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是社会的希望,担负着继往开来、发展社会的重任,对青年人的教育、培养、锻炼、促进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已成为许多亚洲国家的政策,新加坡政府对青年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知识全面、基础扎实、技能上乘、思维活跃、富有革新精神和创意思考能力。目标很明确,就是锐意培养能与时代共进的青年。在这同时,作为青年人的领导者,青年组织的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则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广大的青年必须由其领袖去带领,只有具备高素质的青年领袖才能带领其青年在新世纪中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那么何谓青年领袖呢?…  相似文献   

2.
青年工作发展的历史轨迹青年是人类的希望,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为了蕃衍后代,推动社会前进,总是尽心竭力为青年茁壮成长,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开展青年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培养后代,做好青年工作,是人类动物本能的一种表现。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青年工作已经跨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的更高层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影响着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和创新的未来,青年更是推动国家宪法建设、发展和成熟的主要社会动力之一。中国近现代的青年宪法意识变迁历经了自然经济的自由精神萌芽、商品经济的形式平等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民主政治成熟等三个演变周期。如何坚持时代脉搏,赋予青年使命担当,着力培育当代青年的宪法意识,确立科学的青年宪法意识的培育原则,拓展青年宪法意识有效培育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青年社会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天津市城乡居民思想和精神状况,2000年4月,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与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了“社会舆情和思想动态万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日常生活心态、各种观念意识、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市委市政府一些主要工作的评价和期望等。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了解和把握当前青年社会心态,从而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选取调查中的青年样本及问卷中部分调查内容,对青年人的精神状态、生活感受、社会工作关注点及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在中国青年中孕育,年轻一代正在修复和重构健康社会的道德基石,此时,社会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反思,与青年共同进步应该成为时代共识,也是中国的希望。本文基于网络记录进行思考和分析认为,只有当我们融入这个以信息化为标志,以网络化为舞台的新时代,与青年在一个空间对话,才有可能客观、理性地去理解现代青年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资本社会中敏锐地关注到青年群体的问题。他们从阶级和价值两个向度出发,探讨了青年群体的社会维度。从时代与革命属性出发探讨了青年的现实维度。全面发展和希望指向则构成了他们青年观的发展维度。列宁继承了他们的青年观并根据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情况形成自己的青年观。通过青年组织的建设和对青年教育方式的探讨构成了青年观的培育维度。学习和实际方式的探讨则形成了列宁青年观的实践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中吸取智慧,为当今青年工作提供借鉴。通过价值观的培育和青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当今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改革青年组织,复归青年组织的群众属性。以及将主导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转化为实然的主流现象。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青年的全面发展关系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中,马克思恩格斯重点阐述了青年全面发展的思想。他们指出,青年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为无产阶级提供后备力量、有利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青年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他们还指出,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青年自身的群体特征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和重视教育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把握发展特征 锤炼现代素质宋国力,李坦阔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全面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青年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当代中国在新世纪更大发展的希望。一、现代青年发展的三大特征经过80...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于青年发展而言,有两个方面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是社会基础环境的公正化,这是青年的发展条件、发展机会和发展途径的根本取向;二是青年主体特征的多样性,这是青年的价值取向、社会心态和行动方式的合理样态.作为这两个方面的结果.青年的全面发展应是一种高度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青年运动是青年人的事业,是青年全面、深入参与、干预、介入民族国家和社会事务,乃至国际事务、全球化事务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是青年的社会历史舞台。近现代以来青年的发展史即是一部生动而复杂的青年运动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青年展示出其无限的可能性。青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青年运动,既是青年群体的社会行动方式,也是研究青年的一种视角、理论和方法。国内近些年来的青年研究有将青年运动历史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无论对于研究本身还是对青年的社会实践,以至社会对于青年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说,是马克思研究人的重要理论成果。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通过智力与体力相结合,使其发挥最大化。然而人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与社会条件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生产劳动相适应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通道。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强大。  相似文献   

13.
青年是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新时代青年人必须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增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论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受到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基因影响。新时代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从个人层面上看,有利于青年实现全面健康发展;从高校层面上看,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青年成长成才;从国家社会层面上看,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青春力量。可以从思想教育引导和社会实践拓展两个维度,构筑起培育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人力因素是社会生产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体,素质过硬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中拥有话语权的重要因素。全面提升人才素质成了教育的首要任务。青年群体作为人才资源储备的中坚力量,在文化育人、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教育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日本的青年研究成果为参照系。希望通过这一学术平台对青年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意义与本质做若干探索性的思考。以代际现象呈现的青年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实。社会的近代化需要有超越个人经济利益、家族与阶级利益的具备社会公共性质的年龄群体,在现代化过程中更需要具备超越现存社会构造有革新精神的社会群体,这就是青年现象。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现象,青年的诞生与发展、青年作为代际现象的存在意义在于其时代的公共性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共性的理解、即全社会最大利益的需求的认识,形成了还未被经济利益、阶级构成、职业分工所分割化的、作为历史主体的青年一代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提出过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相关系。研究青年价值观的变化,最终涉及的仍然是这个问题。强调主体的作用,不能又走向另一个片面而忽视社会的力量。现在已经有不少学者论述了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青年学者丁学良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概览》一文中提到“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社会力量和个体力量相统一的人”。“社会力量与个体力量的统一表明个体既充分地涵摄社会群体的文明成果,又自由地支配着他置身其中的各  相似文献   

17.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的思想及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为了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必须努力确保他们在走向社会时树立起正确的信念,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青年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是青年发展和进步及青年各种社会现象的数量描述,是青年成员全面发展的衡量尺度。建立科学的青年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下简称指标),对于我们制定青年发展战略,以及各种方针、政策,对于我们全面系统的研究青年,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着的有机体,都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各  相似文献   

19.
青年国家认同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研究领域,培育青年国家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目标。近年来,香港不断发生青年团体以疏离大陆为目的的社会运动,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因之受到挑战。"港独"分离主义思潮是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主要消极因素,它通过设置敏感议题、扭曲本土意识、操纵街头政治运动、强化分离主义理论伪装、煽动陆港对立等方式蓄意扩大在青年中的影响,以达到消解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并最终谋求香港独立的政治目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从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历史文化传统教育、政治法律制度规制、经济社会参与融合等方面稳步推进,全面清除"港独"分离主义的生存空间,最终加强培育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努力奋斗,做新时代的好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那么,如何自觉成为新时代能够为社会与国家做贡献的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奋斗者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