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依法治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支撑,而这种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只能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今天依法治国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予以继承和弘扬,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遵循根本方向,坚持正确方针,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青年要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要坚持传承并弘扬五四精神。在中国发展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五四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要求,传承并弘扬五四精神任重而道远。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青年学生是青年的中坚力量,要践行五四精神,需要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法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许多新指示、新部署、新规划,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保障人民权益指明了道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必须要将"依法治国"与建设"法治中国"结合起来,依法治国才能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中华大地上爆发,直接催生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五四精神推动人们不断追求民主进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接受民主科学等新思想的洗礼。这种伟大精神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知识分子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今天的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五四精神对新时代的青年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也是五四精神形成100周年纪念日。时代在改变,但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五四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在继承与弘扬五四精神的同时,五四精神也激励和引领着新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6.
治理的高度     
1997年9月,一个关键性的词汇"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由此拉开了改革中国国家治理、国家与社会、国家与民众关系的宏大序幕.实现这个跨越,我们用了10年时间.10年后,在中央党校的大礼堂,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这10年划上了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7.
治理的高度     
1997年9月,一个关键性的词汇"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由此拉开了改革中国国家治理、国家与社会、国家与民众关系的宏大序幕。实现这个跨越,我们用了10年时间。10年后,在中央党校的大礼堂,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这10年划上了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8.
陈昊 《现代妇女》2014,(9):67-6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了总体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法治建设的责任感,积极探索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探索、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列举并分析了依法治国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任务,提出了在新时期运用依法治国方略发展法治建设的路径,并试图预测中国法治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今年宪法日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做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上,自然资源部党组首次提出了“法治自然”建设的目标。“法治自然”的提出,描绘了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系统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目标蓝图,展现了自然资源系统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制度化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行法治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为保障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改革的全面深化做出了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对公权力的规范与制约,其中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合理运行是关键,这既是依法治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该文以法治政府建设为中心,旨在探寻法治政府的内涵、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以及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运动。它诞生了以"爱国主义""民族科学"和"改革创新"为基本内涵的五四精神,具有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珍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既象征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也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今天,发扬五四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主科学为指南、以进步为动力的基本内容,也需要态度鲜明地肯定其对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悦 《职业》2010,(21)
一、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加强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青少年集中学习的场所,人数之多,受教育之广是任何单位、任何组织都无法比拟的.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教育优势、宣传优势和学校法制教育系统性、组织性、科学性的特点加强学生法制教育,以此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法制素质.  相似文献   

14.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被认为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而从这场运动中诞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推动着当时无数爱国青年为祖国的独立、繁荣、强大而努力拼搏。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多变的困难与挑战,做好弘扬"五四"精神的相关工作,对当代中国青年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这个总目标,不仅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还在于要突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即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性是依法治国、依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四川结合实际制定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推进四川省依法治省的行动指南,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居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17.
韦付萍 《现代妇女》2014,(12):I0112-I01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出了庄严的历史选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决定》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一重论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义,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全面依法治国加强了人权法治保障,强化了权力制约监督,确保了社会公平正义。在新形势下,可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挖掘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百年来,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更加务实、理性、稳定,但青年思想也存在分化、断裂、脱节等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的青年要承继和发扬五四精神,承担起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社会责任存在内容上的融通,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可以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认同,坚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志信念,引导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行为选择。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模式,重视家庭引导,提升五四精神对责任感培育的渗透力;强化学校教育,增强五四精神与责任感培育的融合度;营造社会氛围,丰富五四精神与责任感培育的载体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