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X门”起源于1972年美国的政坛丑闻“水门事件”(the Watergate event)。近年来,“XX门”词在中国十分流行。这类词具有多见于新闻报道标题,使用领域和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具有本土化和自创性增强,绝大部分与公众人物等的丑闻有关等四个特点。它们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分别为:词语的借用、词语的演变和媒体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当代语用特点的表达,新词群"XX族"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理想认知模型、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研究分析了新词群"XX族"的基本特点和生成机制,浅论了新词群"xx族"的出现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以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更多的语言现象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0,(12):17-19
互联网时代,新词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N连跳、犀利哥、杜拉拉、橡皮人、XX族、团购……每个新词都有出处,每个新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词高度概括,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近期人民日报头版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就使用了网络新词"给力"。我们在这里对频率较高的职场新词作一汇总,视为热词。  相似文献   

4.
"XX门"结构虽起源已久,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XX门"结构逐渐成为当今的流行词汇,该结构中的"门"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类词缀。  相似文献   

5.
"XX哒"结构开始见于"么么哒"一词。文章主要以"萌萌哒"为例,探讨该词的来源、词义、语用,进而分析"XX哒"结构。"萌萌哒"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和扩大,现在成为了表示褒义的万能形容词;"XX哒"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记音的"么么哒",另一种则是单音节形容词通过重叠构形而成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语料中,英汉双语的方位隐喻节点词"起伏"和"up(s)and down(s)"所吸引的搭配及其语义趋向、语义韵常模各不相同。基于大型语料库CCL和COCA中的新闻原创语料,探究方位隐喻在不同语言的搭配语境下的具体语义差异。汉语新闻语料中,节点词"起伏"的语义趋向多与景物描写、国际赛事、价格变化相关,呈现积极、中性和消极语义韵特征。英语新闻语料中,节点词"up(s)and down(s)"的语义趋向多注重个人相关的生活事宜,仅呈现中性和消极语义韵特征。  相似文献   

7.
借助CCL语料库与"汉语助研"软件,对以"模样"为关键词检索所得的5582条语料进行分析,同时辅以人工抽样统计,最终得出六大项类联接,并在此基础上对各项类联接进行语义韵的分析。总体来看,与"模样"组成左搭配的语料和词总数都要远远高于右搭配,"模样"的类联接具有错综复杂的语义韵特征,但更多体现出了中性的语义韵,少数类联接体现出了积极和消极的语义韵。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中介语语料为主要材料,分析韩国留学生使用"V着"句型时的自由搭配和非自由搭配,非自由搭配包括半固定搭配、固定搭配和离合词,并分析其左搭配和右搭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韵特征。总的来看,左搭配的词语以动作动词为主,右搭配以普通名字为主,两者的语义韵均以中性为主。  相似文献   

9.
从词语的语义特点等方面来分析"看起来"和"看上去"的语义特点和类型,同时伴有举例说明。主要是从这两个词在作为语气副词时的评价意义和推测意义来以及"看起来"和"看上去"这两个词能否相互替换这两个方面来讲述的。对这两个词的研究有助于研究汉语为母语的人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积极意义。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扩大其交际范围。  相似文献   

10.
族群化词汇发展对网络流行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脑"的词族网络用语中发展出了"恋爱脑""事业脑"等词语,但社会生活中没有发展出更多的类似的语言,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索。认知隐喻将"脑"的发展封闭在三维空间的容器图式中难以向外发展;生成词库作为发展基础,由于过去缺乏正确认识,在功能义上没有长足发展,语义搭配形成限制;语用方面,会受到基本词汇稳固性影响,以及受到社会语言发展中稳固性、可替代性等要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族”类词或“族”现象一直都是大众媒体的宠儿,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面对纷纭繁杂的“族”类词、“族”现象,本文站在传媒社会学的视角,对所谓的“族”词进行了合理质疑,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并对该现象背后的传媒社会因素进行深层发掘,指出其传媒话语霸权造就的隐性语言暴力,以此引起社会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2.
众多词语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产生了语义的流变。以网络热词"婊"字为例,分析其经过污名化、泛污名化和自我污名化等阶段所产生的语义流变时发现,在其成为网络热词过程中,男权社会传统对女性的道德规训,资本逻辑下的女性被商品化,现代性风险社会的信任危机,网络技术的病毒式传播方式是推动"婊"字广泛传播、使用并产生语义流变的文化、社会、心理和技术根源。"婊"的语义流变及使用,反映了消费这一网络词语的主力群体——青年,其内在对个人品格重建诚信的呼唤,对人际关系倡导友善的诉求,对市场规则公平正义的匡正愿望。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在研究《水浒传》时,对梁山好汉往往冠以"水浒英雄"的称号.但是,当我们从《水浒》文本出发,不难发现其文本中的"英雄"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英雄"一词的语义并不尽相同.据此,笔者对《水浒》中的"英雄"一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当下,如果学者还对其冠以"英雄"之名,无疑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通过分析"青"字形探究其本义,了解其引申义,将从"青"得声的汉字据语义系联为一个字族,研究其同源字族的义类。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以原型范畴化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power"为例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认知阐释。通过对"power"一词的分析,发现在"power"原型的语义范畴中,包含基本义和其他边缘义项。这些义项以基本义为原型,其他边缘义项则是通过原型转化、原型分裂和次范畴化等途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韩语词缀根据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根据词源分为固有词词缀、汉字词词缀和外来语词缀。中国韩语学习者在学习韩语固有词词缀,特别是对用法相似的固有词缀进行区分学习时,有一定困难。本文以"-???,-??"为例,对韩语人称名词固有词后缀的语义、用法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为人称名词固有词后缀区分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此后,中国很快进入微博时代,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新兴"微"词语的出现,如微公益、微奥运、微新闻、微创新、微交易、微阅读、微时尚等。本文针对"微X"词族的构成情况、来源以及"微X"词族的发展这三部分进行论文,探究其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Sinclair研究词汇的四个维度入手,利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通过对索引行的提取,探讨短语end in的搭配、语义偏好和语义韵情况。研究发现,整体看来,动词短语end in主要有两种搭配结构,在其中的"end in+名词"搭配中,由于所跟的名词大都是具有消极语义色彩的词,因而其语境呈现明显的消极语义色彩,语义韵的揭示将词汇描述及语言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朱丽师 《现代妇女》2014,(4):242-242
进来流行的"土豪"一词,当前的语义是"有大量钱财,头脑比较简单,而且备受他人关注的人",它是一个稍微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在构词方法上,属于附加式中的前加式。追溯它的来源,最早使用在南朝。它风靡当下且具有很大发展前景,是与人们的使用心理与社会环境相关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郭洪义 《现代交际》2010,(10):66-66
伴随着各种“门事件”的层出不穷,“门”成为一个很红的网络热词。本文重点讨论了“门”字语义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揭示了“门”字语义发展演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