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加,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逐渐尖锐化。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加深了对人与自然矛盾问题的重视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文章主要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中蕴含这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德育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影响。生态德育既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又是整合传统德育之后的一种崭新教育范式,对高校德育提出新的要求。文中对高校生态德育予以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教育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文新 《现代妇女》2014,(12):19-20
美国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透过人与自然的矛盾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挥解决生态问题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建立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等思想观点,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启示。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有重的启发,能够促使我们进一步科学认识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杭州生态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志华 《现代妇女》2014,(12):I0059-I0060
生产力飞速发展,应该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幸福的物质基础,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提升,相反很多人感到越来越不幸福。认真研究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针对中国当代发展实际,在不断满足物质需的同时,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提升自己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升人的幸福感,做一个幸福的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薛明 《现代交际》2011,(8):111-1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关系思想,自然生产力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我们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当前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当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人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人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神的统治、皇权的束缚、等级制的压抑,到物的奴役,时至今日以人为本仍没有真正实现,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发展目标,赋予发展以新的内涵,真正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为以人为本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尽管马克思没有在文本中明确提出过生态一词,但马克思却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贯穿始终。当前学术界对《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由对象性关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二是从人化自然角度考察人与自然关系;三是从劳动异化理论探析人与自然关系;四是构想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琳 《现代妇女》2013,(10):25-26
笔者认为,女性身体的解放对女性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透过分析马克思《巴黎手稿》这一经典著作,发现马克思对“女性身体”做出如下阐释:第一,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身体异化的社会状态,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女性身体”沦为“机器”、“商品”和“被消费”的境遇;第二,从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阐发“女性身体”的存在应遵循“感性原则”,认为“女性身体”是有“生命的、现实的和能动的”存在.这样的一种阐释,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武文凯  王楠 《现代交际》2023,(8):54-63+122-123
在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探索中,马克思创造了改变世界理论。马克思改变世界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演绎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包括唯物主义是改变世界的思想基础,无产阶级是改变世界的现实主体,实践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核心武器,共产党是改变世界的领导核心。这些理论原则不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而是需要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合力,进而在对象化关系和对象化过程中理解世界、改变世界。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原则,马克思改变世界理论在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中引领时代发展,成为真正的时代之精华、当今之思想。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Coleman)教授的新著《社会理论的基础》(《Foundations of Socaial Theo-ry》),于1990年3月在美正式发行。欣闻此书中文版即将在国内发行,特写此文,向社会学界提供有关本书的背景资料。 美国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是自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37年的《社会行动结构》一书问世以后最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著作之一。美国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杰克·戈德斯通(Jack Goldstone)  相似文献   

13.
14.
刘亮程的作品充满浓郁的自然气息。作者细腻诗化的语言、恬淡闲适的情怀,以及字里行间透射出的对现代个体精神困境的隐忧,给读者带来愉快和丰富的审美体验,具有令人深省的现实意义。作者将乡土与城市并置于一起,通过对比,展现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追求所谓的幸福与富足的同时,主体性逐渐沦丧与精神贫瘠化的窘境。本文以《一个人的村庄》为核心,从对乡土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作为乡土对立面的城市两方面,分析了刘亮程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马克思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也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以及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而当今世界资源的短缺,生态的被破坏也让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人类对这三者之间关系处理的欠缺,也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我们为何能从大自然的恩赐中得到报偿?自然在人类世界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一个位置?人类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自然?如何让大自然有能力继续长久地眷顾着人类?当代的设计趋势尤其在景观和建筑方面也越来越崇尚和转向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而这一设计理念需要我们切实的从内心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重要的一部合作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历史观思想基本上是在这一部著作中得以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的,因而它也就成为人们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关系的重要阵地。所以本文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本为基础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本身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之下和时代语境之中进行的,这一研究摆脱不了时代的干系,但又不是盲目追随一种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他的实践观思想,在分析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基础上,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和历史观,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决裂。马克思在《提纲》中把实践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不同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意义的标志,因此,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本文从实践对认识论、历史观、人的本质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分析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这个命题,以期提供一些理解这个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以及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接2011年2月上刊)二.《手稿》提出的人化自然思想,为深化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功能与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人化自然思想是《手稿》中另一个对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而广泛影响的思想。在《手稿》中,自然界已不是费尔巴哈从“客体的或者直观形式”去理解的直接、冰冷、静止而僵死的自然,也不再是精神自我异化而展现的自然,而是一种立足于现代工业基础之上的人化自然。  相似文献   

20.
王馨雨 《现代交际》2024,(2):36-47+122
拜物教批判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系统、周密的理论体系。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异化现象批判到《资本论》时期的拜物教批判,对异化现象的批判并不是从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而是以一种具体的、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更深刻地延续在拜物教批判理论当中。在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仍是我们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