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不断地进行教育理念实践,实现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的发展十分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社会生产生活模式产生了诸多影响。基于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探究教育教学发展十分关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渗透,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教学质量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见不断地探究相应的策略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本文结合中职教育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必要性,基于必要性探究的基础上,从教学观念转变、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教学研讨会开展以及反馈机制建立的层面展开相应的策略分析,为今后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经过精心设计将一些德育思想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去,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最终达到德育教学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尤为重要。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创新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分析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素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春梅 《现代交际》2011,(4):199-20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素养已成为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着重阐明了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含义,论述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升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提出了培养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今是科技的时代、信息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需要的信息.熟练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并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除了要做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授,更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进步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信息化的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相似文献   

6.
方娟 《职业》2017,(3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充分地运用到高校教育中,促进了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同时也要求高校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提升个人信息素养,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本文从"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和策略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戴华兵 《职业》2018,(32):68-69
"互联网+教育"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使得教学更加开放,不再受时空局限。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教育的新特性,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将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融合创新,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内容中主要的一项,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所占比例非常高。在新课改教学 前提下,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变,以达到课堂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新教学模式。本篇论文要阐述的内容是设计数学 “云作业”引领数学“新课堂”引入现代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具体方法。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时代,引进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 为学校教学工作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和科技性,让学校的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 因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信息集合技术,让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决定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当今的高校教育较为多元化,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涉及信息技术的使用,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信息素养难免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开展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联网+"思维深刻影响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模式为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搜集、信息过滤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与技术手段,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互联网时代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有必要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成果。在分析教师信息素养驱动力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陆一叶 《公关世界》2023,(5):128-129
近几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引起众多学者关注,教学反思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已经得到广泛教师的认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诸多研究发现教师在信息技术素养上仍有欠缺,而且大多缺少相关的教学反思。文章论述了教学反思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并给出针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学反思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进而加快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课时较少,而信息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这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面对这样一种实际教学环境,就更需要各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提高教学效果来尽量完成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达到的目标。现在就学校如何通过教学评价机制来提高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变为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这也就要求设计和应用更多的模型来适应教学。基于此,对WebQuest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从科学的发展的角度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在不断加大.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让他们认识、接受信息技术这一新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反之,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培养学生认识、接受信息技术这一新事物,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兴趣.  相似文献   

15.
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是单一的传授计算机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下,开设信息技术课需要在交流合作和活动中与其他学科整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一些教法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计算机课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有初步的了解,并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高中时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需要结合时代特征,跟上时代步伐,及时吸收和借鉴新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将其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思维的概念以及其本身含有的特点,并且探究了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可谓是无所不在。作为教师,信息技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它的出现是整个教育教学领域内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知识创造了可能。它声像并茂、形式活泼、新颖生动、幽默搞笑,彻底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扩大视野。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文章阐述了上好+信息技术课的种种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李晓琦  安军 《职业》2020,(12):76-77
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了探析。技工院校推行"课程思政"意味着传统教育中由思政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转变为思政育人扩大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实现"思政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内部各部门的配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周俊 《职业》2014,(3):47-49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课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已慢慢成为学习者的一种学习工具,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使这门学科能迅速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笔者对微博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力求寻找信息技术教学新路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从而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