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旅融合是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多元化,都市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北京四季青这一典型区域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研究了都市农业农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问题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问题。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必然要求。小岗村身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在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的指导下,过去几十年一直走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前列。但与此同时它也遇到了问题和挑战。下面我们将从小岗村的总体情况和典型模式来探究其产业融合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具体情况得出解决方案,为小岗村新形势下三产融合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3.
李三虎 《城市观察》2013,25(3):111-124
产业融合代表着当代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国际企业界和经济界开出的重要战略管理菜单。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广州集聚全球高端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从而有利于升华广州低碳、智慧、幸福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水平。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必须重视三次产业的宏观融合、产业内部的微观融合和产业之间的空间融合。为此需要针对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和非制度性障碍,强化战略统筹,形成符合新型城市化方向的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优化产业融合制度环境,鼓励企业制定商业战略,使产业融合成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经济竞争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征 《职业时空》2014,(6):39-41
当前,信息产业融合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日益相互融合,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一些新的业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并且这种融合正在逐步由自发走向自觉。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长是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创意产业融合成长所处宏观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影响,利用环境分析的PEST工具,从法律与政治、经济与信息、社会与人文以及技术与产业四个方面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长所处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产业融合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体育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体育产业融合为理论基础,分析了"鸟巢"、"水立方"和朝阳公园的运营经验,为其他城市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文化立足于深厚的岭南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探讨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策略,有利于推动设计创新与相关产业的整合,引领粤港澳产业升级转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在设计与产业融合上的现状与趋势,明确了大湾区的定位与作用,结合其地理优势、文化优势、设计人才和产业园区优势,从多方面阐述设计要与文化遗产、博物馆、艺术社区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代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实现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与古镇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模式进行分析,以遂宁市安居区黄峨古镇为实证研究,对其古镇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宪 《科学发展》2010,(7):48-64
产业跨界融合是生产力进步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条件,它给上海新一轮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同时也赋予其极大的发展机遇。服务业发展,既需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也要推动服务行业间的融合发展,增强服务业自主增长能力。然而,上海目前还存在诸多制约产业扩散和融合的障碍性因素。透彻了解产业跨界融合的涵义、具体形式及其影响,设计符合产业跨界融合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规制框架,从优化产业融合的内外部环境入手,制定和实施新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和促进产业融合这一新型产业创新的顺利发展,是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理论界和决策部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我国高等教育在产学融合模式发展方面提出迫切需求,尤其是在服务当地经济和产业带动发展方面。通过研究我国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内涵,分析产教融合模式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内在关联,再结合德州市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专业建设方向、师资队伍转变、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发展途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本文拟通过案例分析来发现艺术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二者在融合中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2.
以柳州市为研究蓝本,分析生产性服务产业现状,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针对市场不确定因素,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价格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加上土地流转困难,土地租金高,信息化水平低,市场销售渠道单一,产业需要积极捕捉市场信息,遵循市场开展生产,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提升产品品质,赢得市场;利用大数据线上线下开展多元销售,依托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依托地理优势发展农旅结合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而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是具有特色的文化建设方式,无论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宣传地域文化,两者的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需要选择适宜的路径,才能彰显最大的价值,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融合的不够充分,缺乏融合的载体,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不够,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对于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改进措施,对于促进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厚莲 《城市观察》2017,(6):93-101
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源动力。上海城市文化具有典型的融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上海文化繁荣发展对于科技进步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迫切需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聚焦跨界融合关键领域,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能级,培育龙头企业,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依托科技进步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国防安全进步、科技水平持续提升、经济有序增长的重要抓手。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重要阶段,亟需立足国情、顺应大势、科学把握、明确目标,在统筹全局下做好军民融合产业的推动,赢得战略优势。通过对一直以来不同产业的相互交叉、融合、渗透为一体的发展过程分析,发现军民融合是必要的趋势,其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本文将从产业军民产业融合的背景介绍、融合意义、发展前景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论新兴产业还是旧有产业都随着技术发展或社会、市场需求等因素出现产业融合现象。它将产业的边界模糊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的转型或升级。游戏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自2000年左右起步以来,经过十几年来的爆炸式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本文在此分析了游戏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时可以借鉴的育人方式,让产业发展和专业教学实现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得到更科学的能力培养。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立足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实施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思考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时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希望高职院校可以开展更优质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发展设计产业具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转型方面的独特竞争价值,日益成为全球许多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创立地区品牌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城市发展设计产业的理念与措施进行梳理和比较,总结其经验对广州发展设计产业的启示。结合广州设计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探讨广州发展设计产业对其产业发展、城市规划、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产业政策、制度建设、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品牌活动等多角度对广州设计产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两化融合理论内涵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理清两化融合的内在机制,并对上海两化融合发展的现状、目标、思路和产业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