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 ,医学领域发生的革命令人振奋。抗生素这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单项医学成就。20年代 ,伦敦圣玛丽医院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 ,一种被自己命名为红色青霉的霉菌杀死了实验室器皿中培育的葡萄球菌素。10年后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偶然读到了弗莱明的论文 ,开始提取红色青霉中的关键物质。到1944年6月6日 ,已经生产出大量青霉素 ,用于治疗盟军士兵。不久 ,链霉素等抗生素也随之问世。肺结核、白喉、肺炎、梅毒和破伤风等无法缓解的疾病突然之间变成了可治之症。X射线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在1895年对其妻子的左手骨骼拍…  相似文献   

2.
“生命在于运动”是健身名言;可是近年来科学家一再警告,大量消耗体力,只是动物的“健身之道”,对于人类,却无异于慢性自杀。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德国科学家作了解释,并强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杰出的管理学作家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多数我们称之为管理的东西,只会让人难以完成工作."加里·哈默尔为自己设定的宏大挑战(基本上已经实现)是:为21世纪的管理者提供一份新的路线图.企业如何才能更加具有适应力、创新力和活力?要提升这些品质,管理者需要做(或者停止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赵树明  纪瑞峰 《城市》2004,(6):16-19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工业是高技术密集、高资本密集和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主要由于化工企业自身发展和环保的需要,发达国家化学工业开始加快阶梯性产业结构调整,步入初级化工产品规模大型化、装置集中化和产品精细化的园区式集聚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以来,化工产业集聚发展案例开始在我国出现,主要调整形态为企业兼并联合、规模大型化、装置集中化、生产中心园区化、集约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德国20世纪男服,可能立刻被德国制服的独特性惊得目瞪口呆。这不仅仅是因为怪异的皮短裤的缘故,更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无疑此前也是如此),刽子手手握斧子公开行刑时,竟然穿着全套晚礼服,戴着丝绸高帽、白领带、白燕尾服和白手套。  相似文献   

6.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英国军方下属的研究机构合作,在量子密码技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们最近在德国和奥地利边境的楚格峰和卡尔文德尔峰之间用激光成功传输了光子密钥。这次传输的距离达到23.4公里,创造了迄今为止的世界纪录,试验的成功使通过近卫星安全传送密钥并建立全球密码发送网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崔洪 《职业》2006,(Z1)
德国的机械制造工艺水平在世界上是属一流的,尤其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德国制造的产品更是令人赞叹。德国的面积只有我国的1/3,人口仅是我国的1/17,而且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东、西德合并的困难时期,其工艺水平如此之高,除了有德意志民族的严谨、精益求精的风格外.他们的职业教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了一批批有真才实学的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份遗嘱超过诺贝尔遗嘱的影响。有个形象的比喻:全世界物理、化学和医学三个领域最优秀的果实都被放入了诺贝尔奖的篮子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诺奖授给了物理、化学与医学领域公认最优秀的科学家,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量子物理的创始人普朗克到居里夫人等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都是诺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9.
张广新 《职业》2012,(16):144-145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在全世界职业教育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开始学习、借鉴德国职教经验,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先进地区先后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教育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0.
香水的功效不仅限于改善体味,还有助抗衰老、促进伤口愈合。新研究发现,一些香水的檀香味能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德国科学家发现,当暴露于檀香味环境中时,皮肤上的嗅觉感受器就会被激活,而且能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和伤口愈合。鲁尔大学的科学家表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为研发新药和新的美容产品提供参考,改善现有的美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童中贤 《公关世界》2008,(12):28-29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崛起,希特勒疯狂扩军备战,气焰嚣张。1939年,德国突然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英国保守党领导集团内部妥协派和主战派之间正在进行尖锐的斗争。此时德国在征服北欧后,在西线发动了攻击,袭击了法国、比利时和荷兰。  相似文献   

12.
刘江华  陈东升 《职业》2017,(32):88-89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武器,是领先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进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但始终没有达到目的.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深入研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本地经济为目的,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办学进行"双元制"本土化探索与实践,破解了"双元制"水土不服的难题,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德国取代英、法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在当时的德国,科学人才辈出,在物理、化学、数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硕果累累。科学的蓬勃兴起影响到了社会和国家的各个方面。在当时的德国有两个在物理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一个是勒纳德,另一个是斯塔克。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走进这个家,除了满眼四壁藏书,在屋中最显赫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琴,不仅说明了主人的身份与爱好,同时也记录了这对科学家与艺术家真挚的情感、至诚的追求、至上的奉献……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以纳粹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极端民族主义曾是德国青年的特殊政治文化景观。半个多世纪以前,极右派青年对希特勒的狂热崇拜构成了法西斯德国给人类造成浩劫的重要动力资源。战后民主制度的建立,极右派青年的极端民族主义行为被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杰出的管理学作家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多数我们称之为管理的东西,只会让人难以完成工作。"加里·哈默尔为自己设定的宏大挑战(基本上已经实现)是:为21世纪的管理者提供一份新的路线图。企业如何才能更加具有适应力、创新力和活力?要提升这些品质,管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英雄的推动。如果说,20世纪的科技英雄主要是直接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控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那么,经过20世纪下半叶人类对“科技是柄双刃剑”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反思,21世纪的科技英雄就绝不再仅仅是深居在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20年中,作为地球大气最低层的对流层,出现明显的膨胀。美国和欧洲科学家首次通过定量研究证实,这一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引言:性从来不是孤立的 一个社会主流的性观念、性现状从来不会是孤立存在的,它注定与这个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主义在德国萌芽之际,精神分析学派的性学家赖希便曾经仅仅通过观察和分析法西斯主义在性上的主张而作出预言:如果纳粹统治德国,将把德国甚至世界带入一场灾难。不幸的是,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0.
《公关世界》2016,(22):10-11
11月19日,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基弗在中国”拉开序幕。展览作品为来自德国MAP收藏和路德维希科布伦茨博物馆的藏品,包括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基弗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共80余件,部分作品尺幅巨大,是基弗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