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建构少数族裔女性身份与文化身份的认同感,成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华文夏令营通过提供文化知识和中国阅历来影响和增强华裔新生代的中华文化认识、认知、认同,从而增强其与中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能够在世界舆论场中对所在国受众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华文夏令营在实际运作中的确起到了增强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因此,应该正视夏令营举办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改进创办模式,通过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保持与华裔新生代的长期联系,巩固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美国最早的华人移民社区——唐人街,出现于19世纪末,它是美国历史上西海岸反华运动和1882年联邦政府排华法案产生的直接结果。在随后的发展中,唐人街逐渐形成了它鲜明的族裔文化和经济特色,赢得了早期华人移民的认同,成为美国最具特色的族裔聚居区之一。在过去的30多年间,伴随着华裔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新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美国华人移民社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传统的东西海岸华人聚居城市及其他城市中涌现出许多与唐人街有着质的差别的新华人聚居区,纽约市的法拉盛社区和洛杉矶地区的蒙特利公园市就是其中的典型。当今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成为目前移民社会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族裔资本为中心”的解释性框架,可以尝试解释“美国华人移民社区转型”的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魏全凤 《现代妇女》2010,(8):99-102
北美新生代华裔女作家指20世纪60-70年代出生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华裔女作家,刘绮芬、刘恺悌、张岚、伍美琴、邱静瑜、黄锦莲、拉丽莎·赖和何舜廉就是其中出色的代表,她们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以及知识积淀,对华裔身份认同进行着独特的思考:刘绮芬的自我书写,刘恺悌的意识流幻想,张岚的追寻原乡,伍美琴的协商对话,邱静瑜的边缘宽容,黄锦莲的文化沟通,拉丽莎·赖的神话重写,何舜廉的童话重写,体现出身在边缘的华裔不断超越、升华的身份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当选后,美国青年爆发了"反特朗普"的街头运动,这与其政党认同的代际特点十分相关。当前,美国青年更多地偏向民主党,一是青年中少数族裔比重上升,民主党更擅于保护少数族裔的权益;二是青年认同自由主义的比例增加,民主党在意识形态上更倾向于自由主义。不过,青年较低的投票率会缩小政党偏好向选票的转化,而候选人偏好也会影响青年的投票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7.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8.
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当代海外华人教会的青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华人的海外移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华人基督教会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承担起青年培养的责任。它们认识到当代华人青年不仅面临着后现代文化及信息科技发展的巨大冲击,还面临着文化适应及身份认同的困惑。海外华人教会人士对华人青年群体的处境有着较清醒认识,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付之以适切、有效的培养策略,进而完成海外华人亚文化群体及族裔的建构及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文化作为融合日益深入的领域成为世界各地相互了解、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美国华裔文学作为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产物逐渐成为国际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鲜明、文学性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为国际文学多元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基于文化身份认同探析美国华裔文学,以期助推国际文化交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处女作,讲述了四位华裔母亲与她们女儿之间的故事。"华裔后代"这一身份的特殊性常常使已经是美国公民的女儿们在生活中陷入一种伦理身份选择的困境,认可母亲们的教育方式意味着选择其中国人身份,而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女儿们更加青睐美国人身份,让她们在问题面前通常与母亲的意见背道而驰,双方由此引发了各种矛盾。随着故事的推进,女儿们愈发感觉西式文化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完美,从而重新作出伦理选择,认可母亲的华裔身份并与母亲达成和解。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过程中,青年农民工面临着身份危机。为了实现身份认同,青年农民工需要进行身份重塑,经由身份重塑实现身份认同是青年农民工个体获得明确身份地位的一次飞跃。除了实现身份认同,青年农民工还应通过政治参与的方式来融入社会,获得社会认同。由身份认同到社会认同是青年农民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华裔美国文化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三十多年的文化历史。这三十多年来,随着全球文化不断地被研究就探讨,华裔美国文学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纵览华裔美国小说的深入研究,"唐人街"、"母与女"、"父与子"等典型母题不断地被展现在世人的研究实现中。这些母题包含与表现了了华裔美国人这些特殊群体的族裔生活,他们的迁徙,他们的离合,是适者生存的理念与时代文化的产物,这些母题有着特别而固有的文学艺术理念,为我们研究华裔美国小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文化依据。对于这些典型的母题,我们不仅了解华裔这类特殊人群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经历,而且对我们在国际化文学研究中所应持有的文化视角与文化立场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身份问题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女勇士》中五位不同类型的华裔女性从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到建构过程的分析,探讨女性只有通过话语权的建立,才能实现"他者"到"自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族裔资本与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最早的华人移民社区———唐人街(Chinatown) ,出现于1 9世纪末,它是美国历史上西海岸反华运动和1 882年联邦政府排华法案产生的直接结果。在随后的发展中,唐人街逐渐形成了它鲜明的族裔文化和经济特色,赢得了早期华人移民的认同,成为美国最具特色的族裔聚居区之一。在过去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公民身份的职业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国家都是各种不同身份认同的结合体,如意识形态认同、宗教信仰认同、经济模式认同和社会文化认同等等;每个人也是多重身份认同的结合体,包括职业认同、性别认同、年龄认同、祖籍认同等等。在窦露蕾斯·拉格迪亚(Dolores la Guardia)和汉斯·古斯(Hans P.Guth)主编的论文集《美国的声音:文化与社区》(American Voices:Culture and Community)一书中,作者艾伦·古德曼(Ellen Goodman)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生产方式的变迁孕育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也孕育了公民身份认同的变迁,职业认同逐渐代替籍贯认同,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新找回自我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融合"是西方移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中,通常更多考虑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目前我国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的普遍思路是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流动儿童对城市和农村的认知,或从城市认同的角度分析流动儿童是否对流入地产生归属感,是否形成了"当地人"的身份认同,进而推断其主观社会融合程度的好坏.尽管有学者提出了流动儿童多元身份认同概念,对城乡二元身份认同的前提假设提出了质疑,但突破城市融人身份认同的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个案故事中的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揭示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与其课堂语言之间的关联,以及这种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教师身份认同和叙事性语言 1.教师身份认同 西方教育学家Parker J Palmer认为,"教师身份认同(identity)"是指一个不断发展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其实是一种完整与统一.这种完整和统一对教师来说就是生活与工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体验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个案为基础探讨青年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过程,这一研究超越了以往重视群体身份认同的传统,展现了青年农民工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生活体验,且在与外界的互动过程之中而形成的独特的身份认同。对于很多户籍上仍然是农民而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打工者而言,不论他身在哪里,都是异乡。同样,伴随的是其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模糊。也即是说,对青年农民工而言,已有的身份认同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他对自己认同的需求,于是,寻找一种新的认同机制成为他寻找新的归属的必然,打工者,正是他对自己身份认同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9.
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与发展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编外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中处于边缘化的子群体,其生存现状和发展常被社会忽视。编外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对优化我国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个体接受并认可当前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就形成了教师的身份认同,并将这种积极的态度转化为职业发展的动力,促进实践教学。目前,编外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多关注农村和城市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研究方法多以量化研究为主,研究主题单一,今后要转变研究范式和理念,合理利用编外教师的优势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罗昱  陈伟 《炎黄世界》2009,(1):48-48
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调动了所有资源为自己造势。其中,就有一个特别的人物,正是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奥巴马在华裔族群中争取到不少选票。此人就是奥巴马的华裔妹夫——吴家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