邻里及社会交往四个方面。这些和谐思想从增进心理和谐、促进民族团结和提升幸福感三个方面对整个傣族村落的和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是继承和保护贝叶经文化和制作技艺较为完整的地区。贝叶经的制作要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其内容除了记载佛教经典之外,还大量记载了傣族的社会历史、民情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傣族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老艺人、传承人消逝后,年轻一代的艺人难以担负起传承重任,民族文化遗产传承难、人才缺乏已成为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广西壮族抛绣球与云南傣族丢绣球、丢荷包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二者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以及在多领域中得到融合与发展,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婚姻观是将要和已经进入婚姻生活的男女两性对配偶的要求和对婚姻生活的期待,维系婚姻的态度等。不同时期的男女两性对婚姻的观念是有差异的,女性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其观念的变迁不仅直接影响到女性自身观念的变迁,同时也因其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地位而影响着家庭乃至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本文试图以西双版纳傣族女性婚姻观念的变迁论述其观念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即传统文化形成女性婚姻观念,现代文化影响并改变着女性婚姻观念,两种文化在女性婚姻观念影响与变迁中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会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对景颇族村寨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对景颇族村寨生产关系的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探讨,进而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适合景颇族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馈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几乎在每个民族都会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馈赠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从生下来到结婚、生子、死亡,馈赠都存在其中,从馈赠的方式和馈赠礼物上可以反映出人与人的人际关系以及相识程度,从某种角度看,馈赠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馈赠不仅体现了这种关系,也增强了人与人的交往,强化了这种关系,其中傣族的生育习俗中就不乏许多关于馈赠方面的习俗。  相似文献   

13.
<正>傣族织锦技艺是我国少数民族傣族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采用参与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实地调研傣族织锦的两个国家级传承人和传习所所在地曼乱典村和曼龙岗村,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傣族织锦技艺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并结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傣族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傣族织锦技艺是傣族文化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14.
景乃村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景龙村委会,是一个富庶的傣族村落,处于城镇化的前沿。实践证明,采用田野调查法了解景乃村社会及其社会音乐教育的基本状况和教育影响,了解社会变迁与社会音乐教育的相互作用,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大团结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璐 《现代交际》2014,(2):100-100,99
德宏州傣族的生态伦理观中有对自然的尊重、人自身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导向,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若能够正确利用和积极引导,将有利于德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花街节”不仅充满着淳朴的民风,还洋溢着撩拨人心的万种风情,颇似西方的情人节,自古被称为“古滇情人节”,也是名副其实的傣族“情人节”。  相似文献   

17.
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目前共有25万余人。这里的傣族人民大部分自称“泐”,除此之外与西双版纳傣族相同的“傣泐”还广泛地分布于思茅、缅甸东北部及泰国北部等地区。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灿的民族文化,很多方面成为这个民族的精髓与象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傣族的民族文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选择。这种选择关系到傣族的未来发展。本文拟研究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  相似文献   

18.
羌族地域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空间独特而富有民族色彩。羌族村寨公共空间不仅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羌族地域美丽乡村建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进行构建羌族村寨公共空间评价模型,分析研究羌族村寨公共空间评价体系,揭示羌族村寨公共空间特色主导要素因子,旨在为羌族地域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婚礼仪是人生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婚姻制度的产生,结婚礼仪就已经存在,它一方面深受本民族历史经验、文化、教育的影响,一方面又担负着承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衔接着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深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习惯、信仰等。  相似文献   

20.
师晓蕊 《现代妇女》2014,(8):377-377
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数量众多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我国还拥有55个少数民族。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特色,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便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民族特色。将民族舞蹈的特色予以充分表现,这对于表达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具有积极意义。“三道弯”是我国民族民间最为常见的一类舞蹈形式。由于民族之间“三道弯”动态来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高低、劲力运用、律动、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即便都是“三道弯”,民族舞蹈中傣族舞与胶州秧歌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却也存在着不同的舞蹈形态以及动态特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