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逃离》是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斯门罗的代表作之一,门罗以其精准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主人公压抑的家庭生活,以及她矛盾的情感状态。本文以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提出的三大元功能为研究路径,在功能文体学的视角下对《逃离》进行分析解读,分析其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进一步了解门罗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意义,从而为文学语篇的解读提供了功能文体学角度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情痴金岳霖     
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说起中国现代第一才女林徽因,很多人会提及徐志摩和梁思成。其实最爱林徽因的并不是这两个男人,而是哲学家金岳霖。他一生痴情于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岳霖对待感情问题却相当理性。他钟爱的一个学生因为爱情受挫,萌发轻生念头。他对学生说:恋爱是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阶段分析了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女主人公理性面纱下的情感异动——寄人篱下时的情感异动,深陷恋情时的情感异动和受人恩情时的情感异动,探讨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一个下层平凡女性寓情感于理性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4.
申宁 《职业》2015,(7):38-39
本文从三个阶段分析了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女主人公理性面纱下的情感异动——寄人篱下时的情感异动,深陷恋情时的情感异动和受人恩情时的情感异动,探讨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一个下层平凡女性寓情感于理性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5.
郭永生 《现代妇女》2010,(10):17-18
本文以吴尔夫和劳拉为例,通过对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中主人公隐秘的同性情感的解读,探讨同性恋这种亚文化是如何在作者作品中延伸的。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现代作家庐隐的《象牙戒指》,皆为爱情与婚姻题材的女性小说。解析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及其在19世纪的英国和"五四"时期的中国这两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婚恋选择,进而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婚恋方式、婚恋目的、婚恋责任等方面探求作品中蕴含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7.
论语、四书五经;超女、快男,一个个鲜活的词代表着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在本文中,从法兰克福学派的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浅层解读,重点在于阐释怎样用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来理解当前的大众文化,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文化的发展,应该用融合的视角来解读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娟 《现代交际》2014,(11):63-63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鼓舞人心的优秀影片,能对观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影片反映出男主人公的坚毅、独立、乐观和勇气,揭示了西方世界真实的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文章试图从西方道德层面、影片处理手法方面和宗教文化方面等对本部影片做一个多维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话轮沉默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包含着丰富的语用含义。《归来》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30多处沉默。沉默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影片的内蕴和精神跃然于观众眼前。本文通过对《归来》中三位主人公话轮沉默的解读,探讨影片蕴藏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国家间的交往是建立在理性和利益基础上的。这是国际关系的常识。然而,建国后的中缅关系却长期陷入意识形态的认识误区及胞波情谊的情感迷思,致使两国交往中的一些做法有悖常理,令人费解。如今,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中国及缅甸各自的以现代性为目标模式的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中缅两国有必要审视过去,展望未来,重构符合当今时代的新型国家关系。中缅胞波情谊的来龙去脉在中国与所有国家的关系上,中缅关系的定位大概最  相似文献   

11.
张艳霞  石军辉  张静 《现代妇女》2014,(11):397-397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世界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20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论文研究品特的代表作《看房人》,这部剧作奠定了品特二战后在英国乃至世界剧坛的重要地位。本论文对《看房人》中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揭示本部作品所要表现的现代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本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剧的艺术内涵和风格。  相似文献   

12.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佟振保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作为情妇的"红玫瑰"娇蕊,以及妻子"白玫瑰"烟鹂,她们都在振保身上倾注了大量感情,在恋情中卑微妥协,甘愿牺牲,而振保爱自己更胜他人,最终还是负了这两个女人,三人为爱身陷囹圄,不得善终。小说生动地呈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婚姻状态,对这两位女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大量着墨,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女性在男权意识统治的社会下生活的困境,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本文就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谈谈其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Martin的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为理论基础,着力探讨麦克尤恩中篇小说《水泥花园》中的评价资源及其体现方式。运用情感系统审视文中叙述者对主人公情感的评价,同时参照判断和鉴赏系统,分析人物判断和场景描写如何体现叙述者的态度,以求在叙事的词汇和语法层面谋得解读这部经典叙事的新法。  相似文献   

14.
张爽 《现代妇女》2014,(10):335-335
文化冲突是法学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法学教育中体现为法律人角色和大众角色的冲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对抗,教师在教学中应正视文化冲突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主动设计文化冲突情境,在充分有效的互动中实现文化整合,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伟大的旅欧美国小说家。他擅长写"国际题材"的小说,小说中主人公的主要矛盾都受到欧美文化冲突的影响。文章以亨利·詹姆斯多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主要分析对象,阐述欧美文化的主要冲突,并分析了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白象似的群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是美国现代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一篇经典之作,体现了作家一贯的简洁含蓄的文风。整部作品基本上是由无名男子和女孩吉格的对话构成的。从词汇重复、句子重复、问答模式三个角度分析《白象》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进一步解读《白象》中的人物关系,可以得出有关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二人的人物关系,即遵循享乐主义的男主人公处于强势地位,自私自利;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主人公则被动、一味屈从。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经济处于高速的发展期,物质的繁荣使得人们开始趋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品牌林立的今天,无印良品从虚无的审美观出发,带给人们"这样就好"的满足感,触发了人们对于优雅质朴生活的追求。本文通过对无印良品的解读,试图探索节制化设计的社会价值以及设计师对于引导理性消费观构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自从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被提出以来,这一问题就一直是艺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是音乐艺术,摄影艺术还是绘画艺术等等,社会生活都为其创作提供了的灵感和基础。任何时期的艺术创作都不可能离开那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真实情感的有意识表现,这就说明了艺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本文将从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意图从剖析张爱玲作品《花雕》《郁金香》《十八春》《赤地之恋》《小团圆》中男主人公的性格及情感特征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张胡恋",来揭示作者的情感经历与男主人公形象塑造之间的微妙联系,更透彻地反应出张爱玲深层次的心灵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张看"视域下男性的类群特征:多情、不忠、懦弱、缺少责任感、无法把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社会学入手,以海子《五月的麦地》为个案,来讨论海子诗歌中的乡土情思及其孤独主题。海子作为当代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歌一直活跃在诸多学者的视域,从未消歇。芸芸学者亦从各种角度、各种主题解读海子的诗情人生,参悟海子诗歌的情感诉求及其人文情怀。窃以为从社会学角度来阐释海子诗歌的心灵关照不失为一种新的途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