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实,已育二胎女性的教养压力问题浮现,本文通过调研二胎妈妈的教养压力,依托正面管教理论,以女性互助操作平台打造二胎女性"心之助"公益社会品牌,服务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传媒对"孩奴"热词的炒作,具有加剧年轻人经济焦虑和生育恐惧、推助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以及忽略和屏蔽了生育价值和父母责任等负面后果,并对传媒所渲染的"孩奴"现象和被夸大的孩子经济成本加以实证拨正。作者强调,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虽走高,但不同家庭的个体差异较大,而经济成本的投入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们可通过成本结构的优化,即减少那些可多可少的经济成本,增加时间成本、感情成本的投入,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同时,孩子对父母心理满足和成长促进的积极效用也不容忽视。传播媒介应更多地承担正确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社会也应为缓解市民的家庭压力提供政策和文化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单独二胎政策的试行实施,引起社会的多方关注。这项政策是为缓解计划生育以来社会"未富先老"局势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不但有利于提高生育率,改善人口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更强调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血缘亲情的凝聚力,扭转传统家庭功能的逐渐弱化的趋势,使人们不会因为家庭担负功能社会化,而失去家庭带来的满足感和情感寄托,本文通过考察单独二胎提出的背景,分析家庭伦理功能弱化的原因,并提出单独二胎政策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出完善措施,从而开启一种更完善的家庭理想结构,以期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二胎政策的放开,对社会生活需求是一个刺激因素。通过对辽宁地区现有的住房进行调查发现,二胎政策在改变家庭格局的同时也对整体居住建筑环境的格局提出新的需求,需要设计师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完成使命,打造新时代的宜居家园,建设和谐美好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养育模式新探索 一直以来,儿童福利机构承担着照顾孤残儿童的重要使命。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孤残儿童的照料模式也由传统的机构集中供养向多元化养育模式发展,如,社会助养、家庭寄养、涉外送养,等等。这些养育模式虽然形式不同,但中心目的均为让孤残儿童能够享受家庭或者类似家庭的温暖与照顾,  相似文献   

6.
陈琴 《职业》2013,(3):97-97
本文探讨了感恩主题课的设计与组织,即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恩之情,思索报恩之举,也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7.
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形成的因素除了学校和社会以外,家庭居住环境、居住地类型、父母职业、家庭的教育等家庭环境也不容忽视。研究家庭环境与90后大学生消费观形成的关系,对探索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8.
重视“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计划生育年鉴数据,1979年全国第一批领证的独生子女人数总计约650万,此后每年按类似的比例递增,直到2003年总量达到8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3%。由此可以预计,未来十年,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新家庭将很快超过千万。为此,2003年我们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进行了“独生父母现象”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独生父母”的婚恋生活为:恋爱更早、观念更开放、经济上依赖性更强、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本调查中的独生父母群体中,核心家庭远未取代传统家庭。“独生父母”的生育观念为:养育孩子的价值取向上,个人取向胜过传统功利取向;生育意愿上,两人孩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海市某区2046户0—3岁儿童家庭养育调查,分析家庭在早期儿童家庭养育中的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对托儿服务、早教指导和育儿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需求。研究显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早期儿童家庭对于社会性看护的需求增强;至儿童2岁时,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希望有托儿服务支持。现有早教指导的覆盖面、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远不能满足受访者的需求。"父母假"是最集中的育儿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10.
子女养育问题是青年人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对上海青年白领的育儿行为和压力调查发现,青年白领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投资和择校筹谋,重视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培养,对子女的生活幸福期望高于事业期望。育儿压力并非来自于实际承担的照料责任,而是源于自身生存压力的投射,以及对子女成为"快乐精英"的教养期望。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非正常流失亟待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习得进入未来工作职场的专业技能,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为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我国有相当部分青少年在求学过程中,因为自愿性(学习困难、情绪困扰等)或非自愿性(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养育不当、教师歧视劝退等)因素而中途流失辍学。2002年上海5715名未成年社区青少年中,中途中止学业流失者占44.83%。这些青少年除闲居家庭社区外,更可能因缺乏一技之长与社会适应能力,而无力扮演好相应的家庭与社会角色,成为社会的高危  相似文献   

