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艳霜 《公关世界》2024,(3):133-135
融媒体视野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若是继续沿用传统教育模式与方式,必然很难满足教育需求。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易班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已有不少高校加强该平台的利用,但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易班平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对易班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指出高校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易班"作为高校网络思政的主阵地,旨在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全方位的校园服务,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易班"要明确自身定位,即构建高校网络学习的新平台、学生网络互动的新社区以及新型的网络宣传阵地。克服互联网后发的用户热度低,网络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发挥"易班"校园服务优势,线上线下联合,整合高校教育资源,打造寓教于乐的网络学习平台,使高校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易班是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二级学院易班工作站成立的初衷就是在当前网络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利用易班这一平台,实现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并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把易班打造成"听取学生真声音、了解学生真关切、解决学生真困难、把握学生真动态、助力学生真发展"五位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通过易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中关于"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重要举措。上海建桥学院是上海市第二批易班试点高校,2010年5月开始开展易班建设。作为民办高校,如何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将易班与班级建设相融合,发挥易班区别于人人网、微博等社交网站的独特优势,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上海建桥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王雪俏 《现代交际》2015,(4):226-227
易班,区别于人人网、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是专门面向高校注册学生的网络互动社区。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上海高校分三批进行试点,成为了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网络思政的主阵地。上海市易班工作试点第二批主要集中于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两所民办大学。其中上海建桥学院自2010年5月开始开展易班建设,推出了"十项工作进易班",做出了易班品牌化。如何结合民办学校、学生特点,将易班与学生社团建设相融合,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推进民办高校易班学生社团开展建设的科学化、艺术化,从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做到学校"十项工作进易班"之"校园文化进易班"。  相似文献   

6.
网络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高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现实要求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抓新媒体做好新变革,落实网络育人工作,探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作用。高校在网络育人工作中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网络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加强易班发展中心建设;强化网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举措;打造健康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推动网络育人效果的提升落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的忠实使用者,随着"00后"大学生升入高校,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互联网"冲击。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中应加强网络环境建设,通过培养学生树立教育主体意识,旗帜鲜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为广大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时代针对"00后",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生群体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地。结合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基于"互联网+"视角,加强网络思想政治专业队伍和思政平台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管理,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开展研究,拟初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当前许多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网络建设平台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应该从积极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等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和日益活跃,网络文化环境已经在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具有很强的覆盖面、高容量特性,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发展提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双刃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是在分析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技术也令当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工具、教学方式,对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都起到了很显著的辅助作用。当前的网络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也发现了提升教学效果的新的创新性方向。在此背景下,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诞生,并且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以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探讨了有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以迅捷、便利、兼容、互动的特点,为人们交互信息提供了隐匿、高效的公共平台,"互联网+"的概念和效应不可阻挡地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冲击了高校已形成的"灌输式+导引式+制度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引领网络影响,对网络影响借力发力,以争取学校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形式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一些高校实施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三个方面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及方针政策为指导,简要分析"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从教育平台建设、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技术革新、心理辅导咨询、校园网络净化五个层面提出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工作模式,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重要课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网络规范管理,提高网络思想教育传播能力;二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畅通网上交流渠道;三是开设网络心理教育论坛,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四是建立一支专业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话语体系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网络文化和其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网络话语体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应从网络语言、网络话语策略、网络话语环境三方面着手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的构建研究,跨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鸿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多种方式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兴起的新媒体时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生是新媒体高速普及的重要受众,网络文化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显著。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网络文化传播方式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结果表明:在新时代,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 《职业时空》2010,6(8):183-184
高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互联网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在阐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机会以及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姜品竹 《现代妇女》2014,(11):226-226
网络发展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创新途径,不仅指以互联网为载体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包括在现实社会中针对互联网的影响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面对新形势,辅导员应该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培养组建高效的网络思政队伍,制定规范的管理和运营制度,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经验总结和规律研究,才能够提高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