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是北京的金秋9月,汇聚了两个关于中国人物画的大展,一个是北京画院展出的的"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另一个是势象空间主办的"人道之光——蒋兆和文献展".中国人物画成为这个秋天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李光洙被称为"打开韩国近代文学之路"的作家,他在韩国文坛的影响力非常之大。作为近代开化思想的启蒙主义者,谈及李光洙便会想起关于"情"的主题,李光洙文学的出发点和核心皆是"情",但后期他从对"情"的呼吁转变为对理想的"情"的追求,脱离了民族危亡和现实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他网上"寻情",不为征婚,只求将女儿另托他人;他饱受质疑,却振振有词,说是要"开创新教育的先河"。他,将如何上演这出"寻情记"?  相似文献   

4.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交融中创造的。舞者的表演要注重情舞交融,魂在其中,这样才能使舞蹈艺术的魅力自然和谐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鉴于塞尚对现代艺术史的贡献,人们美誉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正是他在形与色的关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现代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其取得的成就之一——以色塑形来着手研究,从塞尚如何学习并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如何从大师身影中走出,如何观察自然并如何以眼中色彩来塑造具有几何形体感的客观自然物象等方面,探讨塞尚何以承传统艺术而开现代艺术先河。  相似文献   

6.
当古远清教授以"伊妹儿"向我发来消息,告知他将迎来自己的七十寿辰时,我实在不敢想象,这位平日乐呵呵的教授,已然走过这么远的路程。似有一种清醒的幸福感跟随着,驱使他即便进入"古稀"之境,依然忘不了津津乐道地"炫耀"一下自己的人生之旅,仿佛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真消化吸收研究性学习理论,紧贴学情、生情、校情,注重营造"激情课堂"、"发现课堂",以师生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以此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快乐殿堂。一、中职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空白艺术的产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空白"在中国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人绘画尤其注重追求"无为,虚境",对画面上的虚景与实景的处理非常用心,画面上出现了许多留白之处。中国绘画的空白艺术到了元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画面上留有的空白部分被赋予了很深的意义。空白艺术在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是画面意境空间表达的关键所在,没有空白,山水画将失去整个画面的灵气。在中国的花鸟画艺术中,空白艺术也是主要的表现手段。空白艺术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古老的绘画表现形式,其中包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无论当代中国绘画如何创新改变,中国画中的空白艺术都不会发生改变,它是中国画独有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刘丹 《现代交际》2014,(11):53-54
T·S艾略特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既是新批评派的奠基人,又被西方评论界视为英美现代派诗歌创作和理论的大师。T·S艾略特的现代辩证诗学理论是以他独有的方式在现代诗歌创作中展现他的诗学特色,为东西方现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从T·S艾略特的诗学特色入手,对"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意象的手法"等诗学理论和他的新批评理论展开系统分析,进一步阐明了T·S艾略特的诗学特色在现代主义文学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琛 《现代交际》2012,(1):63-6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文化巨人,他创立了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体系。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以自己的为学经验为弟子树立了旗帜,"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内外兼修,以到达圣人之境。  相似文献   

11.
王富伟 《社会学研究》2012,(5):161-183,244,245
本文将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替换为"超越性"问题,从部分与整体之关系和经验事实与理论之关系两个维度探讨了它的意义和限度。在分析和比较了费孝通的"类型比较法"、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案法"三种研究取向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由于"异质性问题"的存在,个案研究不可能获得对"实体性整体"的认识,因此提出以对"关系性整体"的追求取代之;个案研究的理论定位可以多样化:或是对其所属社会的一般性概括,或是提供一种全新的概念洞察力,或是对既有理论的重建,或是构建情境性理论。因此,对于知识的增长,个案研究的超越既可能是"突发式的",也可能是"累积性的",但都需经过学术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诗歌以写实性居多,本文主要分析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是承接文学史新旧两个时代的中流砥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精神财富。龚自珍的诗歌喻指一个时代,是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社会和人生的真实写照,引人注目。龚自珍在丰富的诗歌创作的基础上,建构了独特的诗学理论。龚氏诗学的中心是对传统诗教观的反叛,唯情独尊。然而,龚自珍的特殊历史地位又决定着他不能对其完全摒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汉大一统瓦解,文人摆脱了经学的桎梏。建安十二年,曹操创作出了文学史上第一首山水诗《观沧海》。以政治军事家的角度来看,曹操有着平定天下的胸襟抱负;以文学家的视角来说,他开始五言诗的尝试,穷情写物,将空泛言志转向个体抒情。在北征乌桓凯旋途经大海之时,这一切的因素在这个共同节点融合,"鞍马间横槊赋诗"的曹操以五言写法创作出了四言山水诗精品,其中生发出的"意象"意识更是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在歌唱艺术表现中如何做到用情感歌唱,文中提出了五种基本训练方法,以期歌唱艺术表演以情传声,具有艺术感染力,达成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一生命运颠沛坎坷、贫病交加,但他在诗、书、画等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遗产,本文通过分析他的绘画构图、内容、设色、笔墨、内涵等诸多内容,探析他作品中"悲愤"之情的成因和表现,感慨一代大师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愤世嫉俗的高尚德行。  相似文献   

17.
阳明先生是我国明朝著名政治家。在理论方面,他的智慧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观、"明德亲民"的政治主张和"赏罚严明""情法交申""重纲纪"的法器观;在实践方面,他实施了具有时代特性的十家牌法、南赣乡约及兴办社学等地方措施。这些政治智慧既是对前人治世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更是阳明先生立足基层形成的经事谋略。  相似文献   

18.
卫天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油画家教育家和理论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师从外光大师黑田和藤岛,充分吸收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特色。此外,他结合中国民间艺术色彩,尤其将中国书法中的线条、章法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从而形成他的独特艺术风貌。卫天霖的艺术同中国文人画一样,从心境到表现无不显示平淡、天真。"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卫天霖是用艺术的语言说出了他积于胸中的郁闷,作画成了宣泄其情绪的最有力的工具。他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他心灵上的孤独与精神上的伤感。  相似文献   

19.
石涛的绘画艺术至今仍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是往观"四王"的作品所难以感受到的。石涛主张绘画要面向生活,师法自然,他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突破陈法,创造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作品,在对绘画技法的变革和创新上,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却又不受传统精神的束缚。石涛独特的创新观不仅为当时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对当今绘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启发绘画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启示我们在时代创新中要尊重传统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前景给予足够的关注是不可或缺。当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强调"技术至上",并且受到了商业化的重大冲击。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未来发展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学习,逐步形成科学的声乐理论体系,将西方元素引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之中,不断提升其审美情趣;基于"情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