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认知语言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认知图式理论,在现代,认知图式理论已经在各类言语交际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该理论不仅仅能够解决传统翻译观念带来的弊端,更能够为商务翻译提供新的语言学理据。本文分析了认知图式理论在商务翻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将认知图式构建的翻译模式作为媒介,重点研究其在商务翻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促进新形势下商务翻译学科的发展和翻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点导游词的准确翻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本文运用图式理论主要针对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语翻译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语言、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构建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语翻译的相关图式,并选取具体范例进行分析,得出图式理论的这三个方面可以提升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吸引力,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国文化传播的深度和精准度。  相似文献   

3.
自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翻译学者提出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翻译理论这一分析方法之后,该理论被广泛接受并运用到指导各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实践之中。功能翻译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文本和翻译的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完成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本文就其中的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4.
梁丹 《职业时空》2009,5(8):111-112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图式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分析了图式的基本构成以及其差异性,探讨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图式是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常见的概念。英国心理学家巴里特将之定义为"人脑对过去反应和经验的积极建构,即对大脑中长期记忆的组织和唤起,是大脑中连接新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框架。"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外语听力,写作和阅读中,但是鲜有学者将之应用于口译过程的分析中去。因此,在本篇论文中,作者试图引入图式理论来分析口译过程,发现自觉构建图式并利用其来方便口译的方法。论文开头将回顾口译研究和图式理论的研究历史,指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口译过程分析的可行性。然后论述论文的理论基础,即图式的定义,特征,以及与本文相关的图式类型。为方便论述,论文主体部分借用了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内容,并将各个图式在口译过程中的作用分别阐述。作者以为记者问的内容作为口译研究材料更为典型和可信。论文的目的是想引起人们对图式在口译过程中的作用的重视,帮助译者有意识地利用图式来解决口译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三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结合图式理论,主要从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大学综合英语教学阅读环节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强调从整体到细节,从语篇文化背景到句子,词汇学习的教学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现实意义,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因为缺少英语语境,所以任务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适切性较低。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和图式理论,提出图式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图式化、教学组织图式化和教学评价图式化。通过内容图式化,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为相互联系的体系;通过图式化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联结构建知识图式;以图式为中心的评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练习,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8.
肖兰兰 《现代交际》2010,(5):62-62,61
广告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量有关广告的研究不断涌出。本论文试图从图式的角度对广告语篇的生成和理解加以分析,通过结合具体亨例,得出图式认知模式对广告语篇的生成和理解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拓宽图式理论的实际应用与解释力范围。  相似文献   

9.
汪世蓉 《职业时空》2009,5(1):58-59
图式理论是第二语言阅读研究领域里一个非常杰出的理论,它强调读者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对成功的阅读理解所起的作用。在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引入图式理论来指导教学,学生已获取的内容图式可以用来引导语言图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阐释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的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阐释学被引入国内,为国内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国内学者开始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加入时代特征以及是否与原作者在视域上达到融合。本文将从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阈融合、有效历史角度,阐述名著重译的合理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试图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以探讨旅游翻译的有效途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实例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丁珊 《现代交际》2014,(10):32-32
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记录。自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更多地侧重文化因素。而文化又具有极强的主题性特征,各个民族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巨大。本文从文化本身的特征入手,简略地分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文化给翻译教学带来的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3.
多元系统论的出现将翻译纳入到一个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研究,使翻译研究从传统的对文本进行孤立的、静态的对比中解放出来,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这对翻译来说是个一很大的进步。本文将会介绍什么是多元系统论,并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美国诗人斯奈德与其翻译的寒山诗。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否顺利进行与读者是否接受密切相关。《日瓦戈医生》自20世纪80年代译入中国后,翻译热度居高不下,但读者对各译本接受程度不一。基于此,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研究《日瓦戈医生》白春仁、顾亚铃合译本的翻译策略,寻找更容易被译本读者接受的文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译者的逆袭     
作为一门职业,翻译已经是年迈古稀的"老工匠",作为一门科学,翻译却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新青年"。众所周知,也是直到20世纪后半叶,我们一直谓之为"匠人"的这样一些人,才得以聚集力作,总结智慧,将翻译打理成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自此,各门各派的翻译理论相继滋生。许许多多的译界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论及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在笔者看来,其实反映了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也就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译者欣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也就此形成,这种对应的关系映射了译者的个人理念,也能为我们对翻译的理论研究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16.
自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摆脱了过去纯文本的翻译,将视野扩大到影响翻译的文化层面。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决定译文的不是原文,是翻译的目的。尽管其理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翻译目的论还是把译者主体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运用到会计实务领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从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运用计算机进行固定资产和工资核算开始,会计电算化在世界范围得到了飞速发展与广泛运用.我国从1979年开始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这一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专业名词.并提出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阶段及具体目标:到2010年80%以上基层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使我国会计领域发生质的飞跃,传统的手工会计逐步用会计电算化代替.特别是随着互联  相似文献   

18.
图式概念是基于理性思维下的概念,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倾向于具象认知的直观思维,故图式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对中国图式的本土化研究,力求以《易经》哲学下的审美图式(阴阳、卦象)来解释中国古代绘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西方翻译界一直集中围绕"如何译"进行探讨,局限于文本内的研究,译本研究主要讨论的是译文优劣的问题。到了80年代,翻译领域出现了重大转折——"文化转向",从此,翻译研究从探讨"如何译"的问题转变到"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哲  温泉 《现代交际》2013,(11):44-4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选择到吉林省旅游,因此旅游景点外宣文本的翻译日趋重要。本文开篇介绍了目的论,分析汉英旅游文本的差异,并将目的论法则运用到实际的旅游景点文本翻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