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法律文秘专业的校地合作是各大高校与当地实务部门合作,并共同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实际需求。并为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来设置不同的课程,加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可以使学生可以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因此,笔者对基于校地合作的法律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围绕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文秘"这一目标,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秘书写作,从教学目标设计、内容优化、方法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入手进行课程开发探讨。确保秘书写作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需求,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职业性的文秘人才。  相似文献   

3.
"学徒制"模式是最早起源于德国的一种企业人才开发机制,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而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将成为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介绍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探究高职文秘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羊凤珍 《职业》2011,(12):118-119
近年来,富阳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会计人员的数量需求和素养要求迅速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正面临着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的状况。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确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怎样培养人才,这是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财会专业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红波  于洋 《职业》2023,(17):59-61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提升学生技术素养与实践能力,这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发挥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目前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师素质与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职业院校必须将技能实践作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要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产教共同体,为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本文主要对校企协同创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提升校企协同共建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马思茜 《职业》2013,(21):142-144
技工教育以培养“第一线、应用型、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技工院校专业技术教学中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目前专业技术教改的主要方向。文章结合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对技工院校培养服装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需要更多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这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接"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出对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议和措施,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8.
谭晓恒 《职业》2013,(17):82-83
技工教育文秘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的文秘人才,而文秘专业课程对文秘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阶段,技工教育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培养优秀的文秘专业人才,对文秘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就如何推动技工教育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做了深入研究在此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也应该适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法,及时对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高校的各项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研究教学改革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高校课堂教学要采取的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柴玲  暴向平 《公关世界》2023,(5):130-131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培养环节脱节的问题,使得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相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立足地方及企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不断探寻改革发展路径,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路径,改革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吕继革 《现代交际》2013,(12):188-188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对技术水平要求更高。面对社会的需要,中专计算机专业教育应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用创新的思想来武装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向,加强对实用技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已被纳入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各高校应对市场需求,纷纷开设相关专业,每年有大量学生毕业,但真正能做到结合产业需求科学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培养行业领域的可靠顶用人才却相对匮乏。本文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数字新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了新时期如何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丁琳 《公关世界》2022,(17):101-102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国际贸易结构产生巨大变化的同时,跨境电商行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首先阐述商务英语口语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跨境电商的行业要求探索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的提高方向,为高校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秘书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诸多应用型高校在开设该专业时都设有相关的实践课程。以徐州工程学院秘书学专业教学体系为例,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对秘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例如虽有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训和社会实习),但实践教学大多基于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工作技能,以至秘书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仍缺乏竞争力和岗位胜任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秘书人才的需求。研究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胜任力的关系,有利于培养有较强学习能力和适应力的应用型秘书人才,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晖 《职业时空》2009,5(12):91-93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研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应的行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明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结构内涵;必须以满足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为宗旨,以完善工商企业人才素质结构、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不同行业在竞争中发展,要取得更高的发展成效就要积极实行行业转型,但是行业转型过程中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标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集散地,更加要研究行业转型背景下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加要明确办学方向,在专业就业和人才市场情况予以实地调研,分析专业课程设置、办学特色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和制定出积极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应用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方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地区分布与地域经济水平之间的发展匹配问题,重点解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7.
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指引人们去认识世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服务于社会,它对于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入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政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作为思政专业本身对于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马丽 《职业》2014,(36):159-160
从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文艺工作发展方向,都为舞蹈教育及舞蹈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就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普遍感觉到就业很难。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舞蹈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反思,以期为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具备技术专长,还是集复合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通识能力培养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目前,复合人才需求与高校通识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的现象;因此应采用制定科学的通识教育目标、构建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校企联动提升教师的通识教育能力与水平、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评价与管理目标等方式,全面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而大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高校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沈阳市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辽宁省人才培养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我国社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