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幼儿正处于人生初期 , 对于任何事物都需要学习和培养 , 学习能力强 , 吸收能力好。但是自控能力比较差 , 好动爱玩。这一时期,旧习旧习难以改变 , 将给未来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缺陷。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和健康习惯奠定基础。本文就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当前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存在的误区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开展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是对幼儿心理健康以及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行为,幼儿学前教育是开展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幼儿学前教育的开展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修为,为他们进入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宣慧 《职业》2022,(17):94-96
相关研究表明,0~6岁的幼儿正处于创新思维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引导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喜欢探索一切新鲜的事物,若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幼儿在学前阶段没有行为规范,也没有形成行为习惯,所以可塑性很强,行为习惯引导相对容易。幼儿园教师会根据幼儿成长需要和教育任务,把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但同时,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也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行为教育中的作用,只有通过家育才能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行为的形成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是极其重要的。而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其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培养幼儿语言环境的环节,教师开展语言教学,积极引导幼儿去表达,鼓励幼儿勇敢表达,从而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为幼儿语言能力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比较的贪玩好动,将游戏应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幼儿的课堂参与度,让幼儿在玩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对此,文章就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幼儿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科学的发生、发展进行研究的过程称为科学史,而科学史不仅对科学文化进行了沉淀与积累,而且还包含了科学知识的内涵,为我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科学这一学科可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等。而将科学史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弥补学科教学的不足,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并为其日后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其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要能够把科学史教育进行渗透,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阶段是当代90后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形成良好道德品行及理念的重要阶段,此时期的养成教育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性特征,直接决定着道德个体的体系定位。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现代各高校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对其道德养成途径展开更加深入、有益的探索。笔者主要结合我国沈北地区各高校的道德教育实例,对当前加强90后大学生道德养成的现实意义、基本特点以及有效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三个阶段,包含了对发展主体"人"和对"全面发展"的界定,以及对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个性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满足。该理论的当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包括塑造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彰显教育的主体性;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彰显教育的个性化;理论与实践并重,彰显教育的全面性;创造良好的沟通和交往氛围,彰显教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进入到学前教育教学中,这一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无法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此,教师就要注重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使幼儿能够与他人进行顺畅的交流,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处于道德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的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地位,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氛围、父母个性和文化修养、父母教养态度、行为方式、教育期望及亲子关系等均和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作者调查了江西省城乡829名小学初中生家长,认为有针对性地利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将能有效地促进子女的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沟通,人的素质在语言交流中得以体现,由此可见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在不断的语言应用中得到提高,在教师和家长引导下,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也在不断增强。幼儿时期是儿童健康成长与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将来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幼儿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时期,对其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需要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人的需要既受道德的规范制约,又深刻影响着个体的道德发展和道德行为。特别是对正处于道德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需要的满足是其道德人格生长的重要基础,需要受挫则会阻碍其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需要心理的状态调节着人的道德行为,非理性的需要心理则是青少年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道德需要驱动着青少年对道德的主动践行,道德需要不足则会阻碍其道德实践。因此,培育青少年的良好德行,一定要注意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并关怀青少年的合理需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理性需要、努力激发青少年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17.
学前班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过渡期,学前班幼儿语言训练活动需要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理论。儿童的教育不同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将学习语言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学习的内容要浅显易懂,要寓教于乐,让儿童对语言训练活动有兴趣,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以下讨论几个学前班幼儿语言训练活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师道德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品德的养成。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道德修养,本文根据幼儿教师道德修养的意义,提出了幼儿教师应根据自身道德修养促使幼儿养成良好品德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常艳云 《现代交际》2014,(8):147-147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幼儿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时期,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引导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做人要以德为本,是中国人常挂在口边的话,自古以来,我们就十分注重道德观念,而对于人的成长阶段来说,处于幼儿的这一年龄段是,是人的一生中各项情感和认知养成的重要阶段,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是培养道德关念,最重要的时期,作为德育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教师应当抓住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以保证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