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得以变革、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思政教育受到网络的挑战,暴露出一些弊端,但互联网大环境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革新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高校思政工作应该认清现状,充分利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进行创新研究。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地。结合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基于"互联网+"视角,加强网络思想政治专业队伍和思政平台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管理,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开展研究,拟初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更加便捷的交流工具,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行为和思想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应抓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的对策研究以期促进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对微博的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这对我国各行业及各领域发展而言,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对此,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将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不利",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鉴于此,本文将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不断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创新教学理念,促进自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并针对两者契合点采取最佳的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以此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随之得到了广泛性的普及,并且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微时代"。"微时代"对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高等院校必须对思想课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笔者针对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微时代"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认可度等方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冲击了我国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媒介素养和思政教师理论素养等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高校学生影响更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平台,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舆论引导、创新教育方法、打造特色活动,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由于迅速发展的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而发生着改变,人们的生活已逐渐进入到信息微循环、微文化传播和微交往的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由于微文化传播的出现而得到了空间拓展,具有生活性、融合性、感染性、人文性和时代性的微文化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将更大的发展平台提供给了高校思政教育。本文从高校思政教育微载体的含义入手,分析研究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微载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形式,博客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中,有"红色博客"正在高校中悄然兴起并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被各种新兴媒体所改变。"红色博客"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运用得当,必能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助力;若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可能导致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创新和局限性,进一步分析其可行性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希望"红色博客"能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评价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转变,还改变了高校教育教学模式。高校基于"微信平台"进行思政课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微信平台"的高校思政课创新必须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各类教学资源,构建灵活的课堂模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微思政"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天地,但多元的网络环境削弱了其话语权,"议程设置"理论着眼于改变受众的认知,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行为,这与"微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契合。因此"微思政"应充分把握"议程设置"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做好把关人、活化传播语言表达等方式建构"微思政"话语权,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计算的辅助教学——大学城空间教学,实现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回归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本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将空间教学、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紧密结合,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大学城空间教学是教育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是思政课教师谱写"大美思政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一种相对高端的网络交流工具,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对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大学生以往的社交方式。"微博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胆探索新思路才是出路,本文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总结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梁鹿儿 《现代交际》2015,(4):119-120
微信作为"微时代"最重要的即时通讯、信息传播方式,以其快捷性、社交性极获高校学生青睐,"微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入。微信的受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理所当然地也创造了机遇。如何让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变成积极因素,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媒体以其快速的信息交互能力和应用的便捷性而得到以"00后"大学生为主的广泛关注和青睐。而良莠不齐的复杂信息,也给自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手段,积极消除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更好地开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中,我国已经迎来了信息化的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微时代"的影响,本文笔者将会针对现代中国"微时代"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挑战以及"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念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微媒体新技术的优势,通过合理利用"微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线上交流沟通平台,因势利导,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微产品,知行合一,实现思政教育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等措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我国政治思想教育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机遇,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存在两面性。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着手阐述,探究网络信息化时代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同时也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为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纪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引领时代潮流方面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结合的不断深化,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善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改革和突破;如此才能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效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围绕"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高校创新并发展思政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