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汉语中惯用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而隐喻是惯用语发挥作用的关键手段,也是当代语言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抽取了日汉语中含"马"的部分惯用句,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其中的隐喻机制,发现"马"的隐喻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共通性来源于古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差异性则是受到不同民族历史、思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语颜色词的意义与种类丰富,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生动、意蕴多变的魅力。研究汉语颜色词可以了解其形成过程、特点与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揭示国家和民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特征,对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一种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类及喜好与该民族的生态、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本文以《红楼梦》为例,结合颜色词的俄译进行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世界本无色彩,只是人类语言赋予其以不同的颜色。但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表征世界色彩的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展现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无不印刻着本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的痕迹。本文依据语言文化学的相关学理,对俄英汉语中黑白颜色词所表征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进行成因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徐娅楠 《现代交际》2012,(11):58-59
在各种语言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作用下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图景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个性,因此可对其进行文化阐释性的对比分析.颜色词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是对客观色彩的描述,也包含了人们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以颜色词“红色”和“黄色”为例,通过对比两个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来展现俄汉两个民族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由对这两个颜色词的描写管窥不同因素对俄汉颜色词语言世界图景构建的影响,从而加深对俄汉语言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颜色词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研究颜色词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本文通对“黑”与“白”基本含义和文化涵义进行对比研究,对颜色词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手法进行总结归纳,以及展现《呼啸山庄》英文原版与方平版中译本中的颜色词具体翻译实例,总结出颜色词的翻译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直译、意译和改译三种,及其在文学作品中大体上的分布情况,展开对比研究.并总结了影响这些颜色翻译的原因.通过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直译所占比例比较大.虽然意译和改译比例较小,但其作用巨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中日文化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由于历史、同属亚洲圈等原因,仍然存在众多的相同之处.随着时代的变迁,中日两国逐渐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文化.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婚姻的角度,以现代中日两国婚俗、婚礼服装、婚姻观为中心,对比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婚姻观方面,结合中日两国时代背...  相似文献   

7.
韩语词缀根据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根据词源分为固有词词缀、汉字词词缀和外来语词缀。中国韩语学习者在学习韩语固有词词缀,特别是对用法相似的固有词缀进行区分学习时,有一定困难。本文以-???,-??为例,对韩语人称名词固有词后缀的语义、用法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为人称名词固有词后缀区分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10.
高媛 《现代交际》2015,(3):66+65
汉语与英语在诸多方面具有差异,如认识不到这些差异,便会对翻译造成障碍。本文重点研究了三原色"红、黄、蓝"的中英文化异同,旨在探讨翻译颜色词的方法,方便读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以语用学的理论为指导,不礼貌策略的分类为依据,遵循不礼貌动态扩展模式,通过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旨在以中国翻拍日本的两部影视剧为例,通过比较相似的交际场合,研究不礼貌言语的现状和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性,以期让语言学习者具体了解不礼貌言语策略,有效避免由冲突对话产生的不必要问题。同时,从跨文化视角下对比分析中日言语不礼貌策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具体事例,从直接感谢、间接感谢、感谢时机三个角度分析中日感谢表达的差异。直接感谢方面,中国人会不道谢以示亲近,而日本人则会出于感激心理进行二次道谢。中日两国都会使用间接感谢表达,但是日本受耻文化影响,往往使用道歉式间接表达。感谢时机方面,中国人会选择提前道谢,而日本人会选择事后道谢。通过分析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因素,研究造成冲突的原因,为日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颜色的认知是语言发展的经验来源。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对颜色词的认知理解不同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形成文化交流中的矛盾。因此颜色词作为文化中一类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红楼梦》俄译版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谈"红"色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韩汉两种语言所属的不同语系决定了两种语言在语义、语用等方面的不同,但两种语言也存在着很多的相同点,本文通过描写?否定句和不否定词在语义上的特点来梳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味觉词汇即表达味觉感受的词汇。本文以汉维语中的酸、苦、辣三个味觉词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汉维语中这三个味觉词汇的基本词义,理清这三个词在汉维民族中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浅析其翻译。  相似文献   

16.
胡晓芳 《现代交际》2011,(11):59-60
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汉语至今已有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而汉字作为汉语的重要载体也已存在四千多年,其含义必然与中国世世代代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作者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孔孟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中国古代建筑以及五行等知识,以“东”“西”为例,探求这两个词在汉语语言中的产生与演变。  相似文献   

17.
水乃生命之源,一方面,在法、汉语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时间、力量、灾难、失败";另一方面,法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得"水"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通过选取与"水"相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法、汉语言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水"的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依托字典和语料库,从义项出发,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探究韩汉两种语言的方位词?/???/?左/右的基本义项,将语言的本体研究与文化等方面相结合,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发现两种语言方位词在对称性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经对比发现,韩汉方位词?/???/?左/右在文化内涵层面,均呈现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负载词最能直接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社会生活。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直以来对于中文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数不胜数,对英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汉译研究的却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常见的英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来探讨适合英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常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先生生于湘西、成长于湘西,湘西文化对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在其作品中有深刻的体现,作品中处处可以找到带着湘西烙印的文化负载词,为广大的读者展现了独特的湘西文化。诸翻译学者翻译了大量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为其作品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些湘西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成为了重点,要如何使负载词的原意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