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文学创作中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表达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文章从老舍早期民族意识的形成到他作品中隐式满族文学再到明确反映满族人在清末时的全景式生活的作品《正红旗下》的创作这一过程中,总结出老舍的民族意识不仅仅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而且他最终超越了族群意识,表达了内主团结、外抗强敌的时代主题,洋溢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老舍毫无疑问是我国近代以来伟大的小说艺术家,其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高度评价老舍先生的影响力,说:“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的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老舍先生一生勤于创作,为人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把老舍先生的创作做一个划分的话,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期间的小说,算是他早期的作品。关于老舍先生为什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曾明确表示,因为当时在英国“离开家乡自然想家”,于是“拼命念小说”,看得多了便开始了他的创作,自然当时创作的作品受到了当时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人们敬重老舍先生,除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外,还因为他为人厚道,善于处世,尤其能够默默地关心、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4.
正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生于1899年2月3日,逝于1966年8月24日。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絮青、絮予、非我、鸿来等。老舍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龙须沟》、《茶馆》、《无名高地有了名》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之一,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99年正式创立的"老舍文学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相似文献   

5.
兰馨 《当代老年》2007,(2):12-13
在北京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我们见到了70岁的舒乙.老舍先生惟一的儿子。舒乙的言谈举止间,无不流露出大家风范.使人依稀可见老舍先生当年的风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长,作为一个知名的学者.交谈中舒乙只字不言他的事业.不谈他的学术成就.却谈起了他温馨的感情故事.与我们分享。  相似文献   

6.
每期文摘     
《伴侣(A版)》2007,(11):48-49
<正>我的父亲——老舍如何为儿女起名老舍先生是如何给儿女起名字的?欲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交代姓氏问题。老舍先生既不姓"老",也不姓"舍",而姓"舒"。"老舍"只是父亲的笔名,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关于姓"老"还是姓"舒"还闹出过笑话呢,这则趣事是听母亲亲口讲的:"我和你爸刚结婚不久就  相似文献   

7.
本人是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给北大研究生开设过老舍研究专题课,勉强算得个老舍研究专家。不过,一向并未发现老舍跟我喜爱的围棋有什么瓜葛。老舍最牛的话剧绦馆》的第一幕中,倒是有两个茶客在下棋,不过那下的是象棋,茶客甲喝了一声:“将!你完啦!”这一幕就歇了。老舍是平民文学大师,平民一般都下象棋,很少下围棋。我自己出身于平民社会,从小下的也是象棋,按人民群众的标准,水平颇为不弱。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中外比较文学的一名巨匠,老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市民小说文本,塑造了许多典型而又让人耳熟能详的艺术形象。但从他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身上可以看出,老舍本人有着旧式文人的顽固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得益于老舍先生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小说人物性格更加的丰满。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中用到的人物对话语言,也对现代文学创作的语言学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部作品中,老舍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日寇统治下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反抗斗争。在文学领域,有人曾将《四世同堂》比作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本文就《四世同堂》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老舍先生和齐白石是好朋友。老舍认为齐白石是一代大师,他的作品"承袭古法而推陈出新","作品变而不幻,新而不怪","笔墨所至,又能形色鲜明,状物传神,雅俗共赏"。而齐白石则佩服老舍的文笔与为人。一个绘画,一个写作,两个行当,两人在艺术上却是心灵相通。1933年老舍得长女舒济,写信求好友许地山代为向白石老人索画,不过自然要照章付费。画好后邮到济南,老舍打开一看,竟是一张精品。白石老人画过不止一幅《雏鸡图》,但这一幅却不同寻  相似文献   

11.
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星星,一直闪烁着它耀眼的光芒。它具有的"言志"和"缘情"功能,使得它一直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最热衷、最常用的文学题材。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诗歌在风格转变、体裁运用等方面有开拓意义,根据他在不同时期的经历,从诗歌中一窥其心境和人生态度的变化从而浅析其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他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创造哲学概念所需要的养分,并用一种基本的感觉理论和流变思维进行着他的反思。他用他的生成哲学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和什么不过是流行文化进行了区分。因此,旨在研究德勒兹文学批评层面的"流变性"在其思想中的展开过程,同时梳理德勒兹有关文学的学术生涯,厘清其主要思想,构建德勒兹式的文学意象。德勒兹对于文学的哲学化思考,尤其是在生成哲学视域中对文学的观照,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安玉英  孟红 《老年世界》2008,(13):14-15
提起老舍,人们就会想起他的经典作品,殊不知,老舍是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影响下,从一名进步的爱国作家成长为革命的人民艺术家的。他与周恩来之间结下的深情厚谊,在文艺界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4.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光洙被称为"打开韩国近代文学之路"的作家,他在韩国文坛的影响力非常之大。作为近代开化思想的启蒙主义者,谈及李光洙便会想起关于"情"的主题,李光洙文学的出发点和核心皆是"情",但后期他从对"情"的呼吁转变为对理想的"情"的追求,脱离了民族危亡和现实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姜夏  于淼 《现代交际》2012,(9):80+79
柳下洪世泰是朝鲜中人文学发展初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早早考取译官,却十多年未被任用。他的诗歌在当时颇获盛名,却因为中人身份束缚徘徊在低微末职。他秉着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自成一套"天机论",真正开展了中人的文学活动。他结成诗社,不只与中人,还与士大夫进行文学交流,并花费十余年编纂了中人文人的诗选《海东遗珠》。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其诗歌创作前后期出现的变化特点和审美倾向,以此窥视整个朝鲜译官文学的特点和本质。  相似文献   

17.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18.
母亲,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符号和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一直以来是无数作家进行创作的源泉。"母亲"这一文学形象在现代文学中也历经了一系列嬗变,本文通过"母亲"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嬗变来分析时代的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自1936年这部作品诞生以来,就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文学界也纷纷对这部作品做出了评价和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解读也越来越丰富,这些解读使得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部文学巨作,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了老舍的思想和精神。本文针对《骆驼祥子》做出了更多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周君 《现代交际》2010,(7):75-75,74
老舍先生是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很深的一位作家,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他,语言充斥传统而地道的京味;他作品语言独具中国式幽默,唯有深知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人能读之付诸心领神会一笑。而老舍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向中国传统汲取养分的成果,绝不仅限于此。就此,笔者在本文中单以其短篇小说《断魂枪》叙事艺术为证,希望通过梳理和解读,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