12.
“单独二胎”政策的酝酿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的原因,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大多集中在社会和人口发展的角度。主要原因有: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家庭规模持续缩减;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巨大改变。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简要分析“单独二胎”政策对家庭伦理所带来的影响,探讨这一政策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活在当下的青少年们受到时代紧迫感的影响,也越来越感受到压力。他们受到的过度压力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学习学业压力,来自学校、父母及自身三个方面;其次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即他们与老师、同学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要缓解青少年的压力,就要对症下药,面对学习学业方面的压力,要从青少年自身、老师、家长三个方面来寻找减压方法,面对人际关系压力则应从学校、老师、家庭三个方面来寻找减压途径,最终使青少年学会正确面对学习学业压力,学会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14.
上海家庭教育既表现出典型的现代化趋势,也存在不符合现代家庭教育发展理念的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治理模式向现代民主型模式转变,但部分家长的教养态度依然不够民主;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与孩子的心理需求存在较大偏差。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孩子最希望父母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亲子活动较少,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意向不强,网络聊天对孩子的影响对亲子沟通方式提出了挑战。建议通过重新认识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与功能定位;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建设和谐文化;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满足多样化的家庭教育需求;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等方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对4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思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SES与父母温暖理解和干涉保护、创造思维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了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的影响后,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起补偿作用;(4)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表明家庭SES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父母温暖理解在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滞后的"补偿作用,但"同步的"压力缓冲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奢侈养育成为一种风气,孩子的吃穿住行都是最好的,做父母的舍得砸钱,喜欢攀比,越来越物质化的养育让孩子成为父母卖弄经济实力的标牌。然而对孩子的爱过于物化,就可能忽略孩子精神上的栽培与关爱。我们提出来的新奢主义养育,关注的是孩子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愈来愈物化的年代,它显得更难能可贵,更是每个妈妈需要坚持下去的育儿信仰。  相似文献   

17.
代际流动的未来希望——独生子女学历目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1979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的家庭规模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唯一的子女,独生子女身上背负着父母所有的期望和寄托,也是父母年老时唯一的依靠。面对在生存与地位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教育文凭所起的愈益重要的作用以及来自父母期望的压力,处于中学阶段的独生子女的学历目标是否和非独生子女具有明显的差异,影响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学历目标的社会因素是否也有所不同,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对郑州、开封两城市619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学历目标及其影响因素在整体上基本一致,但在性别差异方面以及影响因素的具体细节上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家庭因素对两类中学生的不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不孕不育率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不孕家庭选择试管助孕来实现为人父母的愿望。本文立足于试管助孕家庭面临的经济、时间、亲情、社会等压力与问题,浅析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介入试管助孕家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议题,母职研究将视线转向较少被关注的普通农村劳动家庭。基于对下一代照料与教养的重视,选择回归家庭当个好妈妈的农村年轻女性增多。研究发现,农村年轻女性形成“拟中产化”的母职实践,体现在养育物质投入增加、情感陪伴增多与教养方式转变上。农村年轻女性母职认同的形塑逻辑在于:现代中产的科学育儿理念借助信息网络媒介的渗入,加上孩子中心主义的养育伦理、就业市场中的文凭竞争与熟人社会中的面子比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家庭面临家庭资本与结构的多重劣势,年轻女性在母职认同与实践上存在张力,导致陷入个体依附性增强、自我实现受阻和家庭关系紧张等母职风险。对此,农村年轻女性通过参与非正式就业机会、建构朋友圈和推动男性参与等策略来应对,从而实现对个体自我与家庭整体利益得以兼顾的母职调适与再造。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辽宁省政府率先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从计划生育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中国也正面临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不过操心的可不止我们,为了鼓励多生娃,这些国家也很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