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时代到来。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生产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中也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长足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中应用的可行性,然后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具体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达与普及,大学生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特殊时期,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心理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该主动行动起来,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各类特殊事件中,要为学生提供应有的人文关怀,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创新,高效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引导他们合理表达自我意愿。  相似文献   

3.
党建工作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系列工作的统称。因此党的工作建设必须是基于党和人民的工作发展所产生变化的。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发展的蔓延与应用,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其工作的重点所在。特别是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基于此本文展开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析,以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展开党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高校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高职院校传统线下党建工作的现状,探讨了互联网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结合的党建工作新方式。互联网+视域中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技术并不能完全破解工作难题。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在模式、方法上下功夫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高校学生影响更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平台,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舆论引导、创新教育方法、打造特色活动,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是很多教学工作者都在深思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多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此,文章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展开了讨论,了解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展开带来的帮助,分析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加强有效措施的采取,促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转变,如此大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之下,挑战犹在,只有将互联网+合理地运用于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分三点对互联网+带给高校外语教学的机遇进行分析,研究了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教学模式,传统学习观念、学习方式,传统教学角色迎来的新机遇;最后,给出互联网+时代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新思路,依据翻转课堂不仅可以满足高校外语学习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构建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健  杨琨 《公关世界》2023,(19):126-128
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可以为提高高校办学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目前高校注重发挥“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势,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予以及时的改革,凸显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活力。本文立足高校教育管理的实际发展现状,从过程性教育管理、自主教育管理、多层次教育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变革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切实提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实效,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高校会计专业的合计实训是提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当下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实训场地紧缺、课程内容陈旧、实训质量不高、专业教师缺失等问题,难以应对时代的发展需求。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会计专业实训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实训的分析,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沈培培 《公关世界》2022,(12):98-99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而教师在利用“互联网+”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明确思想政治人才培养目标、利用新媒体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实践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转变传统的思想意识,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模式进行创新,创建互联网+沟通平台,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在线教育课程,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高校人事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日趋重要,在推进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时,高校传统人事工作中暴露出来一些实际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吕靖 《公关世界》2022,(14):40-4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中充斥着的负面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群体造成负面影响。而伴随着共产党成长起来的红船精神延续至今,其科学内涵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阐述红船精神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高校课堂中融入红船价值的意义,并对高校教师如何结合新媒体在课堂中融入红船精神的路径进行了解答,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课堂效率,培养青年学生优良品德。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是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以及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以及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等困境,从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式网络化、实践教学立体化、评价体系多元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5.
高运 《公关世界》2022,(20):19-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短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网络平台的兴起,高等院校德育教育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给以“互联网+”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通过阐述德育教育应用“互联网+”的必要性,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对“互联网+”模式下德育教育的应对策略,以及顺应互联网发展模式,构建起高校德育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发展要跟随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相适应,要结合热门领域新型技术,促进传统学科与时代创新点相互融合。本文着重以"互联网+"为入口,探寻"互联网+"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通过深度分析与对比,提出以"互联网+"为抓手,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创新驱动因素的社会发展新模式。目前,各个行业都因互联网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人力资源行业来说,互联网打破了固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为人力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维。文章基于人力资源行业的特点,阐述了"互联网+"推动我国人力资源行业创新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胡健 《职业》2020,(8):32-33
很多学生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后会做什么工作,也没有对未来做职业规划,就业问题成了困扰学校和学生的一大问题。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探讨,提出高校必须了解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新形势,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思想,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形式逐渐成为社会媒体传播信息的主流形式,尤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中,变得日益不可或缺。但是,这样的传播形式下各有利弊。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媒体传播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余洁 《公关世界》2023,(12):85-8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求职心态多元复杂,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就业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提升就业育人的温度、深度和力度,助力高校毕业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复兴大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