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作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芳于世。依据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品,探究作品悲剧主人公所承载的价值及悲剧成因。研究认为,奥赛罗这一角色因为体现出了善恶喜悲之间的强烈反差,符合悲剧主人公理想人选的标准,即他是一个"会犯错的好人";而该作品的悲剧成因,一为主人公复杂多元的性格,二为无法被轻易改变的人物身份地位和既定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3.
哈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但其作品中已出现比较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本文即以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技巧为切入口研究《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为读者能从这一角度品读两部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珍妮姑娘》都通过女主人公的两段爱情悲剧,叙写了两个女人的悲惨人生,在其中的结构设置、情节安排上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将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探索,研究其中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5.
马致远的《汉宫秋》和曹禺的《王昭君》是两部同样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历史剧.两部作品虽然题材相同,但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本文主要综合戏剧情境的要素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欧美文学史上,《哈姆雷特》与《基督山伯爵》是两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都阐释了仇恨对人生发展中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这两部作品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李俐 《现代交际》2014,(8):74-74
《洪吉童传》和《水浒传》分别是韩中古代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英雄小说之一。两部作品都歌颂了主人公反对贪官污吏,并有推翻封建王朝的思想。虽然两部作品截然不同,但是作品在对主人公的形象刻画上和思想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由于产生在不同的国度,因而有许多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父爱的悲剧。造成《高老头》父爱悲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老头》中父爱悲剧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家、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他所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是最具代表性、影响深远的作品。本文围绕这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人生,深入分析其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以及悲剧命运对于现代社会的象征意义,从而阐述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追溯到15世纪末的西班牙文学,在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交接处,出现了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传世佳作——《塞莱斯蒂娜》。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塑造,丰富有趣的俗语引用,使得作品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同时,书中对肮脏的金钱关系的揭露,对追求自由的人文思想的赞扬,也因结合了当时西班牙社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冲突、矛盾,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让人深思。本文旨在通过从社会背景、阶级矛盾等方面来简析《塞莱斯蒂娜》中悲剧结尾的必然性,即男女主人公无法逃离的凄婉爱情以及塞莱斯蒂娜和两个仆人因财丧命的悲剧下场。  相似文献   

12.
《伤逝》、《边城》和《围城》分别是现代文学中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的代表作品,这三部作品分别诠释了不同时代作家的爱情观。虽然这三部作品中具体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三部不同的作品存在着明显的相似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企图建立理想的爱情,但最终都以爱情悲剧告终。不仅如此,造成其爱情悲剧的根源也是相同的,即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获得毛姆文学奖、布克奖等诸多奖项。初读伊恩·麦克尤恩的书,只看到冷漠、荒芜、无言以对的世界;后来,才慢慢品味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展示黑暗,就是为了让人们悟到危险,并避开成长以及生活中的各种陷阱。展示令人惊悚的混乱,就是为了吸引人们足够的关注,并思考什么才是秩序。《水泥花园》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本文试图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分析《水泥花园》情节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批判美国现代人混乱生活的小说,《夜林》与《麦田的守望者》分别是一战后与二战后的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探索两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精神的摧残。  相似文献   

15.
研究《庄子》和《孟子》文学比较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两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与哲学经典之间相同与差异之处,学习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部古典巨著。本文从《庄子》和《孟子》的思想观点、语言使用与寓言运用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故事情节营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模糊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模糊语言学理论出发,对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进行概述,并从模糊语言学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旨在加深对作品的解读和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现代作家庐隐的《象牙戒指》,皆为爱情与婚姻题材的女性小说。解析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及其在19世纪的英国和"五四"时期的中国这两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婚恋选择,进而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婚恋方式、婚恋目的、婚恋责任等方面探求作品中蕴含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跨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其独特的"环境和性格小说"丰富了悲剧艺术。他塑造的许多悲剧人物都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尤以《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最引人注目,其悲剧内涵最为深刻和丰富,最为人震撼,其悲剧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在这部作品中,哈代深刻表达了他对英国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同情以及怜悯,在他的笔下,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单纯,并且具备容忍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女子,同时也被视为英国文学作品中最理想的女性角色,但这位单纯女性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她的一生经历了被强奸,被抛弃,并且最终被处于绞刑。生活在被资本主义法律所操控的社会,到处充斥着虚伪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罪恶,作为一名贫苦的农村妇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也不是偶然的。苔丝无助地与社会抗争,最终却成为牺牲品,是她的性格弱点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除此以外,与苔丝命运紧密联系的另外两个人物——安吉尔和亚雷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她悲剧命运的发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在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侍萍的形象是最具悲剧性的。侍萍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个方面。命运悲剧是侍萍一生都无法摆脱周家在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对她的伤害。性格悲剧是侍萍善良的性格导致了她的顺从和忍受,她的逆来顺受使得她艰难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社会悲剧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侍萍一生的悲剧。无论是社会环境、无法躲避的命运还是自身的原因都使得侍萍成为《雷雨》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麦田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这两部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以《麦田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这两部小说为例,以时代和空间交错下迷茫特征对比作为入手点,分析了这两部小说在情绪与张力方面的不同表达,并探讨了这两部叙事手法之特征对比,以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以及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