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晒黑?涂防晒霜啊。你如果这样回答,那很不幸,你已经脱离时代了。因为在眼前"晒"已经是网络最火的词语之一。"晒黑"的意思就是将社会"黑色现象"公布在网络上,以警醒其他网民或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相对于之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晒服装"、"晒靓照"、"晒工资""晒情感",网络"晒黑族"所晒之"黑"就不那么"赏心悦目"了。他带来的争议和口水一直没有停止过。许多人忍不住要问,网络"晒黑",真的能开启一个维权新时代吗?  相似文献   

2.
"晒客",新兴的网络名词,"晒",古有晒书之意,现在意指在网络上与网友分享自己的资源,包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方式等等。这群人被称为"晒客"。从2006年底开始,中国互联网一股"晒风"悄然兴起,"晒客"们在互联网上忙得不亦乐乎。网络为"晒客"打开了一扇相互交流的窗口,他们通过网络在陌生人面前敞开心扉,真实地谈论自己的隐私,这满足了信息开放社会中现代人沟通的需求。同时,"晒客"热点话题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3.
网络词汇,有一些还是有其微妙之处的。比如说"秀"和"晒"这两个动词,从字面的意思,都是"把隐秘的东西展示给人们看",但用法却又不同。"晒"是揭秘的性质,纯粹为曝光而曝光,多数不包含牟利的目的,比如晒工资,晒年会,晒加班费;而"秀"呢,则是基本上要带有表演、自我广告的意味,而且从长期看来,是有牟利的企图的——比如秀美腿,秀胸肌,多少有"先看后尝,先尝后卖"的潜台词在里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屌丝"现象的兴起是网络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大学生对"屌丝"文化的认同,也折射了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消极情绪和网络亚文化的盲目选择。因此,科学应对大学生"屌丝"现象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加强"屌丝"族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及自我教育能力,切实提高"屌丝"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着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网络造词热成为一种新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00后"大学生热衷于在各自圈群内创造并使用各种缩写类或具有特殊含义的网络新词,其生成逻辑是个性彰显、"圈群"文化和社交平台三维因素的胶合."00后"大学生标新立异的个性化彰显是网络新词生成的内在驱动,不断兴起的"网络圈群"是网络新词成长的"土壤",迅猛发展的社交平台是网络新词扩散的传播媒介.要警惕"00后"网络新词背后潜在的负面效应,预防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加强"00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规范使用、理性创作网络新词;借鉴网络新词所蕴藏的积极因素,因时而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红人",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围观与盲目追捧使得"网络红人"成为潮流,颠覆传统价值观的审丑行为成为网络文化的新流行,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影响,我们要弘扬社会正能量,优化网络环境,并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秦冰馥 《现代交际》2013,(1):256+25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微博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进入"微时代"。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已经率先与新时代融合,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他们价值观、交往行为模式、心理等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高校教育者,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在"微时代"下的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艾滋女事件:网络不是诽谤者的“避风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又一次为虎作伥 2009年,网络“晒客”继续晒工资、晒账本、晒情感,晒并快乐着。然而,当网上“闫德利”把“自己有艾滋病、和两百余人有性关系”的事情晒出来后,委实晒得人惊心动魄,晒得社会哗然一片。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从心理的温度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深情与厚意,生发出内心世界的惬意与暖意,外化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乐意与同意。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发展,既是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温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又是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清朗网络空间,实现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推进"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发展,要求坚持方向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艺术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与安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之一。"和文化"在儒家思想阐释和衍发下,显示出了独特的内涵,并在社会、生活、教育、政治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宣传和运用。儒家"和文化"的认知情况,反映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用"和文化"加强大学生教育有利于道德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玥彤  徐晶 《公关世界》2023,(18):102-104
网络文化是文化内容与新媒体技术的一种综合体,随着新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网络文化呈现出影响范围广,快速多元,功能性强等一些新特点。大学生群体深受网络文化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着手,分析研究基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有效策略,以期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网民综合素养,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盛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在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近些年,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群体"后宗教"现象对广大青年产生影响,因此,要在"后宗教"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其路径选择,即坚定立场、理论武装、宣传普及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有不少大学生有迷信心理和行为。"无神论"在高校的失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转型期社会的迷惘、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和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以及大学生自身价值观有关,对此必须加以有效防范,从中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结合学校特有的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背景,探索出新时代加强思政工作的创新路径——"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通过"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的四大特色载体"文化阵地建设、品牌活动开展、特色社团打造、四大讲堂",把思政课教育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成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符合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团“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亚文化,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团热有利于锻炼、陶冶、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其间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章剑和 《老年人》2008,(11):29-29
老爸是个时代老头.对任何新鲜事物都能接受。比如说,近年来网络上流传最广的一个词——晒.他的看法就很有见地。他跟我解释说:share(晒)是外来语,就是分享的意思。“晒客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晒心情、晒工资、晒幸福、晒照片、晒烦恼、晒寂寞等等,把各种人生经历在网上与他人分享。而这种分享只是获取知己或“同路人”的安慰与共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红人"现象对于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网络红人"是在网络上有人气的个体,"网络红人"现象涉嫌商品炒作,是否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世俗化和功利化导向值得研究。通过对"网络红人"现象的分析,"网络红人"对"95后"大学生是实践运用社会学「被承认的需求」的一种自我宣传渠道,亦正面探析对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影响性,提供不同角度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扮演着乡土社会的嵌入者角色,寻找合适抓手、探寻有效工作路径成为其基层工作征程的难点所在。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介入形态主要有创业富民型、社会管理型、便民服务型和文化提升型四种类型基层工作。对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介入类型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整体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9.
"晒"式行为已成为青年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借助自媒体平台将传统的休闲行为虚拟化,提供给"主我和客我"大量的信息分享,也使大众的休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通过社交媒体,青年借助"晒"的行为,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交流和互动。"晒"是一种符号呈现,通过社交平台互动,影响人们内在心理和行为表现,渗入生活,进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研究发现,青年"晒"休闲生活的行为具有符号化的特质,这种"晒"行为的传播机制是符号不断编码、解码以及与行为的相互影响过程,而其本身也是自我认知与社会共识达成的体现,是对归属感的自我诉求,以及自我角色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实力对比势差导致了中西"文化势差",这对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重大挑战:西方理论的"神化"导致大学生思想的西化,西方思潮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认知的混乱化、西方文化的强势化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削弱化,西方价值观的泛滥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西式评价的圭臬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弱势化。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前沿阵地,应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存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理论的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评价考核标准改革,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