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管法是我国的一种城市管理方式。然而进入新时期,我国的城管执法面临着城执法主体的合法性危机、执法不循程序、暴力执法等困境。城管执法应通过明确其执法主体、明确执法权力、执法程序合法化、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增强城管人员的服务水平等途径来不断提高城管执法水平,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郝耕 《现代妇女》2014,(12):70-7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管”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色化产物,是城市文明化、现代化管理执法主体的一份子,城管执法牵动着整个和谐新社会的构建。提起”城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城管”却牵动着国人的敏感神经,”城管执法”问题日益突出,带给人民诸多负面形象近年来,西安致力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城市化建设日益隆盛,城管扮演着重角色。因此,本文以西安为例,通过分析西安市城管执法中存在严重的违反程序执法、不文明执法、暴力执法、执法犯法等现象,剖析出城管执法人员素质低下、执法程序不规范等原因,为重塑城管形象,打造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城管队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管污名化是城管执法者被贴上侮辱性标签致使其拥有或被相信拥有某些贬抑属性和特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外部污名化和自我污名化。城管污名化的形成机理在于城管执法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城管执法内部奖惩制度不健全、部分城管执法对象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城管执法特定的工作环境和性质以及城市执法理念滞后等。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改进城管执法理念、完善城管执法部门机构设置、更新城管执法对象陈旧观念、确保媒体宣传真实可靠等途径可以有效祛除城管污名化。  相似文献   

4.
城管大概是发展中的中国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反差和矛盾实在太大了.一方面,城市管理纠正着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规范;另一方面,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不绝于耳,城管给一些弱势群体所带来的伤痛让人无法忽视.作为这种矛盾的反映,城管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呈现出不同的两种形象:在百姓最容易看到的传统媒体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为清除某种城市顽症,城管英勇出击的新闻;而在网络上,则充斥着暴力执法、城管凶猛之类负面新闻,舆论呈一边倒的声讨势态.  相似文献   

5.
刘晶 《现代交际》2011,(8):89-90
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需要在加快立法步伐,强化领导法律意识,明确执法主体的从属关系,加快实施行业执法综合管理,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执法程序,积极开展建设法规知识的社会普及教育,加强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等方面落实。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者在社会管理中成为越来越活跃的一个群体,与此同时,关于城管执法的热点新闻在社会舆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其中不乏胡乱行使权力、侵害公民权益、造成公民伤害等类似事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管执法也必将越来越规范,因此,对于城管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根本矛盾,从而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周奔 《现代妇女》2014,(2):143-143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外来人口的频繁流动、产业企业的"关、停、并、转",流动摊贩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城管执法的难点。本文采用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以上海市奉贤区流动摊贩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中心视角治理探索城管作为行政主体在摊贩治理中的执法问题及冲突的原因,着重在法律法规体系、政府部门、流动摊贩、公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公众参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 《城市》2003,(3):1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管理逐渐孕育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各地陆续初步探索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机制,实现城市建设管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虽然当前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但是公众参与的程序性问题如主体、方式、步骤等尚未解决。程序性制度对于健全社区公众参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没有公众参与的一套规范的程序,就意味着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还没有确立为一项制度。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程序问题无不关系到公众参与制度的成效及其能否持续开展。一、公众参与问题的提出城市管理长期以来始终是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9.
卢飞  彭劲松 《城市》2021,(1):20-26
伴随重庆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传统粗放型、 分割式、 低效能的城市管理模式亟待改变,智慧城管建设是重庆城市治理变革的必由之路.重庆通过智慧城管建设,在促进城市精细治理、 智能治理、 应急保障和大众治理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智慧城管治理前端系统不完善、 治理中端信息不共享、 治理末端处置不联动等难题.需要从智慧城管治理前端、 治理中端、 治理末端着手,进一步完善智慧城管治理的标准建设、 规章制定、 平台构建和协同机制,推动重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从城管体制的变革过程来说,国家权力实际上在不断增强,这既表现在对城市秩序的管理上,也表现在这一管理过程中对私暴力的控制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城管"暴力执法"再度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部分反映的是最为常见的城管粗暴执法致人伤亡问题,7月17日临武瓜农在城管执法中倒地身亡,5月31日延安城管双脚跳起猛踩倒地商户;还有一部分则典型地反映了城管执法的困境,8月3日武汉发生一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流动小摊贩管理问题逐渐突显,由其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日趋复杂,城管暴力执法、流动小摊贩暴力抗法等不和谐现象愈演愈烈,影响了城市发展与社会和谐。文中主要从城市流动摊贩存在的利弊、公共管理部门对流动摊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解决流动摊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小蕾 《城市》2015,(5):39-42
近年来,政府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投入持续增加,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却不高。提升公众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在于提高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及其与公众的公共需要之间的契合度。造成目前契合度不高的根源在于,缺少联系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平台和手段。推进互联网+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公众力量对城市公共服务的关注,倾听公众的想法,或许能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行政约谈制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短短的几年内被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作为行政机关逐渐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执法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法律的不足,但还是在法律依据存在空白、程序规范不统一、配套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存在着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相悖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刺死俩城管小贩被判死刑”的沈阳“夏俊峰案”、辽阳一男子遭城管暴力执法“猝死”,两城管局长被免职等事件再一次将城管群体推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土资源执法是保障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供地需求不断增加,公民、法人的法制观念、资源忧患意识也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许多工作的推进和实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法体系和执法手段作为支撑和保障,否者就难以规范运行.经济全球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发展,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给国土资源执法尤其是基层执法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在深入调查绵阳市基层执法工作的基础上,收集了部分县(市)及国土所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对策,旨在为执法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老人城管”一出,执法效果显著。“老人城管”不可能一上去就是“拳打脚踢”,打的必然是温情牌,是语重心长的劝说、是非常耐心的叙说,当“城管”姿态低了,商贩们自然也会客气几分。这就避免了“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众参与主体和对象、程序、保障制度等方面指出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不足,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现状,提出通过明确环保组织占有的主体地位,完善公众参与的参与方式,提前公众参与的阶段,完善公众参与的有效反馈机制,给予公众充分的环境信息知情权保证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出了完善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执法面临法制、体制和机制困境,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强势和社会公众参与乏力的缺憾,需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从明确目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众参与等方面努力脱困。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冠疫情之下,街头摊贩活动对提高城市居民就业率和增强城市活力的价值被突显出来,但其管理依旧是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工作.通过对城管部门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各城市街头摊贩空间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摊贩临时疏导区选址不当、街道公共空间承载力有限和摊贩空间治理主体多方参与中缺乏权力运行保障制度等难题.这...  相似文献   

20.
胥亚萍 《现代妇女》2014,(5):151-151
当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到了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地步,因此,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其中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是较为主要的。为了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的加剧,最紧迫的任务是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制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从而做到依法行政、合理合法行政、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