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神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强烈且普遍的,显著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是解决好老有所养的深层次话题。精神养老问题包括了代际关系和主体努力两大方面的问题,但通常人们只看到代际关系问题,即“精神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2.
养老服务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树立积极的养老服务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全社会养老工作水平。为此,一是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借助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组织,建设养老服务网络,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同时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建设一批老年活动站和活动中心,让老年人有地方去健身和娱乐,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积极推进适度普惠型老年政策,健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下银色浪潮的汹涌冲击,全社会的老年人如何养老、谁来为他们养老、怎样更好地安度晚年,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人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由此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场所,也不断开辟创新出许多新的养老渠道和养老方式,使为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姿多彩。最初从老年旅游业引发和开展起来的异地互动式养老,近几年发展得很快,已经成为促进老年人旅游观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解决老年人阶段性养老服务需求的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平台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类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还能扩展到心理疏导、情感抚慰、婚姻家庭、学习教育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服务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那么,作为承载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任务的重要手段的信息化平台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对此,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接收专访时表示,信息化平台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类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还能扩展到心理疏导、情感抚慰、婚姻家庭、学习教育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服务,让“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在全国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未来人口结构要求我国大多数老年人要在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方式和这一养老方式下的文化建设是对中国传统养老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导刊》2008,(8):20-2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老年文化呈现出了新的多样特征,老年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以促进老年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在满足老年人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强调追求精神生活的满意度,使老年人建立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乐观面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山东省老龄机构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养生健体、学习娱乐、文化休闲活动搭建平台,使”文化养老”不再是富裕老人享有的特权.而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共享福利。  相似文献   

9.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界定,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在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的背景下,养老服务已经引起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以及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养老服务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解决老年人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开展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赡养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虽然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不过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现状出发,就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摘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区服务势在必行家庭养老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高龄化日趋加重,以及家庭向核心化与小型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老年人本身来说,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差异,在养老方面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就医看病、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也有精神慰藉、生活质量和自身发展等高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60…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关系到吉林省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认为改善现今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市场需求方面、价格方面、家庭和老年人自身方面等入手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从而促进现今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本文研究西方国家社区照顾的模式,结合国内的社区养老试点发展情况,从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中外社区养老模式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我国建立特色新型养老模式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回黎娟 《职业》2021,(6):91-92
本文阐述了加快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完善政策机制、丰富文化生活、兴办老年大学、关爱特殊群体和组织公益活动等措施,以期解决中国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当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在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现在我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困境,制约了社区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本文研究并提出了新型的服务管理社区组织的方式和方法,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地养老机构内频繁发生老年人权益受损的事件。为规范全国各地机构养老事业的有序发展,保障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及其家人的正当权益,在我国现有的制度规定基础之上,对我国机构养老制度提出相关的立法与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在正迈入老龄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老年人和子女分居的家庭已经相当普遍。有关专家建议应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为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安坐家中,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同时,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迎接它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其中65岁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0%[1],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县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老年人口空巢化趋势不断加强,传统家庭模式难以承担养老任务,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系统梳理平江县的养老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缺乏个性化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群众对社会养老接受度低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加强统筹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养老模式、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等对策,以期对其他县域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尤其是空巢独居老年群体,其孤独、寂寞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居家精神养老已成为当前居家养老工作中需要进—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08,(8):21-22
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了。《意见》是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养老服务业现状制定的。《意见》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又一个重要政策文件,对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破解我国日趋严峻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